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我们的节日.清明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227037484
  • 作      者:
    冯骥才主编
  • 出 版 社 :
    宁夏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8
收藏
编辑推荐
    人们用烟花爆竹,惊骇邪恶,迎接新年;把天上的明月化为手中甜甜的月饼,来象征人间的团圆;在严寒刚刚消退、万物复苏的早春,赶到野外去打扫墓地,告慰亡灵,表达心中的缅怀,同时戴花插柳,踏青春游,亲切地拥抱大地山川……这些诗意化的节日习俗,使我们一代代人的心灵获得了多么美好的安慰与宁静? 为配合中央文明办、中国文联等单位联合主办的“我们的节日”系列主题文化活动的开展,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组织编撰了关于传统节日的系列知识性、普及性小丛书。
展开
内容介绍
    为配合中央文明办、中国文联等单位联合主办的“我们的节日”系列主题文化活动的开展,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组织编撰了关于传统节日的系列知识性、普及性小丛书。《我们的节日(清明)》系小丛书的一种,书中具体包括了:传说、风俗、游艺、文艺等内容。
展开
精彩书摘
    由于清明节气是在冬至后一百八天,这与传统的寒食节时间相近,节气与节日便逐渐合为一体。南北朝梁人宗懔《荆楚岁时记》云:“去冬节一百五日,即有疾风甚雨,谓之寒食,禁火三日,造饧大麦粥。”一直到宋代,宋人吴自牧《梦粱录》依然记载道:“寒食第三日即清明节,每岁禁中命小内侍于阁门用榆木钻火,先进者赐金碗绢三匹,宣赐臣寮巨烛。”古代寒食节最长可达一个月。所以,寒食节与清明节合并也就在昕难免。寒食节的文化母题是禁火与冷食。禁火与远古人类的火崇拜相关。我国也是人类最早发明和使用火的国度之一,旱在百万年前的元谋猿人遗址就有用火的遗迹;数十万年前的周口店猿人也是用火的行家;直到解放初期,我国东南、西南一少数民族还在沿用着远古的钻木取火技术。许多民族至今还年年举办盛大的火把节。周代时,古代先民推行因季节不同,用不同的树木钻火,形成换季改火之礼俗。《周礼·夏官·司耀》云:“司耀,掌行火之政令,四时变国火,以救时疾。”郑玄注引鄹子日:“春取榆柳之火,夏取枣杏之火……秋取柞楷之火,冬取槐檀之火。”旧火换新火,要行禁火。《周礼·秋官·司垣》:“中春以木铎修火禁于国中。”为季春将出火也。禁火期,要备冷食。唐代皇帝还要在清明的时候举行隆重的“清明赐火”典礼,把新的火种赐给群臣,以示爱民。唐代诗人韩翎的这首名诗就状写了这一场景:“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节日是一种文化,文化现象需要传说来予以阐释。中国在传说历史化和历史传说化两方面都有悠久的历史传统。自东汉周斐《汝南先贤传》已明确记载民间已将介子推故事与焚火习俗相提并论。其日:“介子推以三月三日自燔,后成禁火之俗。”西晋孙楚《北堂书钞·祭介子推文》“至三月清明,断火寒食,其至先后一月。”介子推是春秋时期晋国人,其生平记述最早见于《左传》。据载,大约公元前655年(周惠王二十二年,晋献公二十二年),晋献公宠妾骊姬为给自己的儿子奚齐争太子位,逼死太子申生,又危及申生的异母弟公子重耳。重耳流亡,介子推追随重耳流亡他乡,在外十九年,其间,介子推在重耳饿极之时,悄悄割下自己股肉给重耳充饥,重耳知后感动莫名。但后来,重耳在秦国的帮助下回国即位,是为晋文公,却在封赏群臣时,落下了介子推。介子推偕母出走,隐居绵上山中。传说有人据此写《龙蛇歌》讽谏其事,晋文公幡然有悟,率领文武人员上绵山寻访介子推。寻访不得,有人向晋文公建议,介子推是大孝子,如果放火烧山,三面着火。一面留生,介子推一定会与母亲出山。晋文公依计烧山,终不见介干推母子,结果母子抱树烧死。晋文公追悔莫及,丁是将绵上田封为介推田。此事《左传》有载,屈原在其《九章·惜往日》中日:“介子忠而立枯兮,文君寤而追求。封介山而为之禁兮,报大德之优游。思久故之亲身兮,因缟素而哭之!”自此以降,历代帝王将相、文人贤士都留有诗文歌吟介子推。现今在LLJ西省晋中市介休市的绵LLI上,还有大量传说、碑刻、古迹,纪念与缅怀介子推。绵山现存介公墓、神道、介公祠、龙凤村洁惠侯庙、子常洞、超凡洞、忌坂、鱼龟(子归)山、大小烧林、哀号坡、足下亭、思烟台、白鸦山、慑神崖等。唐代诗人卢象有《寒食》诗日:“子推言避世,山火遂焚身。四海同寒食,千秋为一人。”王昌龄《寒食即事》诗日:“晋阳寒食地,风俗旧来传。雨灭龙蛇火,春生鸡雁天。泣多流水涨,歌发舞云旋。西见之推庙,空为人所怜。”据传介子推母子烧死在一棵大柳树下,晋文公于是将烧焦的树干做成木屐“朝夕相随,终身不离”,第二年还孝服登山祭奠介子推,见柳树死而复生,绿枝干条,于是折柳枝戴于头上,并赐该柳树为“清明柳”,定清明为清明节。晋文公在封绵山为“介推田”时,还下令晋国官民在介子推忌日禁火,此间只能吃寒食。禁火寒食于是相沿成习。首先是介子推的事迹附会在了寒食节之中,其次是寒食节融汇于清明节之中。这两次文化变迁,大约在盲代已经全部完成。介子推的事迹在古代中国统冶者和文人士大夫的眼中是具有楷模价值的。池忠君忠国,有大勇大德;刚烈而至孝,义节过人,宠辱不惊,视嗟来之食如粪土。这些都是古代人推崇的品行。所以,寒食节纪念介子推,清明节祭扫介子推,使寒食清明加速合并,平添了丰厚的文化内涵,增强了文化魅力。有唐一代,皇族李氏虽出身于陇西,但起事与成事都在太原一带。太祖李渊自隋大业十一年往山西为河东黜陟讨捕,十三年为太原留守,起兵反隋时在太原,人关三万精兵,招募于太原,如今在绵山还留下了丰富的李渊、李世民父子起兵兴唐和祭奠介子推的传说与古迹。介子推的传说与节日在唐代得到进一步推行就不足为奇了。寒食节的饮食是古代各种传统节日中最具特色和象征的。从《荆楚岁时记》中的“禁火日,造饧大麦粥”到陆翱《邺中记》“寒食三日作醴酪。又煮粳米及麦为酪,捣杏仁,煮作粥”。最具纪念意义的是寒燕和子推燕,即“蒸白面鸟与儿童戏,名日‘寒燕’。蒸寒食点心,可人药”。所谓“多做寒燕儿,以供儿女之嬉玩”。民国23年《归绥县志》记日:“清明前一日,日寒食。蒸面为白乌状,馈亲属小儿,日送寒燕。清明日,上坟。”民国25年的《武…县志略》也记:“清明节,家家均制面质寒鸦,互送亲友,以示纪念介子推火焚绵山之意,笑传闻此种面鸦可冶泄疾。”有的地方清明节吃的是“子推馍”。此外,各地清明节食品还有:清明果、润饼菜、冷食团子、青团子、香椿芽拌面筋、嫩柳叶拌豆腐、煮蛋、画蛋、冷饽饽、冷高梁米饭、野菜馅饺子等等。
    ……
展开
目录
总序
话说 
传说 
谚语 
风俗
饮食
游艺 
文艺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