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学术最昌盛的时期之一,学派林立,名家荟萃,各种思想互为交锋,点燃了《百家争鸣》的思想烽火。不仅如此,各家的鼻祖在诸侯林立的中原大地,竞相驰骋,各尽所能,演绎了历史上知识精英的气壮山河的人品、学识、能力的竞赛。尽管学派林立,但对中国文化、中国历史产生重大影响的莫过于八家,即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兵家、墨家、纵横家、名家。
先秦时期的八家,代表着中国传统学术的源头,不了解中国传统学术的源?,就很难理解中国文化的精髓。其实在很长一段时间,特别是汉代以后,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只限于儒学,似乎只有儒学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如果真正地研究中国文化,就会发现我们一直标榜的传统文化并不是儒学一枝独秀,它涵盖了很多学派的思想精华,只不过后世统治者大力提倡儒学,其他学派随着大一统帝国的出现,在思想整合过程中或滑向宗教,或滑向神秘,或隐而不显,无法与儒学抗衡,渐失学派的气势,从而其思想光环被儒学所掩盖,再也难以形成与儒家鼎足而立的局面。
既然儒家在两千多年的封建时代有如此重要的作用,儒家的社会影响力又是如此的广泛,耐心探究儒家的学说就显得非同寻常。然而品读先秦时期的诸子百家,最难品读的就是儒家。何以如此说?从孔子而后,儒家就占据了中国思想的头把交椅,历朝历代解读儒学经典的名家荟萃,成就汗牛充栋。加之后世儒学成为人们日常行为的典范,几乎每一个炎黄子孙都了解一些儒学要义,想让别人信服你的解说和见解非常困难。但感受儒学思想不是某一个人的专利,每一个人都可以从中有所感悟,有所发挥。感悟的正确与否、发挥的对与错,本身就没有一个标准,它与个人的知识、修养、对人生的观察有着直接的关系。
有人读《论语》、读儒家典籍可以治理国家,有人读儒家典籍可以治理社会,有人读儒家典籍可以提高学术修养,有人读儒家典籍可以管理家庭、家族,有人读儒家典籍可以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和人生追求。儒家思想就是一个百宝囊,可以解决每一个人所期盼的问题。如《论语》中孔子的每段话都围绕着世人关心的问题,都能提供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更为重要的是,孔子的每一句话都能阐释成一部大书,供人们一辈子受用。
品读儒家,如何品读?智者见智,仁者见仁。学问家反对于丹的解读,很大的一点就是于丹完全抛离了。原来学问家的做法,不是囿于《论语》而解读《论语》,而是借用《论语》的只言片语解读人生,解读现代人的苦恼。我们品读儒家,更难走学问家的老路,首先一点就是没有学问家的功底,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对儒家思想的理解。品读儒家,也不是全方位地品读,只能选取自己感兴趣的或者对自己有感召力的部分,先秦儒家的思想、现实社会的困惑、个人的人生感悟就是我们品读的内容。
儒家的思想博大精神,能影响中国人两千余年,可见其生命力有多旺盛。现在的中国人可能受西方的观念影响越来越大,但传统的东?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拔掉的,灵魂的东西不会随肉体的消亡而消亡。对于这一曾由宗法形态有意识保障的伦理政治形态,可以借用赵本山的一句戏谑:《小样,你以为脱了马甲就认不出你了。》
不管时代如何发展,不管你走到何方,作为一个中国人,在你的灵魂深处永远摆脱不了儒家思想的影响。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