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译者的隐形:翻译史论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0089225
  • 作      者:
    (美)Lawrence Venuti著
  • 出 版 社 :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内容介绍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里,我国的翻译研究同各项事业一样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单从发表的论文看,每年我国外语界在百余种相关学术期刊上发表外国语言研究类论文3,000多篇,其中翻译研究类论文占20%,即每年约有600篇左右的翻译论文发表。著作的出版也逐渐增多,近十几年间已出版翻译研究论著数十种。可是相比之下,我们对国外翻译研究的译介却很少,迄今仅有奈达(摘选)、卡特福德、斯坦纳(摘译)以及前苏联的巴尔胡达罗夫等少数几家。通英文的研究者可以直接阅读大部分西方原著,但英文之外的研究者就不易读到或读懂这些翻译理论书籍。这种状况显然不利于翻译学科的发展。
  西方翻译研究在近四十年里发展迅速,新论迭出,对其加以翻译介绍,无疑有益于拓展我们的研究思路,开阔我们的研究视野。二十几年前,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曾编辑了一本《外国翻译理论评介文集》。虽然是个小薄本,但其中评介了奈达、纽马克等多位国外翻译理论家的论述,令当时的翻译研究界和翻译专业师生耳目一新。该书堪称是“为今后做有系统的引进所作的一次初步尝试”(该书序言);时隔二十余年,我们希望这套译丛能成为前人期盼的“有系统的引进”。
展开
精彩书摘
  这个翻译策略的典型例证有捷克犹太人卡夫卡的德语写作,尤其是经德勒兹和瓜塔里解读的德语作品;还有罗马尼亚犹太人策兰,他把德语作为逃逸的路线,谈论纳粹种族主义和希伯来文化,把运用复合词和句子拆分的能力发挥到了极限(例如,可参见Felstiner 1983 and 1984)。如果阻抗策略能有效地产生让人觉得陌生的译文,那么,在读者发出可辨认的透明的声音或作出某种符合英语主流美学的解读而重获领地之前,外语文本有可能暂时摆脱目的语文化的束缚。阻抗译文的读者在目的语中经历语言和原文的文化差异时,这种解放的时刻便会出现。
  翻译是在语言和文化之间求同的过程——尤其是相似的信息和形式技巧——但是只有当它经常遭遇差异时才会如此。它永远也不能、也不应该以完全消除这些差异为目标。译文应是再现异域文化的场点,读者在这里可以一睹文化他者。阻抗是以不连贯为审美基础的翻译策略,提醒读者注意翻译过程中的得与失,注意翻译中无法逾越的文化沟壑,从而尽可能保留差异和他异性。相反,“情趣相投”这个概念高度重视透明话语,要求进行通顺的翻译,这可以看作是一种文化自恋:它寻求一种认同和自我认可,而且在外文作品中只找到相同的文化,在文化他者中只找到相同的自我。译者只有在外语文本中识别出自己的声音,才能意识到自身与异域作者的情感认同。不幸的是,无法消弭的文化差异也意味着这始终是错误的识别,而通顺的翻译必然使这一点在翻译过程中消失殆尽。透明仍然是英美文化的主流,这确保“情趣相投”仍将是英语译者被迫追求的目标。我们必须重新考虑我们在翻译时究竟做了什么,现在这个问题似乎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迫切。
展开
目录
译者的隐形
序与鸣谢
1  隐形
2  典律
3  民族
4  异见
5  边缘
6  情趣相投
7  呼吁行动
参考书目
关键词对照表
译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