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光明日报》7版《“六项”制度带来“三个改变”(上)》一文说道,“督查室根据平时督查落实情况随时下发《扣分通知单》”。“有条件的村庄还设立了《便民服务卡》。”
引文中所说的“旅客车票来源调查表”、“收费明白卡”、“违纪处罚通知单”、“扣分通知单”和“便民服务卡”等,顾名思义,只是一张表格、一张卡片或单子,不能用书名号。 .
丛书最好不用书名号《人民日报》7月20日4版《推荐150种“三农”优秀图书》报道中,有《农村两元钱实用知识丛书》、《农村百事通丛书》写法。7月27日2版、7月31日9版,都有类似写法。
关于丛书的标点,《报纸编校质量评比差错认定细则》指出:“早年习惯上用书名号(如《万有文库》《四部丛刊》等)。现在的丛书最好使用引号而不使用书名号。丛书名为一个词的,连同‘丛书’加引号,如‘五角丛书’‘妇女丛书’;丛书名为短语的,只把这个短语加引号,如‘当代农村百事通’丛书、‘从小爱科学’丛书。”
有学者主张丛书应用书名号,理由是丛书也是书,似不无道理。前述《细则》既然是差错认定细则,说最好怎样,也有些勉强。但在《细则》修订以前,恐怕也只好按其所说来认定“最好”与否。
书名不是书 6月27日《光明日报》10版《在浙商哲学中成长》一文说道:“《浙商是怎样炼成的》是书名,也是在人们心中的一个巨大的疑问。”
既然加上了书名号,《浙商是怎样炼成的》就表示以此为名的那本书,这就不能说“《浙商是怎样炼成的》是书名”。同时也不能说那本书“是在人们心中的一个巨大的疑问”,书本身不会是疑问,书名所揭示的那个问题才可能是疑问。
可以这样来表述:“‘浙商是怎样炼成的’是书名,也是在人们心中的一个巨大的疑问。”
论坛不加书名号7月13日《光明日报》12版《“能源清洁化”和“清洁化能源”(上)》一文说道:“由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主办的《中国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产业化论坛》在全国人大会议中心举行。”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