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家长里短说儒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216063746
  • 作      者:
    郑强胜,赵凤玲著
  • 出 版 社 :
    湖北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作者简介
    郑强胜,笔名廉朴。《寻根》杂志社常务副社长、副主编、编审,兼任中国河洛文化研究会理事、中国汉民族学会常务理事、河南省炎黄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等职。长期从事中国文化史、社会史研究,著有《中国文化通史·宋卷》、《中国社会通史·宋辽金元卷》、《中原文化大典·出版史》等书,在《光明日报》、《中州学刊》、《史学月刊》等报刊发表论文数十篇。承担多项国家及省级社科规划项目。
展开
内容介绍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学术最昌盛的时期之一,学派林立,名家荟萃,各种思想互为交锋,点燃了《百家争鸣》的思想烽火。不仅如此,各家的鼻祖在诸侯林立的中原大地,竞相驰骋,各尽所能,演绎了历史上知识精英的气壮山河的人品、学识、能力的竞赛。尽管学派林立,但对中国文化、中国历史产生重大影响的莫过于八家,即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兵家、墨家、纵横家、名家。
    先秦时期的八家,代表着中国传统学术的源头,不了解中国传统学术的源?,就很难理解中国文化的精髓。其实在很长一段时间,特别是汉代以后,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只限于儒学,似乎只有儒学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如果真正地研究中国文化,就会发现我们一直标榜的传统文化并不是儒学一枝独秀,它涵盖了很多学派的思想精华,只不过后世统治者大力提倡儒学,其他学派随着大一统帝国的出现,在思想整合过程中或滑向宗教,或滑向神秘,或隐而不显,无法与儒学抗衡,渐失学派的气势,从而其思想光环被儒学所掩盖,再也难以形成与儒家鼎足而立的局面。
    既然儒家在两千多年的封建时代有如此重要的作用,儒家的社会影响力又是如此的广泛,耐心探究儒家的学说就显得非同寻常。然而品读先秦时期的诸子百家,最难品读的就是儒家。何以如此说?从孔子而后,儒家就占据了中国思想的头把交椅,历朝历代解读儒学经典的名家荟萃,成就汗牛充栋。加之后世儒学成为人们日常行为的典范,几乎每一个炎黄子孙都了解一些儒学要义,想让别人信服你的解说和见解非常困难。但感受儒学思想不是某一个人的专利,每一个人都可以从中有所感悟,有所发挥。感悟的正确与否、发挥的对与错,本身就没有一个标准,它与个人的知识、修养、对人生的观察有着直接的关系。
    有人读《论语》、读儒家典籍可以治理国家,有人读儒家典籍可以治理社会,有人读儒家典籍可以提高学术修养,有人读儒家典籍可以管理家庭、家族,有人读儒家典籍可以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和人生追求。儒家思想就是一个百宝囊,可以解决每一个人所期盼的问题。如《论语》中孔子的每段话都围绕着世人关心的问题,都能提供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更为重要的是,孔子的每一句话都能阐释成一部大书,供人们一辈子受用。
    品读儒家,如何品读?智者见智,仁者见仁。学问家反对于丹的解读,很大的一点就是于丹完全抛离了。原来学问家的做法,不是囿于《论语》而解读《论语》,而是借用《论语》的只言片语解读人生,解读现代人的苦恼。我们品读儒家,更难走学问家的老路,首先一点就是没有学问家的功底,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对儒家思想的理解。品读儒家,也不是全方位地品读,只能选取自己感兴趣的或者对自己有感召力的部分,先秦儒家的思想、现实社会的困惑、个人的人生感悟就是我们品读的内容。
    儒家的思想博大精神,能影响中国人两千余年,可见其生命力有多旺盛。现在的中国人可能受西方的观念影响越来越大,但传统的东?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拔掉的,灵魂的东西不会随肉体的消亡而消亡。对于这一曾由宗法形态有意识保障的伦理政治形态,可以借用赵本山的一句戏谑:《小样,你以为脱了马甲就认不出你了。》
    不管时代如何发展,不管你走到何方,作为一个中国人,在你的灵魂深处永远摆脱不了儒家思想的影响。
展开
目录
叙儒
孔子是谁的偶像
孔子也该下岗
圣人的苦恼
中年男人的三戒
真实的儒家
利的诱惑
孔子的形象
可爱的孔子
问志与育人
高山流水难觅?音
谁人识我心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大彻大悟
是是非非说中庸
谁在制造名人
失落的孝道
《论语》与算盘
真心朋友
师生情分
怎样享受人生
优秀的推销员
人为选择与自然淘汰的法门
孔子的双重人格
我就是丧家之狗
《论语》精神
儒家、儒士与儒商
儒家义利观与企业管理
孔子、女人与家庭生活
绝不招惹女人
团伙、团队与儒家精神
失败的求职者
仁者无敌
浩然之气阳刚男人
批评人的技巧
儒家的仁义道德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