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辑 记者感悟
全天候记者怎么当
记者是一种全天候的职业。一个出色的记者,更要使自己处于这样的临战状态:不论何时何地,只要发现了有价值的新闻线索,就要立即出发,奔赴现场或寻找知情者,就要以最快的速度采写出新闻报道来。这是基本的道理。可惜的是,现在我们的一些记者,不仅做不到这些,甚至做不到最起码的灵敏和勤奋,即便在“上班”的8小时里,也没有进入应有的工作状态,一年到头写不出几篇像样的新闻报道。这种现象很值得注意,也应引起我们的深思。
笔者曾经到《中国青年报》参加一个职称评审会议,会上听到了一件事:该报一位驻站的记者向社会公布了自己的手机号码,并对社会承诺:手机24小时打开,社会各界都可以向记者反映和提供新闻线索。这个记者的诚心,打动了人们,赢得了人们的信任,也获得了一个又一个有价值的新闻报道线索,写出了不少独家新闻。听到这件事,联想了很多。他做的事,听起来也不难理解,一是为了建立一种记者与社会的紧密联系,二是表明了记者的“临战意识”。但就是这样的看起来是记者应有的一种做法,我们的不少记者现在却没有做到。
记者向社会公布自己的手机号码,是一种值得提倡的做法。这样做的意义是很大的。新闻记者不能远离社会生活。不仅如此,还必须扎根于社会生活。火热的现实社会生活,是优秀新闻作品诞生的源泉。记者新闻事业的成功,离不开社会生活这个源泉。一旦记者“双脚离地”,就立刻会失去对新闻的知觉和敏感,所写的新闻报道也就会缺乏鲜活的生活气息,就会不受欢迎。记者向社会公布手机号码,象征着新闻工作者与社会生活之间的鱼水关系。鱼是不能离开水的。现在有的记者,认识上出了问题,不是千方百计去贴近现实生活,去贴近群众,而是将采写新闻报道的渠道寄希望在新闻发布会和材料堆里。这些记者离开了各种会议和材料,就写不出新闻作品。这当然是很不应该的。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