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当代国外翻译理论导读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10028306
  • 作      者:
    谢天振主编
  • 出 版 社 :
    南开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8
收藏
编辑推荐
  本书既可以作为各外语院系翻译专业(方向)研究生翻译理论课的教材,也可作为本科高年级相应课程的教学辅导参考书。对从事翻译教学与研究的专家学者、教师,以及广大对翻译理论、国外文论感兴趣的读者来说,《当代国外翻译理论导读》也是一本极有价值的案头必备读物。
展开
作者简介
  谢天振,教授,现任上海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翻译研究所所长,比较文学暨翻译学专业硕士生、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比较文学》季刊主编,《中国翻译》编委,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副会长暨翻译研究会会长,上海市比较文学学会会长,上海翻译家协会理事兼理论组组长,中国译协理事兼翻译理论与教学委员会副主任,国际比较文学协会翻译委员会委员。同时受聘为复旦大学兼职博导,北京大学、交通大学、暨南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四川大学、四川外语学院、三峡大学等校兼职教授或客座教授,中国社科院比较文学研究中心顾问。1986年起,先后任香港中文大学英文系、翻译系、浸会大学英文系、加拿大阿尔贝塔大学比较文学系、俄罗斯莫斯科大学亚非学院等校高级访问学者,应邀出席在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南非等以及我国(包括台港地区)举行的国际学术会议并做大会主题发言数十次。主要编、译、著作有:专著《译介学》、《翻译研究新视野》、《译介学导论》、《中国现代翻译文学史(1898—1949)》(主编,“九五”国家社科重点项目)、《中国20世纪外国文学翻译史》(两人合作,“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个人论文集《比较文学与翻译研究》,论文集《翻译的理论建构与文化透视》(主编),年度翻译文学作品集《21世纪中国文学大系翻译文学卷》(主编,每年一本,已出6本),译著《比较文学概论》、《当代名家小说译丛》(主编),以及长、中、短篇小说及散文译作数种。
展开
内容介绍
  为国内第一部全面译介当代国外翻译理论流派代表性论文的译作选集,共选择了国外当代最前沿、最有权威性的八大主要理论流派的三十三名代表性学者的代表性论文三十三篇,全部完整地翻译成中文,并为每一流派、每篇论文配上简明扼要的导读性文字,使读者能迅速了解并掌握该流派或该论文的学术背景、基本框架和基本内容。
展开
精彩书摘
    正文
    交际翻译与语义翻译的概念代表了我对普通翻译理论的主要贡献,我现在重新谈及它们是因为要修正和廓清这两个概念。
    以一元论为基础的理论认为翻译基本上是一种交际方法,或者说是对一人或多人说话的一种方式,认为翻译和语言一样,仅仅只是一种社会现象,而以上两个概念的表述与这一观点是对立的。
    考虑到翻译至少建立在三对二元对立体之上,它们分别是外国和本国文化、两种语言、作者和译者,而译本读者则将给整个过程造成压力——因此翻译似乎不能被概括到某一个理论中去。由此,过去所有的作者都定义了翻译的两种或三种方法,有时还只推荐一种,而贬低其他方法,如奈达( Nida)和纳博科夫(Nabokov)就是如此。在另一些情况下,如在施莱尔马赫( Schleiermacher)对翻译的著名定义当中,就让译者既不依赖于作者也不依赖于读者。最终,这些翻译讨论的背后是哲学观点的对立。现在据说是一个复制的时代,是媒体的时代,是大众交际的时代,而我认为社会因素只是真相的一部分,一直以来,技术和民主政治的进步过于强调这一因素了。因此,“意味深长”的文本代表的是个体,而并不整个都是被社会化或是被制约了的声音。
    必须承认,所有的翻译在某种程度上都既是交际翻译也是语义翻译,既是社会的又是个人的,只是重点各有不同而已。在交际翻译当中,原文中唯一被翻译的那部分意义(甚至可能与原意“相反”)是与译文读者对这一信息的了解相对应的部分。如果译者处理的是两种语言的标准化词汇,那就不会有问题。然而,如果译者心目中有一个拼贴想象出来的读者,要符合恰当的译语用法,他就常常不看原文而来修饰、改正和完善他翻译的最新版本。显然,这就有可能只捕捉住原文信息的极小部分。交际翻译的许多问题之一就是要决定到底应该在怎样的程度上简化和强调基本信息。第二个问题是要找到一个方法,以确定读者群体所拥有的智慧、知识和情感中最为普遍的要素——不可避免,人们都把交际翻译当作大众交际。第三个问题是,一定不要如媒体常做的那样去愚弄读者。但最重要的问题是交际翻译的直观性本质,可以仅仅通过考察预期读者的反应来衡量它是否成功。
    在重新思考语义翻译的时候,我首先要将它与直译区分开来。
    在以前的文章中我曾将纳博科夫对语义翻译的定义改写为:“试图确切翻译原文的上下文意义,又尽可能接近译语所允许的语义和句法结构。”(纳博科夫认为这才是真正的翻译。)我将这一翻译方法与交际翻译对立起来,后者也同样是真正的翻译,而且更受欢迎。
    ……
展开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语言学派翻译理论
1.罗曼·雅科布逊  论翻译的语言学问题
2.彼得·纽马克  交际翻译与语义翻译(Ⅱ)
3.约翰·卡特福德  论翻译转换
4.尤金·奈达  论对等原则
5.巴兹尔·哈蒂姆  互文介入:利用翻译中缺省语篇的理论体系
6.玛丽·斯奈尔—霍恩比  翻译:一种跨文化活动
第二章  阐释学派翻译理论
7.乔治·斯坦纳  阐释的步骤
8.安托瓦纳·贝尔曼  翻译及对异的考验
第三章  功能学派翻译理论
9.凯瑟琳娜·莱斯  翻译的抉择:类型、体裁及文本的个性
10.汉斯·弗米尔  翻译行为中的目的与委任
11.克里斯汀娜·诺德  目的、忠诚及翻译中的惯例
第四章  文化学派翻译理论
12.詹姆斯·霍尔姆斯  翻译学的名与实
13.伊塔玛·埃文—佐哈  翻译文学在文学多元系统中的地位
14.吉迪恩·图里  描述性翻译研究的理论基础
15.安德烈·勒菲弗尔  大胆妈妈的黄瓜:文学理论中的文本、系统和折射
16.苏珊·巴斯奈特  文化研究的翻译转向
17.西奥·赫曼斯  翻译研究及其新范式
第五章  解构学派翻译理论
18.瓦尔特·本雅明  译者的任务
19.雅克·德里达  巴别塔之旅
20.保罗·德曼  评本雅明的《译者的任务》
21.劳伦斯·韦努蒂  文化身份的塑造
第六章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
22.雪莉·西蒙  翻译理论中的性别化立场
23.劳丽·钱伯伦  性别与翻译的隐喻
24.巴巴拉·格达德  女性主义话语/翻译的理论化
25.冯·弗罗托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批评
第七章  后殖民翻译理论
26.道格拉斯·罗宾逊  后殖民研究与翻译研究
27.特佳斯维妮·尼南贾纳翻译的定位
28.盖亚特里·斯皮瓦克  翻译的政治
29.埃尔斯·维埃拉  解放卡利班们——论食人说与哈罗德·德·坎波斯的超越/越界性创造诗学
第八章  苏东学派翻译理论
30.安德烈·费奥多罗夫  翻译理论的任务
31.吉维·加切奇拉泽  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原则
32.吉里·列维  翻译是一个作选择的过程
33.安娜·丽洛娃  翻译研究的范畴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