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临床静脉用药调配与使用指南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117126342
  • 作      者:
    吴永佩,焦雅辉主编
  • 出 版 社 :
    人民卫生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内容介绍
    《临床静脉用药调配与使用指南》由卫生部医政司委托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药事管理研究部和中国医院协会药事管理专业委员会编写。《指南》主要分三部分:①静脉药物剂型、调配和治疗中易发生的问题与解决对策;静脉用药调配的稳定性与配伍禁忌;静脉药物治疗的特点与意义、治疗原则、输液滴速;静脉用药药代动力学论述;静脉用药不良反应及其防治;②抗感染类、抗肿瘤类、肠外营养类、与静脉输液相关的其他类常用静脉药物,以及用于静脉输液治疗的中药注射剂等临床使用指南;⑧静脉用药调配质量管理规范等。
    《临床静脉用药调配与使用指南》是已设置或将要设置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及其药学专业技术人员的重要工作指南,也为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医师、护士提供权威性学习资料和实践工作指南。
展开
精彩书摘
    所以在1930年之前静脉输液仍只能被用于急症患者,且规定护理人员只能协助准备静脉输液所需的耗材,而真正执行静脉穿刺操作的只限于医师,所有输液用液体均为医院自行制备。1931年,美国人Dr·Baxter与同伴合作在改造后的汽车库内生产出世界上第一瓶商业用输液产品——5%葡萄糖注射液,这种工业化生产的输液产品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大量应用于伤、病员的抢救。此后,静脉输液产品的模式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变迁。
    (一)第一代静脉输液系统
    20世纪50年代之前,全开放式静脉输液系统一直广泛应用于临床,它是由广口玻璃瓶和天然橡胶材质制造的输液管路所组成的系统。
    (二)第二代静脉输液系统
    第二代静脉输液产品属于半开放式输液系统,它是由玻璃或硬塑料容器与带有滤膜的一次性输液管路构成的。它改进了输液管路,减少了污染机会,溶液的生产变得集中,工业化程度高,质量和安全性得到很大提高。
    (三)第三代静脉输液系统
    又名全密闭静脉输液系统,它是将输液容器替换为塑料材质的软袋,在重力滴注过程中软袋受外界大气压力会逐渐扁瘪,不必用进气针使袋内外气体相连,同时软袋一次成型,进针和加药阀均为双层结构,避免了溶液与外界或橡胶的直接接触,因而具有非常优越的防止污染作用。同时由于它是一个封闭系统,无外界空气进入,避免了玻璃瓶和塑料瓶输液滴注时必须导人的空气而可能引起的污染。
    20世纪30年代前,输液是在药房调配的,30年代以后直到50~60年代,随着制药工业的发展,药房在这方面的工作已大大减少。虽然药厂生产的药物在大多数情况下可直接用于临床,但仍有一些患者需要个体化给药,这就需要单独调配药物。1969年,世界上第一个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建于美国俄亥俄州州立大学医院,随后美国及欧洲各国医院纷纷建立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室)。迄今为止,美国93%的营利性医院和100%的非营利性医院都建有规模不等的调配中心(室),欧洲、澳大利亚和日本的医院也大多建有自己的调配中心(室)。
    输液也称为静脉药物的溶媒或者载体溶液,输液容器演变过程与静脉药物治疗技术发展是同步的,经历了玻璃瓶、塑料瓶、PVC软袋、非PVC软袋的变革。
    二、国内发展史
    (一)新中国成立前
    20世纪20年代以后,特效化疗药物和抗生素以及有效疫苗的相继问世,防治感染性疾病研究在不发达国家广泛开展,使注射在这些国家逐渐开展,中国也开始接触注射药物的使用。在旧中国,由于合格的医师极少,即使城市的开业医师也是大都把输液作为纯粹营业方术,打一针盐水索洋十元的现象普遍存在,其本质是追求金钱为目的,输液治疗只是手段。
    (二)新中国成立初期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相当长的时间里,由于受长期战争的破坏、制药工业落后和国外的封锁,缺医少药情况一直存在。当时政府交给医院药学部门和药师的最大任务是:千方百计解决、保障预防和治疗药物的需求,医院制剂就是在此背景下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当时研究开发并生产了大量的口服、外用制剂和注射剂,为我国医药卫生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展开
目录
上篇 总论
第一章 静脉药物治疗
第一节 静脉药物治疗概述
一、静脉药物与静脉药物治疗
二、静脉药物治疗
三、静脉药物治疗的要求
四、临床静脉药物治疗需要注意的问题与改善对策
第二节 静脉药物治疗发展
一、国外发展史
二、国内发展史
三、静脉药物治疗的观念误区
四、规范静脉药物调配对安全应用静脉药物治疗的意义
第三节 静脉药物治疗在临床药物治疗中的意义
一、临床药物治疗的分类
二、静脉药物治疗的特点
三、静脉药物治疗的不足
四、静脉用药在我国临床药物治疗中被过度使用
第四节 药师在临床静脉用药调配与使用中的作用
一、药师在静脉药物调配中的作用
二、药师在静脉药物临床使用中的作用

第二章 输液的分类与静脉药物治疗原则
第一节 输液的分类与功能
一、电解质类输液
二、酸碱平衡类输液
三、营养型类输液
四、血容量扩张剂类输液
五、含药小容量输液
第二节 输液治疗原则
一、概述
二、输液治疗的临床意义
三、输液治疗应遵循的原则
第三节 输液治疗的滴速
一、影响输液滴注速度的因素
二、输注速度的计算
三、常用输液的输注速度与每小时输入量

第三章 静脉用药的药动学的临床意义
第一节 定义与概述
一、药动学
二、静脉用药
第二节 药动学的参数及意义
一、药动学模型
二、药物转运的速度过程
三、药动学参数
第三节 静脉给药药动学特点
一、一室模型
二、二室模型
三、非线性药动学
第四节 静脉给药药动学临床意义
一、生物半衰期与给药方案的设计
二、静脉滴注给药的稳态血药浓度与给药方案的设计

第四章 静脉用药不良反应及其防范
第一节 药物不良反应的概述
一、药物不良反应的定义
二、药物不良反应的分类
三、药物不良反应的危害性
四、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机制
五、影响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因素
六、药物不良反应的判断
七、药物不良反应的预防
八、药物不良反应的治疗
第二节 静脉用药的不良反应与特点
一、静脉用药的不良反应定义
二、静脉用药的优点
三、静脉用药常见的不良反应
四、静脉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
五、静脉用药不良反应的预防
第三节 静脉输液热原反应与防范
一、静脉输液反应概述
二、输液热原反应的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
三、引起输液热原反应的主要因素
四、输液热原反应的预防
五、输液热原反应处置

第五章 静脉用药调配稳定性及配伍变化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影响静脉用药配伍稳定性的因素
一、溶剂性质变化引起不溶
二、溶剂选择不当引起不溶
三、盐析
四、酸碱反应
五、氧化还原反应
六、水解反应
七、沉淀反应
八、中药注射剂配伍问题
九、药物对输液的降解作用
十、输液管内的配伍禁忌
十一、络合与螯合反应
十二、静脉用药在输液中的吸附作用
十三、静脉用药配伍注意事项
第三节 静脉用药的配伍变化
一、药物相互作用的定义
二、药物相互作用的表现形式
三、临床如何避免药物相互作用的不利影响
中篇常用静脉药物使用指南

第六章 抗感染类药物
第一节 概述
一、抗感染药物分类
二、抗感染药物的合理应用
第二节 青霉素类
第三节 头孢菌素类
第四节 其他抗生素类
一、其他β-内酰胺类与β-内酰胺酶抑制剂
二、氨基糖苷类
三、四环素类
四、氯霉素类
五、大环内酯类
六、林可霉素类
七、糖肽类
八、其他类
第五节 合成抗菌药物类
一、磺胺类
二、喹诺酮类
三、硝基咪唑类
四、其他抗菌药
第六节 抗真菌和抗病毒类药物
一、抗真菌药
二、抗病毒药

第七章 抗肿瘤药物
第一节 抗肿瘤药物概述
一、肿瘤的系统治疗
二、目前抗肿瘤药物治疗的特点
三、化学药物治疗在临床应用中有以下几种方式
第二节 抗肿瘤药物治疗的注意事项
一、联合用药
二、给药方法和途径
三、合用非抗肿瘤药
四、加强支持治疗,积极防治化疗并发症
第三节 抗肿瘤药物的不良反应及防治
一、胃肠道反应
二、骨髓抑制
三、心脏毒性
四、肝脏毒性
五、肺毒性
六、肾及膀胱毒性
七、神经毒性
八、皮肤毒性
九、过敏反应
十、远期毒性
第四节 抗肿瘤药物的分类和临床应用
……
第八章 肠外营养药物
第九章 与输液治疗相关的其他类静脉用药物
第十章 中药注射剂
下篇 静脉用药调配质量管理规范
第十一章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室)的硬件建设与维护
第十二章 静脉用药调配技术规范与管理
第十三章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室)的质量管理
附录常见静脉用粉针剂及其溶媒列表
中文索引
英文索引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