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生活之前:从精读《论语》名句开始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46116846
  • 作      者:
    王秋生著
  • 出 版 社 :
    黄山书社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作者简介
    王秋生,文史学者、资深编辑、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多年来致力于地方历史文化研究、传统经典研究与普及。已经出版《欧阳修苏轼颍州诗词详注辑评》、《七颂堂集》(点校本)、《颍州两湖--历史与文化的研究》(合著)、《孟子经典百句》、《诗经经典百句》等著作,有的已经被再版或重印。曾经多次在北京、合肥等地举办《论语》讲座。
展开
内容介绍
    《生活之前:从精读名句开始》选举《论语》中的111个名句进行重点解读,除做必要的注释和翻译之外,还有申论与纵横谈两个方面的内容,以求做到文字、词章、义理三者并重。而在这后两个部分,著者秉承孔子“述而不作”的原则,既充分注意了古人的历史成果,也认真吸收了时贤的研究心得,一般不自立新说,更不张大自己的观点以强加于人,从而留有足够的空间,让读者自己去涵咏体味,联想发挥,与圣贤孔子做心灵的沟通,与时代风云交融际会。
展开
精彩书摘
    《吕氏春秋·当务》有直躬故事的另一版本:“楚有直躬者,其父窃羊而谒之上。上执而将诛之,直躬者请代之。告吏曰:‘父窃羊而谒之,不亦信乎?父诛而代之,不亦孝乎?信且孝而诛之,国将有不诛者乎?’荆王闻之,乃不诛也。孔子闻之曰:‘异哉!直躬之为信也。一父而载取名焉。’故直躬之信,不若无信。”直躬既告发父亲偷羊赢得了信,又替父亲顶罪赢得了孝,似乎很完美。但这些诡计孔子并不赞成,认为直躬是个欺世盗名的人。
    以上是孔子和孟子的观点,也是儒家的观点:在情与理、人与法、个人私德与社会公德,家庭伦理和社会伦理发生矛盾时,主张维护前者。分析者说这是因为孔孟认为个人、家庭、家族是社会得以建立的基础,社会是为了维护个人、家庭、家族利益而建立起来的。也有人说孔子是站在伦理道德的角度看问题,所以敢于蔑视“法”这个绝大的命题。
    杜佑《通典》卷六十九:东晋成帝咸和五年,散骑常侍贺峤妻于氏上表云:董仲舒一代纯儒,汉朝每有疑义,未尝不遣使者访问,以片言而折中焉。时有疑狱曰:“甲无子,拾道旁弃儿乙养以为子。及乙长,有罪杀人,以状语甲,甲藏匿乙,甲当何论?”仲舒断曰:“甲无子,振活养乙,虽非所生,谁与易之!《诗》曰:‘螟蛉有子,蜾赢(guǒluǒ)负之。’《春秋》之义,‘父为子隐’,甲宜匿乙。”这是父为子隐,虽为养子,亦与亲子同等看待。董仲舒是汉代大儒,杜佑是唐代人,《通典》是记录典章制度的,“父为子隐”是根据《春秋》大义传下来的观点,可以用来断案。这说明“父子相隐”曾经成为官方意志。
    ……
展开
目录
一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二 巧言令色,鲜矣仁
三 吾日三省吾身
四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五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六 温、良、恭、俭、让
七 礼之用,和为贵
八 敏于事而慎于言
九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十 为政以德
十一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十二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十三 温故而知新
十四 君子不器
十五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十六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十七 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十八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十九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二十 绘事后素
二十一 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二十二 子入太庙,每事问
二十三 尽善尽美
二十四 朝闻道,夕死可矣
二十五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二十六 见贤思齐
二十七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二十八 德不孤,必有邻
二十九 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三十 道不行,乘桴浮于海
三十一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三十二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三十三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三十四 敬鬼神而远之
三十五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三十六 博学于文,约之以礼
三十七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三十八 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三十九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四十 吾不复梦见周公
四十一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四十二 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四十三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反三
……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