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信息化论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010057002
  • 作      者:
    周宏仁著
  • 出 版 社 :
    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8
收藏
编辑推荐
    人类文明发展的历程可以用“三化”来概括,即:农业化、工业化、信息化。农业革命使人类由“采集食物、捕猎动物”为生走向以“栽培植物、畜养动物”为生,开始了“农业化”的进程。“民以食为天”,农业化不会结束。工业革命使人类由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走向以“货物和服务的商业性生产”为中心的工业经济,开始了“工业化”的进程。人类不会回到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工业化只有发展,没有结束。信息革命是一场关于人类信息和知识的生产和传播的革命,开始了人类“信息化”的进程。信息化也不会结束,因为人类“信息和知识的生产和传播”永远不会结束。农业化、工业化、信息化不是相互排斥、“有你无我”的发展过程;也不是一先一后、互相“断代”,“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关系,而是一个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的过程。
    ——著者
展开
作者简介
    周宏仁,1962年7月毕业于北京航空学院(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控制系,1984年6月于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电机系获得控制科学博士学位。现任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常务副主任。20世纪60和70年代,在科研和工业部门从事系统工程研究,先后任课题组组长、专业组组长、型号线负责人、工程师及高级工程师。1984年10月起,先后任国家计委委员、经济信息管理办公室主任、国家信息中心常务副主任兼总工程师。1990年5月起,任联合国经济与社会事务部跨区域高级顾问。2002年2月起,兼任联合国信息与通信技术工作组高级顾问,以及上海、北京、河北等多个省市信息化专家委员会的主任或副主任。曾当选为四川省第六届省人大代表、常委,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外事委员会委员。
展开
内容介绍
    《信息化论》试图就国际、国内信息化理论与实践研究所涉及的各个方面的主要问题。以及近年来著者关于信息化研究的主要成果,做一个比较系统的、全面的介绍和讨论。第一部分从全球的角度讨论了现代信息技术、当代信息革命、信息化、信息社会以及信息革命的未来发展等基本问题。第二部分结合我国实际讨论了国家信息化推进中所涉及的各种战略、政策、规划、技术、应用等重大问题。第三部分重点讨论了与信息化相关的治理问题,以及战略和战术层面信息化的有效管理。第四部分讨论了以信息化所引起的经济社会转型研究为基础,构造信息化学术研究的框架体系的可能性。
    读者对象:各级政府官员,企业家,信息化相关领域的学者、专家,信息化工作者,大专院校学生和研究生。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现代信息技术
    三、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三)互联网阶段(网络计算阶段)
    1969年出现的ARPA网被视为互联网的雏形,其初衷是建立一个供美国全国范围内的研究人员共享各种理念的计算机网络。最早的ARPA网连接了美国的4所高等院校,即位于洛杉矶的加州大学(这是第一个节点),位于圣芭芭拉的加州大学,斯坦福研究院和犹他州立大学。1971年的时候,已有将近24个节点计算机连接在ARPA网上,包括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3年后,节点达到62个;而到1981年的时候,节点数已超过200个。ARPA网是第一个采用“包交换”网络连接不同种类的计算机的网络,也是第一次使不同品牌、大小、型号、速度的计算机之间可以进行数据(信息)的交换。但是,ARPA网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互联网,因为它连接的是主机,而不是网络。
    20世纪70年代初,许多国家希望加入ARPA网。ARPA网也进行了许多改进,以便适应计算技术网络化发展的需要,最终,使多种网络能够接入ARPA网,从而铺平了互联网发展的道路。1983年,ARPA网开始向公众开放,并于1984年分成为两个部分,即面向研究活动的ARPA网和用于军事运作活动的国防数据网(DDN)。1990年,ARPA网被更先进的、由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所建立的NSF骨干网所取代。
    80年代,笔者在讨论信息化社会的时候,曾经提到过自来水网、电网、煤气网是工业化社会的特征,而信息网则是信息社会的特征。它应该像自来水网、电网、煤气网一样,打开开关,信息就源源而来。不同的是,水流、电流、煤气流是单向流向用户的,而信息流则是双向的:既包括流向用户的信息,也包括用户向外发送的信息。现在,这种信息网的基本框架体系已经形成,这种设想正在变为现实。……
展开
目录
第一章现代信息技术
一、“现代信息技术”概念的形成
二、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
三、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四、现代信息技术处理内容的阶段性特征
五、现代信息技术应用指导思想的阶段性特征

第二章当代的信息革命
一、人类历史上关于“信息”的革命
二、信息革命的经济影响
三、信息革命的社会文化影响
四、信息革命的政治影响
五、信息革命的军事影响
六、国家信息优势
七、信息革命的正面和负面效应

第三章信息革命与工业革命
一、关于工业革命的回顾
二、工业革命所引起的经济社会巨变
三、对工业革命的认识影响国家至为深远
四、信息革命与工业革命的相似性
五、关于信息革命和工业革命的讨论

第四章信息化
一、信息化的定义
二、发达国家的信息化努力
三、发展中国家的信息化努力
四、认识信息化

第五章信息社会
一、关于信息社会的研究
二、关于信息社会的质疑
三、关于信息社会的讨论

第六章信息革命方兴未艾
一、微电子与纳米技术
二、电子通信技术
三、对等网络与网格计算
四、数字电视与“三网融合
五、泛在计算与射频辨识
六、海量信息资源开发利用
七、多媒体信息处理
八、计算科学与高端计算

第七章中国的信息化道路
一、信息化在我国的发展
二、抓住当代信息革命的重大机遇
三、国家信息化的战略使命
四、国家信息化发展水平的衡量
五、国家信息化的优先领域
六、国家信息化的推进策略

第八章信息化与工业化
一、信息化与工业化:历史的回味
二、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
三、建立支撑信息化的新兴产业体系
四、老工业基地的改造
五、走“工业化的信息化”道路

第九章信息化与和谐社会
一、人口管理与公民注册
二、信息化服务社会建设
三、关注我国社会建设中的紧迫问题

第十章农村信息化
一、现代农业的发展和农业信息化
二、审慎推进我国的农村信息化
三、当前我国农村信息化的战略重点
四、农村信息化的推进策略

第十一章信息化与农民工
一、农民工问题的重要意义
二、农民工面临的主要困难
三、农民工问题的信息症结
四、构造一体化的农民工信息服务系统

第十二章电子政务概论
一、电子政务的业务模型和内涵
二、电子政务在全球的发展
三、电子政务与数字化的基础设施
四、从国际经验看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
五、具有战略重要性的国家信息系统
六、电子政务的安全管理

第十三章政府信息化的发展
一、政府信息化发展沿革
二、政府信息化在我国的发展
三、典型的政府信息系统
四、电子政务的市场化运作

第十四章电子政务的推进
一、我国电子政务的推进
二、电子政务推进的政策框架
三、由电子政务(e-GOV)走向知识政务(K.GOV)

第十五章城市管理信息系统
一、城市管理对象的三维空间描述
二、电子政务理论模型中的三大要素
三、城市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框架.
四、城市信息交换与管理中心
五、需要解决的共性问题

第十六章电子商务
一、电子商务的发展
二、电子商务的定义和测度
三、支撑电子商务发展的三大体系
四、电子商务的推进

第十七章数字世界的治理
一、我国互联网的应用状况
二、数字世界的治理
三、数字世界的国际关系

第十八章信息化的关键成功因子
一、最高领导层的洞察力和政治意愿
二、全民参与
三、信息化的管理体制

第十九章信息化的有效管理
一、规划期的管理
二、建设期的管理——变革管理
三、运行期的管理
四、风险的管理
五、信息化管理体制的演变

第二十章信息化学术研究的新边疆
一、认识由信息革命所引起的经济社会转型过程
二、驾驭由信息革命所引起的经济社会转型过程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