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地球上最伟大的表演<br> 我们为什么要看奥斯卡?<br> 我小时候,家里的两个电视盛况分别是世界职业棒球赛和奥斯卡颁奖典礼。<br> ——哈维·温斯坦,米拉麦克斯电影公司合伙人<br> 记者乔伊斯·米尔曼在《综艺》(Variety)杂志中发表了一篇文章,解释设立各种奖项的意义,其中特别提到了奥斯卡奖:“我们总是嘲笑颁奖典礼,我们总在事后对它们评头论足。我们举行典礼观摩派对,然后对着电视机冷嘲热讽。我们抱怨这些晚会又臭又长,然而只要每年的颁奖典礼一开始,我们便立即各就各位。”<br> 在米尔曼看来,奥斯卡奖、艾美奖、格莱美奖,还有金球奖能够“把我们邀请进神的世界,让我们有机会目睹这些男女诸神在最脆弱的时刻,也就是信封被打开,获奖名单最后被宣读的时刻的表现”。更有胜之,“金像奖就是一块幕布,上面投射的是人们对名声、美貌以及人气的追求和热望。我们中有谁不曾经历过这样想入非非的时刻:对着浴室的镜子,手里擎着一瓶洗发香波,假装那就是小金人,然后幽雅机智地发表那篇你在幼儿园就开始打草稿的得奖演说。”<br> 站在奥斯卡领奖台上感谢你的家人和朋友——你曾经遇到过的每一个人——如果说这就是终极美国幻想,是否有人会觉得过分?强烈地需要被别人认出来,热切地渴望在万众瞩目中被褒奖,不顾一切地想成为聚光灯的焦点。并不是像安迪·沃霍尔在20世纪60年代预言的那样,做15分钟的名人——15分钟太长了。而是45秒长的得奖演说,这是奥斯卡颁奖典礼的惯例,超过这个时间限制就会被音乐无情地打断。当然除非你是朱莉娅·罗伯茨或者沃伦·贝蒂,他们的演说在奥斯卡历史上算得上最长的两篇了。<br> 关于奥斯卡的花里胡哨的宣传和噱头近年可以说是有增无减。每年一到奥斯卡时节,整个电影圈——甚至是整个世界——似乎就只在讨论一个话题:奥斯卡,奥斯卡是否公正,奥斯卡有什么意义,奥斯卡能达到什么效果,当然也有关于奥斯卡的丑闻和种种争议。大约12月中旬起,第一拨媒体炒作就开始了,他们会宣布一批有望得奖的电影名单,这股奥斯卡热浪会一直持续到3月末,也就是奥斯卡的颁奖典礼。<br> 2月份的第二个礼拜所有提名影片的名单被公布,奥斯卡之夜的倒计时,坊间称为“星期日晚餐”,随即进入白热化状态。之后的六个礼拜里,到处都是候选影片的广告,并且互相攻击,想尽办法打乱各自竞争对手的阵脚。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