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1章 引言:世人眼中的蔡元培<br>第2章 晚清:漫漫求学之路<br>一、平和少年<br>二、治学源流<br>三、科场得意<br>四、在翰林院<br>五、从柏林到莱比锡<br>六、泛滥百家与学有所归<br><br>第3章 民国时期:“亦学亦政”,学界领袖<br>一、首任教育总长<br>二、“教育应立于政潮之外”<br>三、涉足民初政争<br>四、“同盟会第一流人物”<br>五、元老参政<br>六、国民党内的批评者<br>七、晚年的教育试验<br>八、中央研究院的基业<br><br>第4章 人生辉煌:北京大学校长<br>一、初到北大<br>二、不拘一格揽人才<br>三、净化风气 变更学制<br>四、兼容并包<br>五、学术自由<br>六、新旧之争<br>七、“五四”前后<br>八、“教育独立议”<br>九、“不合作”<br>十、辞离之后<br>十一、北大情结挥之不去<br><br>第5章 著述和思想<br>一、《修身教科书》和《伦理学原理》<br>二、《中国伦理学史》<br>三、哲学发凡<br>四、美学与美育<br>五、《石头记索隐》<br>六、与胡适的论辩<br>七、暮年倾心民族学<br>八、文献研究概况<br>九、教育思想等评述<br>附<br>年谱<br>参考书目内容摘要
蔡元培(1868—1940),浙江绍兴人。先生在近代中国高等教育领域建有典范意义的业绩。他早年秉承国学,应试科举,跻身翰林院;中年后则接受西学,留学德法。他可谓“亦学亦政”,既主持全国学政、改革最高学府,力倡美育,又投身反清革命,作为民国元老,参与施政进程。他一生中的辉煌是在北京大学校长任上的大作为: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囊括大典,海纳百川,教授治校,教育独立。自此,大学之为大学,有了样板。他自认“性近学术而不宜于政治”,在哲学、伦理学、美学、民族学等多学科均曾涉猎,留有著述,尤以《石头记索隐》而自成红学一派,显示泛滥百家的知识构成。本书记述了蔡元培先生的事功和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