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认知能力与语言学理论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07305231
  • 作      者:
    石毓智著
  • 出 版 社 :
    学林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8
收藏
编辑推荐
    《认知能力与语言学理论》俗语云,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其实它所得到的阳光也多得多。俗语云,枪打出头鸟,其实这么好枪法的猎手是罕见的,因此在鸟群中不见得安全系数就高。俗语云,出头的椽子先烂,其实这纯属猜想,能经风吹日晒的椽子可能更干爽耐久,而泥巴覆盖下的椽子可能早就烂掉了,只是没有人觉察到而已。因此,我决定为天下先。
展开
作者简介
    石毓智,美国斯坦福大学博士。现任新加坡国立大学终身教职,并任湖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潇湘学者”特聘教授,兼任华中科技大学兼职教授、华中师范大学“语言教学全国文科基地”客座教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客座教授及该校“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全国文科基地”兼职研究员、重庆大学客座教授、东南大学兼职教授。
    从1992年起,先后在台湾学生书局、美国/荷兰的“约翰·本杰明出版公司(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北京大学出版社、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江西教育出版社等共出版中英文学术专著10部,并在中国大陆、中国台湾、日本、美国、英国等国家和地区的30余种语言学刊物上发表论文100余篇。
    主要研究兴趣为认知功能语言学、语法化理论和语言类型学。研究的范围包括现代汉语、英汉对比、汉语发展史、汉语方言、中国少数民族语言。
展开
内容介绍
    《认知能力与语言学理论》是作者对其过去研究的理论化总结,书中主要探讨语言本质属性,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论证了语言能力合成说,认为人类的认知是一个层级体系,语言能力是更基本的能力协同合作的结果。《认知能力与语言学理论》还分析了语言表达的创新机制,语法结构的合成性,语法标记和形式之间的联系方式,语言假设的证据,语法规律的多样性及其研究方法,等等。此外,还附录了三篇关于当代语言学理论的商榷性文章。凡对当代语言学感兴趣的读者,都会从《认知能力与语言学理论》中发现他们感兴趣的现象和话题。
展开
精彩书摘
    1 语言能力合成说的认知心理证据
    1.4 结语
    本章根据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和我们自己长期分析语言的心得,提出“语言能力合成说”。其核心思想为:人类认知是一个层级系统,语言能力不是一个独立模块,也不是处于认知系统最基层的,它是由更基本的认知能力协同合作的结果。同时语言能力又是组成其他认知能力的基础,如此等等。语言能力本身不是天生的,而是依赖天生的更基本的认知能力。本章所讨论的构成语言的各种基本认知能力都有大量的实验根据,它们都是出现在儿童习得语言之前,而且都是儿童学习语言的必要条件,缺少其中的任何一个都不可能学会语言。但是到底有多少种认知能力在语言习得中起作用,它们又如何协同合作保证学会一种语言,是一个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我们相信,随着这些问题的解决,必将深化我们对人类语言乃至整个认知的认识。
    我们的语言哲学观跟生成语言学之间存在着根本分歧,而这种分歧不在于语言是否有先天的生物基础,而在于这个生物基础到底是什么,它们与语言能力的关系又是如何。关于语言的生物基础的问题已经不是一个语言学内部的纯粹思辨问题,过去一二十年来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可以回答这一问题。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告诉我们,并不存在一个独立的语言器官,在儿童的语言习得过程中也找不到“普遍语法”的影子。然而认知心理学界关于语言的研究也是初步的,尽管他们已经做了大量的关于儿童习得语言的研究,但是迄今为止他们关于语言能力的本质是什么尚没有弄清楚,特别是语言能力与其他认知能力的关系是什么,仍然模糊不清。
展开
目录
前言
1 语言能力合成说的认知心理学证据
1.1 引言
1.2 构成语言能力的基本认知能力
1.3 各种认知能力的相互关系及其对语言学的启发..
1.4 结语

2 语言表达的创新机制
2.1 引言
2.2 生成语法理论的基本观点及其面临的挑战
2.3 语言符号的非离散性
2.4 语法结构的非递归性
2.5 语法结构的现实理据与约定俗成性
2.6 对共时应用和历史发展的违背
2.7 语法结构的有限与具体表达的无限
2.8 认知语言学的语言创新观
2.9 结语

3 语法结构的合成性质
3.1 引言
3.2 两种关于语法形成机制的假说
3.3 来自儿童语言习得的启示
3.4 从语法的历时属性看
3.5 从语法的共时属性看
3.6 结语

4 语言学假设中的证据问题
4.1 引言
4.2 生成语言学派所提假设中的问题
4.3 “糅合”假设的问题
4.4 “王冕死了父亲”之类用法产生的动因
4.5 类推的条件
4.6 结语

5 语言规律的多样性及其研究方法
5.1 引言
5.2 科学概念和规律形态
5.3 语言规律的四种形态
5.4 规律的类型与语言学流派
5.5 结语

6 语法结构之问的功能交叉
6.1 引言
6.2 语法标记之间的功能交叉
6.3 语法功能交叉的原因及其理论蕴含
6.4 结语

7 构式语法理论的进步与局限
7.1 引言
7.2 构式语法创立的历史背景
7.3 构式语法的进步
7.4 构式语法的局限性
7.5 结语

8 结构与意义的匹配类型
8.1 引言
8.2 结构与意义的匹配类型
8.3 相关的理论问题
8.4 结语

9 语法结构的意义与功能
9.1 引言
9.2 构式语法理论的问题
9.3 语法结构的功能差别
9.4 结构的功能差别及其理论意义
9.5 结语
附录一:质疑乔姆斯基语言学的科学性
附录二:自然科学方法与语言学理论建设
附录三:生成语言学研究实践中的问题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