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社会阅读行动
1 世界读书日:图书馆在行动
概述
书籍是知识传承的最重要载体。书籍的传播流通,促进了地区、国家,乃至全世界的智慧文明交流,促使人们走向宽容与对话。可以说,书籍成为了人们共同拥有的思想交流桥梁。1995年10月25日至11月16日在巴黎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28次大会通过了相关决议:宣布将4月23日定为“世界读书日”(World Book & Copyright Day,也称“世界图书与版权日”)。此举的灵感来自于一个美丽的传说:4月23日是加泰罗尼亚地区大众节日“圣乔治节”。传说中勇士乔治屠龙救公主,并获得了公主回赠的礼物,一本书,象征着知识与力量。每到这一天,加泰罗尼亚的妇女们就给丈夫或男朋友赠送一本书,男人们则会回赠一枝玫瑰花。无独有偶,这天又是西班牙文豪塞万提斯、伟大的英国戏剧家莎士比亚以及秘鲁文学家加尔西拉索逝世纪念日,也是美国作家纳博科夫、法国作家莫里斯-德鲁昂、冰岛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拉克斯内斯等多位文学家的生日。
“世界读书日”的基本宗旨是让各国政府与公众更加重视书籍中传播知识、表达观念、交流信息的形式。自“世界读书曰”设立后,各国出版社、图书馆、作家、文化人、爱书者每年都积极参与、组织各种图书宣传活动,特别重视通过青少年活动培养孩子们的阅读习惯、人文精神,引导其尊重与汲取知识。除了“世界读书日”之外,设立国家阅读节也是国内外比较普遍的通行做法。现在世界上美、英、法、日、德、俄等许多国家都设立了全国性的读书节。在我国,团中央及许多省、市已经成功举办多类型读书节,部分的大学、中小学也举办过多种形式的读书节。但这种区域性、零星的阅读节很难影响到全社会,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读书依然尚未成为大众普遍的习惯和生活方式。在2006年世界读书日来临之前,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举办的第四次“全国国民阅读与购买倾向抽样调查”报告发布,显示图书阅读连年走低和网络阅读持续增长的趋势。在中国,“世界读书日”还未被社会公众所知晓。据搜狐网站读书频道在2004年的调查显示:知道“世界读书日”的人仅占6%,27%的人虽听说过但不知详情,67%的人从未听说过这个日子。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