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打造国际竞争力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9603628
  • 作      者:
    张金昌,陈南通,刘静等著
  • 出 版 社 :
    中国经济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8
收藏
作者简介
  张金昌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工业经济研究所财务与会计研究室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北京智泽华软件公司董事长。先后出版《财务分析与决策》(2002)、《21世纪的企业治理结构和组织变革》(1999)、《国际竞争力评价的理论与方法》(2002)等专著1 3本。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重要论文1 50多篇。主持开发的软件有《智能化财务分析系统》(2001)、《智能化经营分析系统》(2004)、《智能化财务危机预警系统》(2005)、《智能化银行信贷风险分析预警系统》(2006)、《智能分析、预警与决策支持平台》(2007)。   刘静现任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基础所助理研究员。2006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工业经济系,2003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蒹通文理,涉猎方面较广。近年来,不断参与有关企业文化、企业竞争力、标准化体制改革等方面的研究项目。   陈南通江西乐平人,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工业经济系博士研究生,本科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曾参与企业绩效管理、风险管理、融资渠道规划以及竞争力评价等方面的研究。
展开
内容介绍
  《打造国际竞争力》在对近150年来有国际竞争力企业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有国际竞争力企业的主要特征,并从国家、产业和企业三个角度分析了决定企业竞争力的主要因素,提出了增强我国企业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一、有国际竞争力企业的主要特征   具有以下四个特征之一的企业,容易取得持久国际竞争力:①创造发明了一种新产品、新技术,开辟了一个新市场或创造了一个新的产业。②探索出一种高效的能够被复制和传播的经营模式,使自己的生产规模和生产效率明显超过同行。③应用了一种新的管理技术或管理方法,大幅度提高了管理效率。④持续追求并保持在自己专业领域的老大地位。   二、决定企业竞争力的主要因素   在国家层面:一是国家的自主创新能力,决定该国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创新速度;二是创新在一个国家的扩散范围和速度,决定该国企业竞争力的形成速度;三是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决定该国企业的实际竞争能力;四是国家对企业的扶持和激励政策,决定企业是否有动力成长为国际型大企业。   在产业层次:一是能否形成产业积聚效应,决定该产业企业能否形成难以被转移和复制的整体竞争力;二是产业内技术创新和技术更新换代的步伐,决定该产业能否形成企业的优胜劣汰机制,使有竞争力企业诞生;三是产业产品的市场规模和质量要求,决定产业内企业的发展规模和发展质量;四是产业内企业的竞争态势和格局,影响着企业的成长路径。   在企业自身方面:一是企业的创新能力决定了企业的先天或初始竞争力;二是企业的专业化水平或专一程度决定了企业的后发或后续竞争力;三是企业形成的产品优势,是企业最基本、最有效的竞争武器;四是企业塑造的市场优势,让企业的竞争力潜力转化为现实的竞争能力;五是企业整合资源的能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企业在上述四个方面可能存在的不足,使企业获得快速、持续发展。   三、打造国际竞争力   (一)改善宏观环境   在经济体制改革方面,将国有企业监管着力点从产权制度改革转移到促进企业发展上来,在落后国企率先进行改革试点,会有力地促进我国企业整体竞争力的提高。政府职能从管理企业向服务企业转变,会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在科技政策方面,有很多工作要做:①建立以企业为经费支持主体的科技资金支持体系,由企业决定经费的使用方向和使用效率。②重大科技项目实行并行立项制度,形成有竞争、有比较的研究创新环境。③科技成果的评奖和评审,应当由委员会负责制转化为科学家以个人声誉负责制。④建立科技经费使用和科研成果评奖常设监督机构,治理被腐败污染的科技环境。   在财税政策方面建议:①适当减轻企业税负,减免小企业社会保险费负担,降低增值税税率,扩大消费税应税品种,统一内外资企业税收政策,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我国企业竞争力的提高。②鼓励地方政府投资基础设施,增加国防投资和发明创造投资力度,增加技术创新奖励性投资,增加教育投资,可为我国企业创新能力的提高及生存环境的改善创造良好条件。   在金融政策方面建议:①加强上市企业管理、提高上市企业质量,这是促使中国股票市场健康发展的根本。②要认清国有商业银行国家控股的现实,坚持正确的上市后管理模式,防止商业银行改革重蹈一般企业上市之后质量迅速下降的覆辙。③适应中国经济逐渐走强,逐步提高人民币价值,促进中国企业走出国门,促进中国经济发展。   (二)塑造有竞争力企业   要想成为有竞争力企业,有九条道路可以选择:①应当选择创造发明一种新的产品和服务,并第一个将其推向市场。②如果做不到,则应当努力做到“第一个向一个新市场提供一种新的产品或服务”。③如果仍然做不到,则可努力做到“提供最优质的产品或服务”。④如果以上三条均做不到,可努力让自己的销售额超过竞争对手的两倍。⑤如果还是做不到,要努力成为竞争性市场上的前三名。⑥如果做不到前五条,可选择进入一个增长速度在20%以上的产业领域。⑦如果仍然没有机会,可努力成为市场上最便宜的商品或服务提供商。⑧走专业化发展道路企业,要始终坚持“1+2+1”(市场占有率第一,是竞争对手的两倍,质量第一)的发展方向。⑨走多元化道路企业,要努力实现“1+1+1”(技术同一,市场同一,质量第一)的经营模式。   要适应信息化、网络化、知识经济的新形势,对经营模式进行创新,发挥经营模式的黏合剂的作用。可以借鉴以下创新模式:①最低总成本经营模式。②“直接销售”模式。③“服务导向”模式。④特许连锁经营模式。⑤“外包虚拟”模式(OEM型)。⑥“战略联盟”模式。   大企业能否发展壮大,组织模式发挥核心作用,建议不同行业的大企业应当选择适合自己行业特点的组织模式:①便利消费品生产企业,可采用区域性市场事业部组织模式。②耐用消费品生产企业,可采用全球经营一体化模式。③资源类企业可走区域型经营事业部道路。④钢铁、化工产品生产企业应当由生产导向型组织向市场导向型组织转化。⑤以加工装配为主的大型机械产品生产企业应实行本地一体化组织架构。⑥精密机械制造生产企业可建立矩阵式组 织结构。⑦高科技硬件产品生产企业可建立多维网络式组织。⑧知识产品生产企业可建立矩阵式项目小组式组织。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三章改善国家宏观环填   企业发展所需要的设备、技术、高级人才,可以通过购买、引进等方式解决,但一个企业发展所需要的外部环境,是无法通过购买、引进等方式取得的,而企业自身又无足够的能力和影响来改变其所处的国家环境。加强我国企业竞争力,首先要改善我国企业所处的生存环境,形成鼓励自主创新、能够使创新迅速扩散、存在激烈市场竞争和有明确的政府激励和引导的外部环境。   第一节改善宏观制度环境   一个好的社会经济政治制度有可能会使一个企业起死回生,而一个不好的外部制度环境有可能会使企业走向衰亡。诺思通过对1500-1700年荷兰、英国等国科技发展和经济增长的考察,认为近代荷兰和英国在历史上曾经先后成为大国、强国的主要原因,是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特殊的产权制度。①熊彼特在研究了200年来企业的兴衰之后认为,尽管不同社会所拥有的企业家总量确有差别,而这些企业家对各自社会的生产性贡献的差别则更为显著,其主要原因就是各个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游戏规则”提供了各不相同的激励机制,使得企业家能力在创新和寻租活动甚至有组织的犯罪之间存在明显的配置差异。   一种制度或规则一般是社会各种势力长期斗争和博弈的结果,具有一定的内在稳定性。打破现有的制度框框,进行制度创新与变革,是一个艰难而又漫长的历史进程。如果一个国家的制度是社会各个阶层通过长期的利益纷争或斗争之后逐渐形成的,则这个制度改变起来就更加困难。幸运的是,中国当前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并不是各个利益团体在长期的利益纷争过程中形成的利益格局制度,而是老一辈革命家按照自己的理想、认识和抱负设计和建造起来的。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什么样的企业有竞争力 第一节 什么样的企业有持久竞争力 一、创造发明了一种新产品、新技术 二、探索出高效的经营模式 三、应用一种新的管理技术 四、做龙头老大 第二节 什么样的企业可以获得竞争力 一、求新:持续创新、自主创新 二、求快:高速、高质量增长 三、求稳:依托战略资源实现持续发展 四、求大:开拓新的市场空间 第三节 什么样的企业能够在竞争中获胜 一、拥有产品优势 二、拥有市场优势 三、能够整合资源 第二章 什么因素决定企业竞争力 第一节 国家因素决定企业整体竞争力 一、国家创新能力 二、创新的大范围扩散 三、成熟完善的市场竞争 四、宽松而有激励的生存环境 第二节 产业因素决定能否形成国际竞争力 一、产业积累与集聚 二、技术发展与产业转型 三、市场规模与质量 四、产业竞争态势 五、政府产业政策 第三节 企业因素决定企业是否具有竞争力 一、创新力 二、专业化能力 三、产品优势 四、市场优势 五、整合力 第三章 改善国家宏观环境 第一节 改善宏观制度环境 一、建立一个稳定而有竞争力的政治制度 二、建立以促进企业发展为核心的经济体制 三、以市场公平交易为核心促进新的产权制度的形成 四、实行免费教育制度 第二节 改善科技创新环境 一、建立以企业为主的科技创新体制 二、彻底改革科技成果评价制度 三、建立政府采购科研成果的制度 四、建立政府采购科技成果转化过程或转化结果 五、政府资助的科研项目,要实行并行立项制度 六、支持和鼓励自主创新,反对和批判崇洋媚外 七、鼓励建立多种形式、多种途径的奖励制度,激发技术创新动力 第三节 改善经济发展环境 一、减负增收,实行公平的税赋政策 二、继续发挥财政投资的引导作用和乘数效应 三、加大政府采购力度,推动经济健康发展 四、提高上市企业质量,改善间接投融资环境 五、防止商业银行上市重蹈一般企业上市覆辙 六、促进人民币升值,有利于我国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提高 七、实现利率市场化,强化市场激励和约束 八、实施战略性贸易政策,扶植高科技产业、新兴产业的发展 九、建立反倾销预警机制,提高企业对反倾销的预测和防御能力 十、加强外贸行业宏观管理 第四节 发挥国防军工产业发展对其他领域的带动作用 一、大力发展军事科技,促进新技术的出现 二、推动军用技术与民用技术相互转化 三、军事采购进一步向民企开放 四、鼓励军企与民企的技术交流与合作 五、壮大发展军工产业,提升军工行业企业竞争力 第五节 努力提高产业内企业的整体竞争力 一、技术革命与产业竞争力一 二、经济发展阶段与产业竞争力 三、相关资源与产业竞争力 四、产业政策与产业竞争力 五、市场规模与产业竞争力 第四章 塑造有竞争力企业 第一节 选择正确的发展方向 一、第一个提供一种新的产品或服务 二、第一个进入一个新的市场 三、提供最优质的产品或服务 四、努力实现销售额是竞争对手的两倍 五、成为竞争性市场上的前三名 六、进入增长速度较快的产业 七、成为市场上最便宜的商品或服务提供商 八、努力实现1+2+1的市场优势地位 九、始终坚持1+1+1的多元化道路 第二节 采取有效的经营模式 一、经营模式的选择原则 二、几种成功的经营模式 第三节 设计合理的组织架构 一、便利消费品的企业向区域性市场事业部方向发展 二、耐用消费品企业向全球经营一体化方向发展 三、资源类企业向区域性经营事业部方向发展 四、精密机械生产企业向矩阵式组织结构发展 五、高科技硬件产品生产企业向多维网络式组织发展 六、以知识产品为主的企业向矩阵式项目小组式结构发展 七、不直接从事生产的企业向哑铃型组织发展 八、以加工装配为主的大型机械产品企业向本地一体化方向发展 九、钢铁、化工产品企业出现了由生产型向市场型发展的倾向 十、随着跨国网络组织结构的兴起,全球多总部模式得到广泛应用 第四节 选择科学的管理技术 一、绩效薪酬(Performance Related Pav) 二、科学管理(Seienti6c Management) 三、流水线生产技术(Streamline Production) 四、目标管理(Management By Objectives,MB0) 五、零缺陷管理(zero Defects,ZD) 六、全面质量管理(Total Quality Control,TQC) 七、准时制生产(Just In Time,JIT) 八、“一件流”生产(One Piece nOW) 九、柔性生产系统(nexible Mailufactur3ing System,FMS) 十、最优生产技术(Optimize(i Production TeclanoIogy,OPT) 十一、物料需求计划(Material Requirements Planning,MRP) 十二、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 Resouree Plan,ERP) 十三、智能化管理技术(Automatic Management,AM) 第五节 建立有效的管理制度 一、建立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 二、全心全意地依靠制度 三、不断进行制度调整和创新 第六节 整合内外部资源 一、用一流的人才干事 二、依靠先进设备和流程来保证质量 三、实现财务管理的科学化 四、充分利用国家制度政策 五、充分利用资本市场 六、开发战略资产 七、充分借助第三方力量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