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庐博物馆 富春江,这条浙江水系的翡翠玉带,尤以桐庐境段最为秀丽。南朝吴均在诗中写到:“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桐庐博物馆就坐落在美丽的富春江畔,位于桐庐县城白云源路与学圣路的交会处,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拥有藏品700多件,2004年10月正式开馆并免费对公众开放。整座博物馆分为大厅、展厅、办公三大区块,其中展厅又设有三个部分:桐庐近现代革命史展、桐庐历史文物展和改革开放以来桐庐新成果展。
进入博物馆大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正面墙上的一幅巨大瓷板浮雕,它是按桐庐籍美术大师叶浅予先生画的《富春山新居图》烧制的,名为《富春览胜》。大厅约200平方米,高9米,气势恢弘,静穆肃然。
走过大厅,序厅并排放着三门大炮,分别是紫铜炮、铜炮和铁炮。这些都是1860年太平军汪海洋部和清军水军在桐庐县境内富春江上进行决战时,被击沉于富春江的清军炮船上的大炮,近年来陆续被挖沙船从富春江里捞起的。站在三门大炮前面,我们耳边仿佛响起当年富春江江面上的隆隆炮声,置身于硝烟弥漫的激战中。
穿过大厅进入第一展厅,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桐庐近现代革命历史文物,它反映了桐庐县自太平军进入浙江作战到桐庐解放这段历史时期发生的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展览再现了太平军在桐庐、濮振声起义、毕浦暴动、桐庐抗战、金萧支队在桐庐等历史画面。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妄图灭我中华。在危急关头,中国共产党号召全国人民奋起抵抗。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打破国民党反动派对中央苏区的“围剿”。1934年7月,中央决定以红七军团为主组成北上抗日先遣队。11月底,团长寻淮洲率领红军十九师五十五团 3000余人进入桐庐县分水岭源地区。29日,红军主力五十五团向分水进击,在印渚南堡附近,红军遭到国民党浙江保安旅的阻击,展开激战。因国民党军队数倍于红军,火力强大,地形又于红军不利,部队难以展开,故留下少数部队掩护阻击,五十五团主力则撤回印渚富家一带,并在富家村后沿金紫山山麓挖掘堑壕,组成掩护主力撤退的防线。11月30日,敌我双方在富家展开了激烈战斗。红军撤退后,一些来不及掩埋的红军战士遗体被当地群众就地掩埋。解放后,桐庐县人民政府通过调查和当时掩埋红军遗体的群众指认,于1950年为这些牺牲烈士建立了烈士墓,1996年县人民政府在金紫山下重建红军烈士陵墓。
抗战胜利不久,蒋介石不顾全国人民的和平愿望,撕毁《双十协定》,向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1948年6月,中共路西工委和会稽山人民抗暴游击司令部在桐庐、浦江、建德、兰溪四县交界地区建立江东县工委、县政府及武装组织。同年9月,成立了浙东人民解放军金萧支队,并在桐庐县四管乡(今新合乡)建立了后勤基地。展厅中一幅幅栩栩如生的金萧支队指战员的生活与战斗的照片,都是由目前还健在的原金萧支队的老同志捐赠的,它们生动地反映了这一时期金萧支队斗争的艰难历史。
拾级而上,桐庐县5000年的文明就展现在我们面前,第二展厅为桐庐博物馆珍藏文物展厅。古人类化石、动物骨化石、新石器、旧石器把人们的思绪带入远古时代。印渚延村是一个名不经传的小山村,2000年,在村后的小山洞中发现了古人类头盖骨化石,经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人类研究所鉴定,约为1万年前的文物。正是它的发现,把桐庐的人类活动推向了1万年前后,目前它被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是桐庐博物馆镇馆之宝之一。再往前行来到陶器展柜。这里展出的陶器有战国时期的灰陶印纹罐、西汉时期的红陶罐和东汉时期的灰陶盘口罐等。从美观的造型、多样的品种、巧妙的装饰来看,当时的制陶工艺已有很高的水平。水盂及猪狗圈、青瓷灶等是当时专门为陪葬而烧制的器物,为两晋时期的青瓷产品。到了南北朝时期,青瓷得到进一步发展,桐庐博物馆馆藏的鸡头壶就是这一时期的青瓷精品。它高47.5厘米,历经了1500多年,釉色还晶莹透亮,高高的龙头伸入壶口,似乎吮吸着千年佳酿。这是目前浙江省境内出土的最大的鸡头壶,但由于出土时鸡冠被打破,被鉴定为国家二级文物。继续前行就到了青花瓷展柜和铜器展柜。前者展示的文物有宋影青高足碗、宋红釉葵口盘、影青粉盒等。后者展示的文物有海兽葡萄镜、八鸟连弧镜、方舟铜镜等。方舟铜镜是桐庐县于20世纪70年代开发瑶琳洞时发现的。走过铜器展柜,展现在面前的是南宋大墓考古专题展。2004年4月,为配合杭千高速公路建设,对桐庐县富春江镇象山桥村南宋大墓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经过浙江省考古所和桐庐县文管办的联合考古发掘,出土了陶俑、实用器皿、雕花砖等一批文物。陶俑有文官侍从、十二生肖神、鲤鱼、蟾蜍、陶屋等。值得一提的是,出土文物中有件珍贵文物——绞釉罐,被浙江省文物鉴定委员会定为一级文物;另有一件双首蛇身俑也很奇特,两首侧的角度略有不同,这件俑的工艺、作用还有待专家作进一步研究。
了解了桐庐的古代文明史,现在去看看今日的桐庐。第三展厅是桐庐县自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成果和一些历史名人的事迹展,分为“历史篇” “现实篇”“关怀篇”“专题篇”等部分。“关怀篇”主要反映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来桐庐视察的图片,从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周恩来总理到现任的温家宝总理等23个党和国家领导人曾到桐庐视察、指导,各级领导对桐庐关怀备至。“历史篇”详细地记述了“七五洪水”。
1969年7月5日,分水江暴发了一次特大洪水,印渚公社的南堡大队被夷为平地,只剩下一棵苦楝树。但南堡人民不怕苦、不怕累,战天斗地,拦河造坝,重建家园,《人民日报》在头版头条刊登了宣传南堡人民“泰山压顶不弯腰”精神的文章,一时间南堡大队成为了全国各地学习的榜样。“ 专题篇”展示了桐庐籍现代名人的图片和生平事迹。这部分详细介绍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叶长庚、中国民航局局长沈图、著名画家叶浅予、曾任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主任委员的王维澄、曾获人民解放军独立功勋荣誉章的王大田、中国工程院院士王三一等一大批国内外知名人物。这里更多的是展示改革开放以来桐庐县在工业、农业、城建、教育、文化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构成“现实篇”。桐庐县目前是全国民间艺术之乡、全国文化先进县、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
这是一座充满了爱国主义气息的博物馆,这是一座充满了强烈历史感的博物馆,这是一座充满了欣欣向荣生机的博物馆。了解历史,体验成果,无不让桐庐人满怀自豪。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