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人文素质教育:制度变迁与路径选择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0095417
  • 作      者:
    石亚军,赵伶俐等著
  • 出 版 社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8
收藏
内容介绍
    人文素质教育本身是如此的重要,而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却有很多方面还不能使我们感觉到有那样重要。法国著名的教育思想家蒙田说过,学习和教育只服从于使学生养成“完美的判断力的目的”,但现行人文素质教育的思路、措施、方法、手段、模式、条件和环境,与培养学生把握做人和为人的判断力的要求,还有较大的距离。人文素质教育是一种养成教育,现实中则常常被当做与它迥然不同的灌输教育和应对教育,它要使人获得做人的常识,这种常识明明是单靠书本教不出来的,而我们的教育仍然偏重于书本教学;它要使人懂得做人的道理,这种道理明明是光用灌输不能达致的,而我们的教育仍然超越不了灌输的模式;它要使入掌握做人的本领,这种本领明明是仅在课堂上学不到的,而我们的教育仍然走不出课堂。面对顽固的时弊,要激发人文素质教育的生机和活力,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目标自然锁定在人文素质教育的制度构架上。本书的宗旨,是要在系统回顾人文素质教育的历史和历程,总结其中成绩与不足、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进一步厘清人文素质的概念,重申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从制度设计和安排的角度明确现代人文素质教育的目标、功能、内容、任务、路径、方法,明确深化人文素质教育改革的思路和措施,试图以此促进对人文素质教育的认识再上新的台阶,促进人文素质教育的过程再上新的层次,促进入文素质教育的成果再上新的水平,产生一点建设性意义。
展开
精彩书摘
    考察建国以来人文素质教育制度非正式约束的发展过程,以人文素质教育理念的发展为主线,表现出阶段性的发展特点。总的来看,进入21世纪以来,在教育理念层面,我国对于教育的目的、人才的概念等教育目标方面的整体认识,与过去相比有了长足的进步。具体如下:
    第一阶段,即建国至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发展阶段,可称之为“专才教育阶段”。这一阶段教育理念的总体特点是,教育仍以专业知识和技术教育为目标。
    (1)建国至“文化大革命”前阶段。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由于当时的客观历史环境,在教育体制上几乎照搬苏联模式,在教育理念上也深受苏联模式的影响。出于为国家建设工业化国家服务的目的,过于注重培养当时国家建设急缺的等各类科学技术人员,因此把高等院校人为地划分为理、工、农、医等专科院校,只强调人才的专业性、技术性等工具层面的能力和素质,而严重忽视了人才的全面培养和综合素质对于国家和民族的极端重要性。这种片面的教育理念和人才观,整整影响了新中国几十年的教育建设。这种教育理念和人才观上的片面性、短视性,是我国一直以来人文素质教育长期匮乏的根本内因。
    (2)“文化大革命”时期。“文化大革命”时期,各项事业陷于停顿,教育制度也不能幸免。整个教育体制遭到了严重破坏,在破“四旧”过程中,中国传统文化遭到了彻底的否定,在实践中被禁止,人文素质教育陷入了前所未有的低潮,成为“左”倾路线的殉葬品。
    (3)改革开放至20世纪90年代初期。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在思想观念上进行了深刻变革,对于教育问题也从全新的角度进行了重新的思考和审视。教育制度尤其是高等教育体系得以全面恢复,新的教育理念开始形成。这一阶段的教育目标,主要是为国家经济建设、四个现代化建设培养人才服务,许多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新的专业教育大量兴起,填补了此类专业教育方面的空缺。应该说,这一时期的教育理念与人才观与建国初期相比有了很大的丰富和深化,但是仍然没有突破为国家建设目标服务的工具层面和专业技术人才层面,教育理念仍然停留在专业知识和技术教育的局限中。理工农医长期分校的状况并未得到改变。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人文素质概念、
一、人文、素质、人文素质
二、人的全面发展与人文素质
三、科技时代的人文素质
四、人文素质构成要素

第二章 人文素质教育概念
一、人文素质教育的集中代表性定义
二、人文素质教育内涵讨论与确认
三、人文素质教育系统的构成
四、人文素质教育的价值

第三章 人文素质教育的制度及其变迁
一、人文素质教育的制度内涵
二、作为制度和制度安排的人文素质教育
三、中国人文素质教育制度的变迁
四、西方人文素质教育制度的变迁

第四章 我国人文素质教育的制度结构
一、人文素质教育制度结构的基本原理
二、我国人文素质教育制度的非正式约束
三、我国人文素质教育制度的正式约束

第五章 人文素质教育制度实施对比
一、耶鲁大学和哈佛大学的制度实践
二、我国人文素质教育的制度实践

第六章 人文素质教育的规格与特色
一、人文素质教育的规格
二、人文素质教育的特色

第七章 人文素质教育目标体系
一、人文素质教育目标分类
二、法律道德素质教育目标
三、文化素质教育目标
四、科学素质教育目标
五、审美素质教育目标
六、环保素质教育目标

第八章 人文素质教育内容的构成
一、教育目标是教育内容选择的依据
二、人文素质教育内容的选择
三、人文素质教育内容的伸缩性与综合性
四、人文素质教育内容的载体

第九章 人文素质教育的课程体系
一、高校人文课程概念
二、国外高校人文课程设置思路
三、我国高校人文课程设置状况
四、理工科人文课程
五、文艺科人文课程

第十章 人文素质综合教育与综合课程
一、学校人文素质课程的单一性问题
二、综合课程在人文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
三、文理艺工大综合人文课程
四、潜在课程与社会实践

第十一章 人文素质教育的实施途径与策略
一、家庭的人文素质教育
二、学校的人文素质教育
三、社会的人文素质教育
四、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策略

第十二章 数字化时代人文素质新概念教育
一、数字化时代的人文素质危机
二、数字化和更加人性化时代
三、新时代新概念新含义
四、新时代人文素质新教育展望

第十三章 深化人文素质教育改革的对策建议
一、更新人文素质教育理念的对策建议
二、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教学改革和建设的对策建议
三、完善人文素质教育政策体系的对策建议
结语 做一个“纯粹的人”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