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标准普尔选股指南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4202552
  • 作      者:
    (美)迈克尔。凯伊(Michael Kaye)著
  • 出 版 社 :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8
收藏
内容介绍
  “汇添富基金·世界资本经典译丛”的八本投资典籍,完整撷取了1857年以来,横亘三个世纪的华尔街各个时期的历史风貌,勾勒出近现代西方资本市场的百年风骨!
  本套丛书,立意汲取前人的智慧,以最为鲜活的语言,再现真实的历史场景,必定有助于投资者循着各个时期世界资本的脉络,从中发现惠助当下的谋略与智慧。
  价值恒久远,经典永流传!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信息轰炸
  伟人与普通人的最大差异在于习惯——更快更有效地做好每件事的自律习惯。
  ——威廉?丹福斯(William Danforth)
  美国罗尔斯顿?普瑞纳公司(Ralston Purina)的创始人
  现在的社会充斥着大量的企业与财务消息,我们生活在一个无时无刻都不断有即时信息出炉的社会。财务信息的数量多得令人心烦意乱,以至于一个小小的散户不可能完全吸收所有的信息。美国有许多电视台,如美国之家广播公司有线电视网(CNBC)、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财经网(cNNfn)和彭博(Bloomberg)等,专门播报商业和财经新闻。另外,投资人也可善加利用《华尔街日报》(The Wall Street Journal)、《金融时报》(Financial Yimes)和《投资者商业日报》(Investors Business Daily)等日报。《巴伦周刊》(Barron’s)每周提供财经信息和见解。还有很多发行量很大的杂志如《福布斯》(Forbes)、《财富》(Fortune)、《商业周刊》(BusinessWeek)、《经济学人》(The Economist)、《钱》(Money)、《吉普林格》(Kiplingers)和《聪明理财》(Smart Money)等,都是与投资有关的。市面上还有很多与理财相关的时事通讯、电视上的投资节目,以及专门报道商业新闻的广播电台等。此外,券商和共同基金公司通常也会向他们的客户提供某种程度的投资研究和分析。后,还有无所不包的互联网,你可以在网上找到新闻、财务报表、企业向美国证券交易管理委员会申报的文件以及来自各界对在主要交易所上市的每个上市公司的评论。投资人也能通过互联网收听企业财务业绩发表会的广播。总之,只要有心,任何人随时都能找到想要的财务信息。
  基金经理、分析师和新闻记者经常会在这些媒体中给出投资建议。对于试图做出投资决策的投资人来说,如此大量的信息和建议可能令他们感到畏惧而且摸不着头绪。毕竟,对这些投资人来说,要从中选出好的建议并不简单。另外,投资人还可能会接收到一些相互矛盾的信息。例如,某个号称投资权威的人说应买人XYZ股票,但其他人却认为应该对这只股票敬而远之。当一个公司的股价涨到52周高点时,很少见到有人主动谈到任何关于这个公司的负面消息;而当股价跌到52周低点时,也很少见到有人提出任何与该公司有关的正面消息。
  总的来说,信息总是越多越好。而在不久以前,投资方面的新闻还少得可怜。只不过,在许多情况下,股票投资专家提供给客户或媒体的小道消息一点也不客观,这些信息通常都是以所谓的“内幕”为基础,而不是以真正的投资价值为基础的。例如,股票经纪人可能怂恿客户购买他们公司急于脱手的股票。其原因在于,如果股票经纪人“有幸”能成为这些股票和共同基金的最佳销售员,不仅能赚到大笔佣金,还会因此得到一些额外的好处,如免费的正餐、运动赛事的门票以及百老汇演出的门票等。
  券商的研究分析师要负责研究一般投资人感兴趣且交易活跃的公司,但这些分析师提供的研究报告仅仅是公司管理层提供给他们的信息的翻版。另外,他们会向外界推荐与他们公司有密切业务关系的上市公司,并不考虑股票的实际价值如何。当某个分析师所任职的公司正在为某一只股票办理承销事宜时,该分析师很少会建议投资者卖出这只股票。在一些极端的例子中,有些分析师由于向与他们公司维持业务往来的企业提出负面的建议,而被雇主解雇。更甚的是,来自券商的推荐不是“买进”就是“持有”,很少见到给出“卖出”的建议。因此,很多人最后干脆就直接把“持有”的建议看作“卖出”的建议。
  最近,美国最大的十家投资银行或券商在纽约州首席检察官办公室达成协议,同意支付14亿美元的和解金。因为他们提供给客户的研究不是客观的,其中存在很多的利益冲突一些非常“听话”且因上述不当行为而获得优厚津贴的分析师如杰克?克鲁伯曼(Jack Grubman)和亨利?布勒吉特(Henry Blodgett),曾公开说过某些电信公司和互联网的股票非常值得买进,但私底下却通过电邮或其他通信方式表示这些股票并没有像他们所形容的那么好。无独有偶,他们任职的公司“正好”(是巧合吗?)都与他们公开推荐的公司有大笔的投资银行业务往来。
  依据这十家公司与政府之间的和解条件,他们所缴纳的钱将分配到投资者赔偿、罚款和独立研究等用途。我们希望上述事件对华尔街的研究行业来说是一次警钟,使他们多做一些研究分析师分内的事,而不要总是把自己当成投资银行家或股票销售人员。现在,当分析师和基金经理在电视上推荐某些股票,或在广播中给出买卖建议时,主持人通常会向他们提出疑问,弄清这些建议是否涉及利益冲突。有时分析师甚至在没有被问及时,就会主动表示自己与其推荐的公司没有瓜葛。
  总的来说,这次的和解案例确实会让整个证券业变得更加独立客观,利益冲突的事情也将逐渐减少。这当然是积极的一步。只不过,你可能会质疑:如果2000年、2001年和2002年的股市没有大跌,美国政府是否还会采取这些法律行动呢?但事实上,美国政府过去所采纳的其他作为,如在20世纪30年代成立证券交易所委员会,以及在70年代撤销经纪商固定佣金的规定,都是在股市大跌后才开始着手推动的。当股市回升时,投资者就比较容易掉以轻心,除了做空的人以外,其他人都皆大欢喜;然而当市场大跌时,投资人就开始怨天尤人,非得找人出气不可。
  即便在不久的将来,券商的研究成果理当变得比较客观公正,然而无论如何,分析师所提出的毕竟是一般性的建议,无论如何都不可能考虑到该项投资是否适合投资人的个人需求。例如,这项投资建议是否考虑到投资人目前的人生阶段、个人的风险承受度,还有这只股票是否与投资人的其他投资相互配合、是否达到投资人期望的回报,以及投资人是否排斥特定行业等因素。
  没有两个投资者是完全相同的。每个人可能因对于金钱的态度、年龄与人生阶段、家庭结构与收入水平、健康状况与教育水平、对待风险与回报的价值观和态度等特质而有所不同。每个投资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所以每个人所需要的投资组合也不尽相同。
  一般来说,最大的券商会对大约800只股票提供研究。不过,以上市公司的基本面研究来说,未来的趋势会演变为大部分券商研究的上市公司数量将越来越少。其原因在于,就投资研究事业来说,如果不计算投行业务、交易和投资组合管理费的收入,独立的投资研究将成为成本中心而不是利润中心。成本考虑是券商研究范围将日益减少的主要原因。
  当券商紧缩研究范围后,剩余的空间可能由独立研究提供者填补,这些人与其所研究的上市公司没有利益冲突。但是,我们还必须认识到很重要的一点:这些独立的研究公司在规模、经验和专业技能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此外,这些分析师只会研究少数股票而不会是在交易所上市的大部分股票。
  筛选出投资人心仪的目标公司
  散户和专业基金经理可以利用筛选工具,来挖掘还没有被华尔街的大企业发现的好股票。而投资人在选择特定的投资标的时,筛选工具也可以帮助投资人过滤出哪些公司重要而哪些不重要。另外,利用筛选流程,投资人也可以避免买到一只别人正在“出货”的股票。投资人可以通过筛选作业判断出哪些股票或许值得进一步研究——这是非常重要的起步点,因为它可以为投资人剔除那些不需要考虑的股票。举个例子,一个刚退休的投资人可能对稳定的高收益率的投资目标感兴趣,而投资生涯刚开始的投资者可能更关注新兴行业中高速成长的公司。一般来说,年轻的投资人能承受较高的风险,因此可以买入投机目标,也唯有如此,才能获得高于平均收益的回报,毕竟,他们有的是时间可以东山再起。
  许多网站都提供筛选工具。表1—1列出了几个提供筛选工具的网站名单。
  将来很可能会有更多的财经网站提供筛选器。每个网站的筛选器都不尽相同,我们建议投资者尽可能多地试用这些工具。我们将在本书中提出由不同筛选器所做的筛选成果。我们检验过许多不同的筛选器,并在图1—1里列出了一个筛选器的样本,其中包括许多投资人想要挖掘的资料项目。
  筛选器的特质
  一个强力又有用的筛选器具有以下许多特质。
  有充分的资料和财务比率可供挖掘
  筛选器最重要的特质是,必须包含大量有用的财务资料供使用者挖掘。不具备这项特质的筛选器,就不是很有帮助的。筛选器中的资料项目必须是可测量的。另外,在必要时,投资人应该及时回顾某个特定财务统计数字在过去某时间点的资料值(因此,筛选器需涵盖至少5年期间的资料)。除了要包含绝对财务数值以外,筛选器还必须包含相对数值。例如,某一项资料显示,一家公司去年有1亿美元的销售额,仅凭这项资料并不能强有力地证明该企业是否值得投资;但是,如果筛选器里的资料能显示出该公司过去5年的销售额有增长的趋势,那么这些资料就可以用来作为投资股票的有力依据。投资人可以通过相对价值认清一家公司的发展趋势。
  网站浏览器必须简单清晰,且能将筛选结果
  转移到其他应用软件
  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一个实用的筛选器必须容易进行浏览,也必须容易调整输入数据。就理想状态来说,筛选器应该有一些指示说明,让使用者知道如何灵活利用其筛选功能。不过令人惊讶的是,大多数筛选器都未包含指示说明。另外,筛选器必须能让人自设并储存自选的筛选条件,而且必须能把结果下载到其他应用软件,如Excel。有一些筛选器甚至还提供向后检测功能,让你体会以前原本应采取什么样的筛选策略。不过,投资人应该注意:所有向后检测功能都有免责声明——过去的业绩不保证将来的结果。
  一些预设的筛选条件
  筛选器提供者会事先设定一些财务变量,也就是预设的筛选条件,投资人可以通过这种快速且简单的方法来获得投资灵感。有了这些预设条件,投资人就无需为了设立自己的筛选条件而绞尽脑汁。对于刚开始接触筛选器的投资人而言,预设的筛选条件特别有用,因为这类筛选条件通常包括一些普遍的投资要求,如成长性和价值等。
  过滤条件中应纳入外部的基本面评比
  筛选作业最主要的缺点是:所有数字(属于量化部分)都与潜在的标的品质面的属性没有明显关联。如果能加入一两个包含外部分析师整体评比的过滤条件,就可以部分改善这个缺陷。就理想的状态来说,分析师建议项目里应该同时包含券商和独立研究分析师的建议。基本面分析师主要是着眼于企业竞争力、产品品质以及顾客忠诚度等无法以数量来衡量的因素。如果一个企业顺利通过一大堆量化过滤条件的考验,但是各个分析师对该企业的整体评定却是“卖出”,那么投资人在采取行动以前应该稍事停顿,进一步研究之后再作定夺。
  举个例子,从营收成长、股利收益率以及现金流量等量化数字来看,Altria集团(以前称为飞利浦莫利斯)看起来表现优异。但以这个例子来说,外部分析师评定显得特别重要,原因是单凭Altria集团(代号MO)量化筛选条件,投资人永远都无法看出,吸烟的相关法令让该公司承担了多么大的潜在风险,而这正是一种品质面的要素。由于对股票给出买、卖或持有建议时,外部分析师可能(希望真是如此)会考虑到这类风险,所以如果能增加“外部分析师评定”这项过滤条件,当然是比较好的。不过,投资人也应该知道,许多快速成长的企业并不在分析师的研究范围内,即使有一两个分析师负责研究这些企业,也不见得对自己的选股有帮助,原因在于代表性不足。
  能输入财务比率的数值区同,不仅是以高于
  或低于标准指标来显示
  一个优异的筛选器必须能让使用者输入一个区间的数值,这样一来,投资人可以轻松缩小筛选条件的参数,同时也降低离群值出现在筛选结果里的概率。举个例子,低市盈率是进行价值面筛选时一定要选择的条件。如果你能用类似“市盈率6~15倍”这种条件来过滤,结果当然是比以“市盈率低于15倍”的条件来筛选更为具体。原因是,在后一种情况下,筛选器将可能选出负市盈率的公司,也就是近期内亏损的公司。如果你是一个价值型的投资人,可能根本不希望筛选出这些亏本的标的,当然更别说投资这些公司了。
  对于无法输入数值区间的筛选器,投资人在取得筛选成果后必须特别谨慎,应该反复确认这些股票是否符合自己原本的筛选目的。举例来说,一个投资人要筛选市值低于10亿美元、内部人士持股高于50%的股票,此时,如果筛选器选出一只市值500万美元、内部人士持股高于95%的股票,我们认为这个投资人就不会心甘隋愿地投资这只不符合其原始条件的股票。
  一些预估未来的比率
  股票的评价是以企业未来盈余流量的折现价值为基准,如果不使用一些预估比率,筛选结果就会一直偏重于企业过去的表现上。当然,历史比率和统计绝对是有帮助的。但是,唯有精准掌握未来,投资人才能真正获得卓越的报酬,因为在投资领域里,历史不见得会重演。有些投资要素在过去很管用,但是在未来却不见得如此。就筛选条件来说,预估市盈率和预估PEG比率是最好的预估比率。
  一份解释如何计算各项比率的术语表
  筛选器一定要解释它如何定义某些财务比率。比如,几乎每一个筛选器都会用到市盈率这项过滤条件;但可惜的是,很少网站会特别注明其采用的是历史市盈率还是预估市盈率。而唯有了解筛选器是使用历史市盈率还是预估市盈率,投资人才能明确判断出企业的价值,所以,这个差异具有重要的影响力。此外,各个网站对某些财务资料项目(例如,现金流量和账面价值)的定义并不见得都一样。投资人一定要确实了解每个筛选条件是不是与自己想象中的一样。
展开
目录
总序
致谢
简介:投资赢家的筛选法
第一章  信息轰炸
筛选出投资人心仪的目标公司
筛选器的特质
了解潜在的风险
复习要点
第二章  为何要筛选股票
筛选器无法衡量的情况
筛选作业可能衍生的利益
筛选流程的七个步骤
复习要点
第三章  设定适当的筛选条件
整体
股票资料
股票表现
销售收入与获利能力
流动性比率
估值比率
成长率
其他项
筛选变量与其他变量之间的相关性
复习要点
第四章  成长型股票筛选
成长型投资
成长比率
成长曲线
筛选成长型股票时应考虑的要素
品质面的成长要素
成长股筛选范例
复习要点
第五章  价值型股票筛选
价值标杆
筛选价值型股票时应考虑的要素
品质面的价值要素
价值型股票筛选范例
复习要点
第六章  筛选具成长性且价格合理的股票
筛选GARP型股票时应考虑的要素
GARP型股票的品质面要素
GARP型股票的筛选范例
复习要点
第七章  筛选股利概念股
筛选股利型股票时应考虑的要素
筛选高股息股票的范例
复习要点
第八章  动能型股票筛选
筛选动能型股票时应考虑的指标
动能型策略的缺点
筛选动能型股票时应考虑的要素
复习要点
第九章  特定行业股的筛选
筛选行业时应考虑的因素
行业股筛选的范例
复习要点
第十章  筛选具有负面特征的股票
十种负面特征
其他负面消息
复习要点
第十一章  筛选共同基金
筛选共同基金
购买共同基金的步骤
成本要素
其他要素
不易察觉的因素
基金筛选范例
复习要点
第十二章  债券筛选
债券投资者面临的风险
债券筛选变量
其他应考虑的因素
债券筛选范例
复习要点
第十三章  逆向工程
对专家的投资策略进行逆向工程筛选
复习要点
第十四章  结论
资产配置
筛选的步骤
筛选过程及其内容的总结
未来的发展前景
译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