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佛顶尊胜陀罗尼经》与唐代尊胜经幢的建立
一、前言
“经幢”是周刻佛教或道教经文的石柱,通常为八角形石柱,也有少数是六角形,或四方形的石碑,另外有极少数作圆柱体。唐朝佛教徒首先制作经幢,而绝大多数的佛教经幢所刻都是《佛顶尊胜陀罗尼经》,通常称为“尊胜陀罗尼幢”,或简称为“尊胜幢”。在佛教经幢出现之后,道教徒也模仿佛教经幢,制作道教经幢,迄今所知道教经幢所刻者大都是《道德经》。不过,在数量上佛教经幢是远远地超过道教经幢,迄今见之于记载、或存留的道教经幢屈指可数。以经幢建置的历史而言,唐代是其极盛时期;五代以迄于明代,佛教僧俗信徒仍然陆续建造经幢,但无论在质和量方面都无法和唐代相比拟。
无论就佛教史、社会史或艺术史研究而言,经幢都有其独特的重要性。以佛教史来说,迄今的研究大都从众多经典的翻译,来看佛教的发展;至于汉译经典真正流传的情况,由于资料的缺乏,则难以追查。在这方面,经幢提供了一部经典——《佛顶尊胜陀罗尼经》,从汉译过程到其流传——包括在地域上的广度,以及深入社会各个阶层,很完整的流布个案。此外,集佛教资料大成的《大藏经》和史籍中,绝大多数是偏重居住在城市里上层阶级的僧人和俗人的记载,而罕见关于平民和乡村佛教的资料;由于建立尊胜经幢者涵括了贵族、官僚和平民百姓,它同时流行于城市和乡村,所以经幢上的题记,可以补充《大藏经》和史籍中对于乡村和平民方面记载的不足。
以社会史而言,经幢是研究社会心态史(history of mentalities)一种绝好的资料。在数以千计被译成汉文的经典中,仅有少数经典为多数信徒所敬信而广为流传,而某一部经典之所以广为人们崇奉,除了经典本身的内容外,也必有某些和其时社会相呼应的成分。特别是从五代以后,当时人建立经幢的目的已经和唐代有若干质方面的变化,正是观察社会思潮流变一个很好的例子。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