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网络虚实二重性理论”的提出
一、研究背景
无论是在世界还是在中国,作为一种新生事物,互联网都在以突飞猛进的态势迅速地发展着。让我们先来简要地回顾一下世界互联网的发展简史:
1961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伦纳德?克兰罗克(LeonardKleinrock)博士发表了分组交换技术的论文,该技术后来成为互联网的标准通信方式。
1969年,美国国防部开始启动具有抗核打击性的计算机网络开发计划“ARPANET”(阿帕网)。
1971年,位于美国剑桥的BBN科技公司的工程师雷。汤姆林森(RayTomlinson)开发出了电子邮件。此后ARPANET技术开始向大学等研究机构普及。
1983年,ARPANET宣布将把过去的通信协议“NCP(网络控制协议)”向新协议“TCP/IP(传输控制协议/互联网协议)”过渡。
1986年,美国思科公司生产第一台路由器,从此将世界各地的人、计算机设备和网络联结起来。
1988年,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的学生史蒂夫。多那(SteveDorner)开始开发电子邮件软件“Eudora”。
1991年,CERN(欧洲粒子物理研究所)的科学家蒂姆。伯纳斯一李(TimBerners—Lee)开发出了万维网(WorldWidewcb)。他还开发出了极其简单的浏览器。此后互联网开始向社会大众普及。
1993年,伊利诺伊大学美国国家超级计算机应用中心的学生马克?安德里森(MarkAndreesen)等人开发出了真正的浏览器“Mosaic”。该软件后来被作为NetscapeNavigator推向市场。此后互联网开始得以爆炸性普及。正是由于通过采用具有扩展性的通信协议TCP/IP,才能够将不同网络相互连接,因此,开发TCP/IP协议的UCLA(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学生文顿.瑟夫(VintonG.Cerf)等人如今甚至被誉为“互联网之父”。
到了2000年,互联网在全世界已经发展到了很大的规模。据NEC与Inktomi公司的调查,截至2000年1月,当时的网络包括了10亿个以上可通过搜索引擎查询的页面,有640万个服务器支撑着整个互联网,可访问站点450万个。到2000年6月,Gyveillance公司又进行了一次类似调查,发现页面已达20亿。已注册的域名超过1700万个。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