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导论<br>1.1 母语与英语学习<br>1.2 译者角色<br>1.3 译品声望<br>1.4 母语之难以隐身<br><br>2 二语习得中的母语行为<br>2.1 概述<br>2.2 情形一:源语=母语<br>2.2.1 留学生英译汉实例分析<br>2.2.2 中国学生汉译英实例分析<br><br>2.3 情形二:译语=母语<br>2.3.1 中国学生翻译实践表现举要<br>2.3.2 留学生翻译实践表现举要<br><br>2.4 调查问卷相关问题综合分析<br>2.4.1 有关翻译问题的分析<br>2.4.2 有关译者语言学习的分析<br>2.4.3 译者个人属性分析<br>2.5 章末片言<br><br>3 两译本比较下的母语对峙<br>3.1 概述<br>3.2 词语的跨文化传译<br>3.2.1 词语文化内涵的再现<br>3.2.2 方言的翻译<br>3.3 译者语法意识对译文表达效果的影响<br>3.4 汉语俗语、地道英语与翻译味<br><br>3.5 对“不可译”的可译化处理<br>3.5.1 谐音格翻译<br>3.5.2 飞白格翻译<br>3.5.3 仿拟格翻译<br>3.6 归化行为的现象与本质<br>3.7 误译——译者难以摆脱的尴尬<br>3.8 章末片言<br><br>4 翻译名家的译作与母语优势<br>4.1 概述<br>4.2 求学经历共性启示<br>4.3 翻译作品选择启示<br>4.4 译者的再创造<br>4.4.1 词句层面之再创造<br>4.4.2 语篇层面之再创造<br>4.4.3 文化层面之再创造<br><br>4.5 个案研究:戴乃迭<br>4.5.1 再创造之一:增删得体<br>4.5.2 再创造之二:措辞工巧<br>4.5.3 再创造之三:尽脱窠臼<br>4.5.4 再创造之四:变通有法<br>4.5.5 再创造之五:整合到位<br>4.5.6 再创造之六:段落分合与连贯<br>4.6 章末片言<br><br>5 文体翻译中母语语体<br>5.1 概述<br>5.2 散文翻译——王佐良<br>5.2.1 篇章分析<br>5.2.2 语域研究<br><br>5.3 戏剧翻译——英若诚<br>5.3.1 篇章分析<br>5.3.2 语域研究<br><br>5.4 小说翻译——沙博理<br>5.4.1 篇章分析<br>5.4.2 语域研究<br><br>5.5 诗歌翻译——许渊冲<br>5.5.1 篇章分析<br>5.5.2 语域研究<br>5.6 章末片言<br>6 结语<br>附录1.调查问卷<br>附录2.翻译练习<br>附录3.翻译练习参考译文<br>附录4.留学生调查表及翻译练习答卷样卷<br>附录5.中国学生调查表及翻译练习答卷样卷<br>附录6.《谈高位》原文与译文对照表<br>附录7.《英格兰、威尔士纪行》选段原文与译文对照表<br>附录8.《致切斯特菲尔德爵爷书》原文与译文对照表<br>附录9.辜正坤教授译文<br>参考文献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