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编 理析
就新闻运作而言,尽管广电媒介与印刷媒介在各自管理机构、改革进程、商业化程度以及技术特征等等方面有种种不同,但两者在作为新闻媒介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在观念上却没有不同。所以,在这个层面,以“新闻”为概括的总体解释,适用于广电新闻。
一、已有研究:不同的角度 相同的指向
作为政治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新闻事业的面貌无可避免地与政治体制改革的进程联系在一起。出于显见的原因,国内外相关研究差异显著。
以我们有限的视野,国内公开的研究成果多以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为论述的话语策略,在现有政治权力架构内作自我的理想阐述和向理想接近的步骤设计。这一治学方式的新老学人以王中、孙旭培、陈力丹、李良荣、喻国明、刘建明等为代表;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从经济体制转轨视角切入的研究渐次增多,如陈卫星、胡正荣、钱蔚、凌燕等,其中一些借用了新制度经济学、制度变迁等理论资源;还有一派,直接借鉴公共领域、新闻专业主义等西方新闻传播理论,推动当下新闻事业转型,如展江、陆晔等;另外,作为民主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新闻事业也吸引了一批其他领域学者的注意,如邓正来、贺卫方、崔卫平、许纪霖、刘军宁等,他们以政治学、法学为理论依托,以扩大现有言论空间为目的,间或有文论及。最后,一批活跃在网络上的新锐媒体人,也正在发出越来越强的声音。
大陆以外的研究要尖锐得多。基本可以分为3类:以西方新闻、传播理论本体为主要资源,结合实证的调查分析,逻辑进路和研究方法更为严谨、规范,李金铨、陈怀林、陈韬文、何舟、赵月枝、黄煜、潘忠党等是其中主力;第2类辞锋锐利,但情绪化的宣泄伤害了理性探讨的说服力,如何清涟、焦国标等;第3类则是其他领域关注祖国前景的华人学者,运用经济学、政治学资源为新闻事业转型提供理论依据,如陈志武、徐贵等。虽然理论渊源、研究方法各有不同,但这3类的评判立场基本一致,即以西方理论为中心视野,对现行中国新闻事业体制持批判态度,主张以新闻自由为基本原则指导未来新闻事业转型。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