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财源政治:“财政下乡”视角下的财政合法性研究:河南省刘乡的个案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0472933
  • 作      者:
    任宝玉著
  • 出 版 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8
收藏
编辑推荐
    《财源政治:财政下乡视角下的财政合法性研究河南省刘乡的个案研究》运用实证研究的方法,通过对个案乡20多年乡镇财政水平的变化、财政合法性基础及其演变、财政与乡镇政权建设关系的深入考察,提出和探讨了基层政府的财政合法问题,并得出了五个结论:乡镇财政具有相对独立性和自主性;县乡财政关系和财政体制是制约乡镇财政发展的重要外部条件;在传统财政治理体制下,农民负担水平是影响乡镇政府财政合法性以及政府合法性的重要变量;在影响乡镇财政合法性的诸因素中,乡镇财政治理体制及治理方式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农村税费改革提升了乡镇财政的合法性,但并未从根本上解决合法性问题。
展开
作者简介
    任宝玉,男,1968年12月生,河南省汝南县人,1991年毕业于河南大学政治系,获哲学学士学位,2000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政治与社会发展研究所,获法学硕士学位,2007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研究院,获法学博士学位,现为河南财经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政治学理论、地方政府与基层治理等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在《华中师范大学学报》、《社会主义研究》、《中国农村研究》等刊物发表多篇相关研究成果。
展开
内容介绍
    《财源政治:财政下乡视角下的财政合法性研究河南省刘乡的个案研究》以我国中部农业地区的刘乡为个案,以“财政合法性”概念为基本分析工具,深入考察了乡镇财政设立以来至农村税费改革这20来年刘乡财政的发展演变特点及其政治意义。作者认为,在传统财政治理体制下,乡镇财政增长的同时伴随着乡镇政权合法性下降的趋势。造成这种困境的根本原因就在于乡镇财政过程缺乏群众的合法性认同。农村税费改革解决了传统意义上的农民负担问题,但并没有根本解决财政合法性问题,其政治意义不可高估。建立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农村公共财政制度是确立农村基层政府财政合法性、实现农村社会稳定与发展的根本途径。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个案乡概况及其类型特点<br>    我国农村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这种不平衡性造成了在中国农村问题研究中将特殊性提升到一般性的困窘,正因为如此,对中国农村问题的类型学研究更凸显其价值。本项研究所取个案是属于工业基础薄弱、非农经济资源匮乏、农业生产条件较适宜的农业主导型乡镇。本章主要介绍个案乡所在的县域的基本情况以及个案乡自身的基本情况,在此基础上,对个案乡所属的类型特点加以概括,指出其农业主导型乡镇的经济特征。这对于认识本个案研究的价值及其局限有重要意义。<br>    个案乡所在的县域概况<br>    本研究把所选择的个案乡称为刘乡,把个案乡所在的县称为平原县,把个案乡所在的省称为平原省。平原县位于我国中部平原地区,她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在此定居,目前在其境内发现文化遗址26处,其中仰韶文化遗址3处,龙山文化遗址17处,现存自春秋以来的14处古城遗址。平原县建置于北魏时期,置县后经历了1500多年的沧桑历史,其境域也经历了数次的调整与变革。新中国成立后,县境域较为稳定,1953年至2001年间没有变化,最近的一次县域调整发生在2002年,一个面积为105平方公里、人口约6.6万的整建制乡被规划到其他的行政区。结合本项研究,这里主要对2002年之前的县域情况作概括介绍。<br>    ……
展开
目录
    总序<br>    导论<br>    一 研究的缘由和选题的意义<br>    二 “财政下乡”:本项选题的客观依据<br>    三 相关研究成果的梳理<br>    四 分析工具和主要概念<br>    五 研究方法<br>    <br>    第一章 个案乡概况及其类型特点<br>    一 个案乡所在的县域概况<br>    二 个案乡概况<br>    三 个案乡的类型特点<br>    <br>    第二章 从集中型财政到“分灶吃饭”(1984-1988)<br>    一 集中型财政的建立及其沿革<br>    二 集中型财政制度下的农村人民公社分配关系<br>    三 集中型财政的变革与“财政下乡” <br>    四 刘乡财政的初建及其特点(1984-1988) <br>    <br>    第三章 失去平衡的财政关系(1989-1994) <br>    一 乡镇金库的建立及其意义<br>    二 县对乡镇财政管理体制的调整与乡镇财政的弱势地位<br>    三 县财政对乡镇财政资金的直接抽取<br>    四 事权下移<br>    五 乡镇自筹资金的快速增长趋势与5%的限额规定<br>    六 乡镇预算外财政的扩张<br>    七 乡镇财政收支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的特点<br>    八 财政问题所引发的基层社会冲突<br>    <br>    第四章 监督缺失之下的财政膨胀(1995-1998) <br>    一 对乡镇财政监督的缺失<br>    二 监督缺失之下的乡镇财力的畸形增长<br>    三 农民家户经济及其税费负担<br>    四 财源培养与乡镇政府的经济功能<br>    五 财政汲取机制、措施及其与国家政策的偏离<br>    六 监督缺失之下的乡镇财政支出<br>    七 乡镇财政合法性危机的增长<br>    <br>    第五章 双重约束之下的乡镇财政(1999-2001) <br>    一 乡镇财力的增长与农民的经济承受力<br>    二 乡镇财力的增长与政府的政治承受力<br>    三 双重约束之下的乡镇财政<br>    四 传统财政汲取方式的延续与强化<br>    五 对财政支出管理的不同解读<br>    六 乡镇财政合法性危机的扩散<br>    <br>    第六章 转型中的乡镇财政(2002-2005) <br>    一 农村税费改革的历史必然性<br>    二 刘乡税费改革的进程<br>    三 乡镇政府增加财政收入的内在冲动与措施<br>    四 农村税费改革的效应<br>    五 乡镇财政收入结构的现代转型<br>    六 农村税费改革的主要缺失<br>    <br>    结论与讨论<br>    一 本项研究的基本结论<br>    二 进一步的讨论:根本确立我国农村基层政府财政合法性的核心方案<br>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