作为以扬州方言说唱的曲种——扬州弹词,大约形成于明末,兴盛于清初。<br> 明末清初时,扬州作为盐运和漕运的枢纽,人口剧增,市民益众。人们对文化娱乐的要求日益迫切,各种说唱艺术之间竞相演出,互相影响,彼此借鉴,这都促进了扬州弹词的形成与发展。明末清初大说书家柳敬亭的艺术成就,标志着扬州说书艺术达到了极高的境界。而根据历史记载,柳敬亭不但善于说评话,同时也擅长唱弹词。柳敬亭唱的弹词,自然是扬州弹词。<br> 弹词作为一种曲艺形式,流传极广。据郑振铎先生《中国俗文学史》说,福州评话和广东木鱼书也都归在弹词一类里。而这些弹词,大多由江南传人,或受其影响。例如江西的赣州南北词,包括南词和北词两种曲调类型,其中南词相传是乾隆年间由江苏扬州传人的;福建的南词分为苏派和赣派两家,苏派源于苏州;又如长沙弹词,据说系清代中叶由江苏传人,它的主要伴奏乐器是月琴,早期还有渔鼓伴奏。它们虽系弹词一脉,但只是苏州弹词或扬州弹词的支流而已。<br> 江南的弹词,主要有扬州弦词、苏州弹词、四明南词、绍兴平湖调等。其中绍兴平湖调是在俞调、马调之前的弹词主要唱腔。四明南词也以平湖调为主要唱腔。这两种弹词主要以官话演唱,清初曾盛行于江浙。清中叶之后,苏州弹词逐渐成为江南弹词的主流。而惟一能够与之对垒或抗衡的,则是扬州弹词,旧称“扬州弦词”。<br> 扬州弦词流行于扬州、镇江、南京、上海及苏北等地区。其历史名称,除了“弦词”,还有“小书”、“对白”、“弹词”诸名。之所以被称作“弦词”,是因为它伴奏的乐器是“弦子”。古代的弹词因用琵琶、三弦伴奏,曾称为“弦子词”,这很可能就是“弦词”一称的由来。<br> 扬州弦词之名最早见于清乾隆间人李斗所著的《扬州画舫录》。该书卷十一谈到名伶王炳文时写道:“炳文小名天麻子,兼工弦词。”此后,“弦词”之名便陆续散见于诸书。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