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社会变迁与文化认同:凉山彝族的个案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07306757
  • 作      者:
    巫达著
  • 出 版 社 :
    学林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8
收藏
作者简介
  巫达,彝族,彝名瓦尔巫达,1967年4月生,四川省甘洛县人。上海市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上海大学中国社会转型与社会组织研究中心研究员、上海大学社会学系教授。1989年到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工作,1998年至2004年在香港中文大学攻读学位,获人类学哲学硕士学位(2000年)和人类学哲学博士学位(2004年)。2005年至2007年先后在香港中文大学、澳大利亚拉筹伯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研究领域是人类学族群研究、文化认同研究、语言人类学以及民族学等。
展开
内容介绍
  《社会变迁与文化认同:凉山彝族的个案研究》是关于研究“凉山彝族自治州社会变迁与文化认同”的专著,书中具体包括了:人类学族群理论视角下的彝族、长期自我封闭与被封闭的凉山彝区、族群互动推动彝族社会文化变迁、彝族社会变迁与文化认同情况拾零等内容。
展开
精彩书摘
  中国台湾学者庄英章在探讨客家历史文化的时候指出:“要展现客家文化的特殊性,不能停留在种族中心论(汉文化或客家文化中心)的视野,必须从族群互动的角度,尤其是采贯时性的历史社会变迁角度,来探讨客家社会在不同区域发展的族群关系与历史文化过程。”①这个论述告诉我们,要了解一个族群的社会和文化变迁,应该考虑族群互动以及族群关系,而且要从历时的角度去看问题。在甘洛县,彝族是这个地区人数最多的族群,可是彝族在凉山地区、四川地区乃至整个国家环境来看,是一个弱势的少数民族。甘洛县的另一个少数民族群体,尔苏人与彝族相比较起来,就成了更为弱势的“少数民族”。②
  我曾经研究过甘洛县尔苏人的族群认同建构的情况,认为尔苏人的族群认同建构,在很大程度上是在与彝族的互动中得以强化的。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民族政策在凉山彝族地区的实施,地方政治和经济被较多地分配在这个自治州内的“主体民族”彝族的手中。彝族这个民族在历史上是和尔苏人息息相关的群体,不管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都曾影响过尔苏人。彝族作为一个少数民族能从国家得到的资源和权力,尔苏人也希望获得平等的机会。而国家能够重新分配资源和权力的途径之一是确定尔苏人的“民族”成分,不同的“民族”可能获得不同的资源。这种与彝族的比较和竞争,在某种程度上会影响尔苏人族群认同的选择。英国人类学家利奇(EdmundR.Leach)在50年代对卡钦人的研究中,已经明确指出,卡钦人之所以成为一个族群,是因为他们与周边族群的族群互动中产生的。他们是在与周边族群的互动交往中建构自身族群认同的。甘洛县尔苏人的情况,不管是认同藏族的也好,要求被承认为“尔苏族”的也好,人们在选择相应认同的时候,很大程度上是与周边族群特别是与彝族的互动中产生的。换句话说,与彝族的族群互动关系影响着尔苏人的族群认同抉择。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第二章 历史背景与彝族的内部分别
一、分布
二、人口
三、族源概说
四、族称的演变
五、彝族的内部分别
六、甘洛县彝族概况

第三章 人类学族群理论视角下的彝族
一、引言
二、人类学的族群理论和文献回顾
三、中国的族群认同研究情况
四、凉山彝族文化研究文献回顾
五、彝族——一个隐形的组织
六、彝族——族群内外之边界划分
七、彝族——一个想象的共同体
八、谁是彝族?

第四章 族群互动与彝族社会文化变迁
一、引言
二、长期自我封闭与被封闭的凉山彝区
三、推动凉山彝族社会变迁之因素
(一)鸦片的内地严禁与彝区驰禁促进彝汉族群互动
(二)人口贩卖勾当与汉人融入彝族
四、族群互动推动彝族社会文化变迁
(一)甘洛县的族群结构
(二)民国时期甘洛各族群的矛盾与冲突
(三)尔苏人视角的族群互动与社会文化变迁
五、彝族社会变迁与文化认同情况拾零
六、结语

第五章 彝汉族群关系的理论阐释
一、引言
二、真实的冲突理论
三、社会认同理论
四、公平理论
五、相对剥夺理论
六、族群关系五阶段论
七、结语

第六章 彝族的等级边界与族群边界
一、引言
二、等级、颜色、象征与国家权力
(一)“黑”、“白”与彝族的自称
(二)“黑”、“白”与彝族的亚族群
(三)“黑”、“白”与彝族族称的象征意义
(四)“黑”、“白”——彝族地方势力与国家权力(土司)分界
三、凉山彝族等级源自不同族群
四、等级边界的重新划分
(一)原来划分的五个等级实为五个社会阶层
(二)彝族社会只有两个血缘等级:诺伙和节伙
五、凉山彝族等级的实质
六、结语

第七章 从“尔普”(份子钱)看彝族社会文化的变迁
一、引言
二、何谓“尔普”
三、“尔普”的类别
(一)近亲“尔普”
(二)远亲“尔普”
(三)宗族“尔普”
四、“尔普”的变迁
(一)跨宗族的“尔普”
(二)跨族群的“尔普”
五、结语

第八章 彝族风味餐厅与文化认同的创造
一、引言
二、新市坝镇饮食业的发展
三、甘洛县彝族风味餐厅的产生
四、彝族风味菜式的创造
五、结语

第九章 语言文字与彝族的文化认同
一、引言
二、语言文字与族群内心情感
三、语言文字作为“工具”的彝族文化认同
(一)政治环境对彝族语言文字选择的影响
(二)经济环境与彝族语言文化认同
(三)社会生活与彝族文化认同
四、结语

第十章 传统宗教与彝族的文化认同
一、引言
二、彝族传统宗教体系及其文化认同
(一)相信有一个“神鬼世界”
(二)对神灵的认同
(三)相信鬼的世界及“鬼都”德布洛莫
(四)深信灵魂世界
(五)信任沟通人与神鬼关系的神职人员毕摩
三、《指路经》——彝族宗教文化认同的精粹
四、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凉山彝语注音系统与国际音标对照表
一、声母(43个)
二、韵母(10个)
三、声调(4个)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