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城市数字电视发展模式与竞争策略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4112752
  • 作      者:
    薛留忠著
  • 出 版 社 :
    东南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8
收藏
作者简介
    薛留忠,男,1964年生,江苏金坛人,东南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现任江苏省广播电视信息网络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南京广电网络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长期从事广播电视网络的经营管理,密切关注城市数字电视的发展进程。承担广电总局“南京有线电视数字化工程”项目建设,参与江苏省科技进步奖课题“基于IP技术架构的有线数字电视服务平台建设”研究。发表多篇学术论文,撰写《江苏省广播电视信息网络股份有限公司有线电视数字化工程规划研究报告》等数百万字的研究报告。
展开
内容介绍
    该书在明确数字电视产业的理论框架和现实背景的基础上,以数字电视产业发展的生命周期阶段为背景,分析了各个阶段的发展模式。作者指出,在城市数字电视产业发展的萌芽阶段,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市场培育问题,此时平台运营商有必要采取低价吸引用户接入的双边接入发展模式。在产业发展的成长阶段,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确立合适的价格结构,此时平台运营商应依据边际成本。交叉网络外部性和需求价格弹性等因素优化平台市场的价格水平和结构。有线电视产业的发展与有线电视市场的竞争,是一篇需要继续“写”下去的长文。在政府规制日益放松、“三网融合”日渐明朗的趋势下,电信业与有线电视业相互进入后,我国有线电视产业的发展将会呈现新的格局与轨迹。本书的出版,无论在理论层面,还是在推进我国有线电视产业发展的实践层面,都将产生的积极影响,期待着作者有更多的成果问世。
展开
精彩书摘
    1  绪论
    数字技术的发展引领了广播电视产业的变革。数字化从根本上改变了原有的声音、图像、文字等信息的生产、传播、交换和消费的方式,使信息传播从单向单一形式向双向多元形式、从资源独占向资源共享、从封闭体系向开放体系、从单向推动向双向互动方向转变。消费需求的多样化推进了新兴传媒形态的发展。网络融合的趋势模糊了传统的产业界限,使得电视业、电话业以及计算机业逐渐融合为一个新兴的数字多媒体产业,以满足日趋多样的消费者需求。
    在这一融合与演化的过程中,数字电视产业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探讨数字电视产业的发展模式及经营者的竞争策略选择不仅是一个现实的实践问题,更是一个有意义的理论问题。本章主要阐述研究这一问题的背景与意义,交代本文的研究对象及内容,说明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和写作结构,以及全文可能的创新点。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技术和需求的变化促使广播电视产业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经过多年的发展,广播电视产业进入了数字化时代。为了在数字化时代抢占先机,世界各国都加快了广播电视的数字化进程。欧美、日韩等国家和地区已经开始普及数字电视,广播电视已从模拟向数字转换,进人了开拓新业务、开辟新服务的发展新阶段。美国和英国分别计划在2009年、2010年关闭模拟电视;日本原计划于2006年实现数字电视全国覆盖,2011年关闭模拟电视。
    我国数字电视产业的发展始于2001年启动的有线数字电视技术试验。国家广播影视“十五”规划明确提出从2003年起全面开办有线数字电视业务,2015年在全国关闭模拟电视。国家广电总局也曾确定2004.年为数字化年和产业化年,全面启动了有线电视从模拟向数字的整体转换工程。与此同时,国家广电总局在“三步走战略”基础上,提出了搭建“四大平台”的构想,并阐述了推广数字电视的“五项原则”。经过几年的发展,我国的数字电视产业已经初具规模。时至2007年底,全国已有青岛、杭州、深圳、大连、佛山、太原、南京等75个城市启动整体转换工程,有12个城市通过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简称广电总局)验收,全国有线数字电视用户数累计达到2710.2万。
    ……
展开
目录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研究对象与方法
1.3 研究内容与框架
1.4 本文主要创新点

2 研究综述
2.1 有线电视产业研究综述
2.1.1 有线电视产业中的市场结构
2.1.2 有线电视产业中的市场行为
2.1.3 有线电视产业中的政府规制
2.2 自然垄断理论综述
2.2.1 自然因素决定论
2.2.2 规模经济决定论
2.2.3 成本次可加性
2.3 双边市场理论综述
2.3.1 双边市场的基本概念
2.3.2 平台企业的定价策略
2.3.3 平台企业的竞争策略
2.3.4 双边市场中其他命题
2.3.5 双边市场的实证研究
2.4 本章小结

3 国外数字电视产业发展模式与竞争策略
3.1 美国的数字电视产业发展模式分析
3.1.1 数字电视产业发展状况
3.1.2 数字电视产业发展模式与竞争策略特征
3.1.3 美国数字电视产业发展的经验及启示
3.2 英国的数字电视产业发展模式分析
3.2.1 数字电视产业发展状况
3.2.2 数字电视产业发展模式与竞争策略特征
3.2.3 英国数字电视产业发展的经验及启示
3.3 日本的数字电视产业发展模式分析
3.3.1 数字电视产业发展状况
3.3.2 数字电视产业发展模式与竞争策略特征
3.3.3 日本数字电视产业发展的经验及启示
3.4 本章小结

4 城市数字电视产业的市场定义及其特征
4.1 城市数字电视产业的市场定义
4.1.1 市场定义
4.1.2 纵向结构
4.1.3 水平关系
4.2 城市数字电视产业的技术特征
4.2.1 数字编码
4.2.2 数字压缩
4.2.3 数字信号传输
4.2.4 数字信号接收
4.2.5 发展趋势
4.3 城市数字电视产业的经济特征
4.3.1 自然垄断性
4.3.2 网络外部性
4.3.3 标准与兼容
4.3.4 网络融合
4.4 本章小结

5 城市数字电视产业发展模式选择
5.1 城市数字电视发展模式的分析基础
5.1.1 我国电视产业的数字化改造
5.1.2 分析数字电视发展模式的双边市场基础
5.1.3 分析数字电视发展模式的产业周期基础
5.2 城市数字电视产业的双边市场特征
5.2.1 平台的多边结构
5.2.2 双向网络外部性
5.2.3 价格结构非中性
5.3 城市数字电视产业的发展周期
5.3.1 萌芽阶段
5.3.2 成长阶段
5.3.3 成熟阶段
5.3.4 衰退阶段
5.4 处于不同周期阶段的发展模式选择
5.4.1 基本模型
5.4.2 双边接入
5.4.3 价格结构
5.4.4 平台竞争
5.5 青岛城市数字电视发展模式及效果分析
5.5.1 青岛城市数字电视发展演进
5.5.2 青岛城市数字电视发展模式的特征
5.5.3 青岛城市数字电视发展模式的缺陷
5.6 本章小结

6 城市数字电视产业的价格竞争策略
6.1 城市数字电视产业发展中的价格竞争
6.2 定价策略选择
6.2.1 歧视定价
6.2.2 统一定价
6.2.3 两部定价
6.2.4 不同定价策略比较
6.3 盈利模式选择
6.3.1 基本模型
6.3.2 付费电视
6.3.3 免费电视
6.3.4 不同盈利模式比较
6.4 杭州交互电视定价策略分析
6.4.1 杭州交互电视发展演进
6.4.2 杭州交互电视定价模式的特征
6.4.3 杭州交互电视定价模式的缺陷
6.5 本章小结

7 城市数字电视产业的非价格竞争策略
7.1 捆绑销售和多平台接入的实践与研究
7.1.1 捆绑销售问题
7.1.2 多平台接入问题
7.1.3 有关研究概况
7.2 捆绑销售策略研究
7.2.1 作为价格歧视手段
7.2.2 作为产品差异手段
7.2.3 市场均衡比较分析
7.3 多平台接入策略
7.3.1 模型与假设
7.3.2 单平台接入
7.3.3 多平台接入
7.3.4 模型的扩展
7.4 上海数字电视市场竞争分析
7.4.1 上海城市数字电视发展演进
7.4.2 东方有线与电信IPTV竞争策略分析
7.4.3 上海城市数字电视发展模式的特征
7.4.4 上海城市数字电视发展模式的缺陷
7.5指示本章小结

8 城市数字电视产业发展模式与竞争策略的实证
——以“南京数字电视发展”为例
8.1 南京广电网络发展演进
8.1.1 国家层面的发展背景
8.1.2 南京广电网络的发展
8.1.3 南京广电网络的特征
8.1.4 南京广电网络的平台构建
8.2 南京广电网络数字电视的发展模式
8.2.1 技术成本控制
8.2.2 政府政策支撑
8.2.3 双边接入模式
8.2.4 价格结构优化
8.3 南京广电网络数字电视的竞争策略
8.3.1 互动数字电视的付费盈利模式
8.3.2 作为价格歧视手段的捆绑销售
8.3.3 双边市场中本地垄断势力实施
8.3.4 网络融合趋势下市场渗透策略
8.4 本章小结

9 优化城市数字电视发展模式选择与竞争策略建议
9.1 本文的主要结论
9.2 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9.3 推进发展的主要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