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方,说到战争理论,似乎不能不提到《战争论》。该书自1832年面世以来,已再版二十多次,其各种译本在世界范围广为流传,被推崇为西方军事理论的奠基作,并把它奉为军事院校的教科书和军官的必读书。克劳塞维茨本人,也与中国的孙武一样,被誉为西方的“兵圣”。<br> 一、勤勉好学的青年军官<br> 克劳塞维茨于1780年6月出生于普鲁士王国马格德堡附近布尔格镇的一个小税务官家庭。童年时,仅受过简单的初等教育,认得几个简单的拉丁文单词。不满12岁便被父亲带到波茨坦,送进费迪南德亲王的一个步兵团当士官生。<br> 1793年,当普鲁士同革命后的法国作战时,年仅13岁瘦弱的克劳塞维茨便参加了围攻美因兹城的战斗。他高举军旗,冒着呼啸的枪炮,引导部队冲击。初次战斗的规模虽不大,但法军胜利和普军失败的景象,给年幼的克劳塞维茨留下了极深的印象。<br> 1795年普鲁士与法国媾和后,15岁的少尉克劳塞维茨随部队返回驻地诺伊鲁平。此间,书籍成了他最亲密的“朋友”。每当执勤回来,克劳塞维茨就把三角帽、银饰带和军刀挂在墙上,脱下军服,解开衬衫领子,坐在松木桌前,聚精会神地看起书来。军事、文学、哲学,以及古典的和现代的,本国的和外国的各种书籍,他都孜孜不倦地阅读。<br> 他阅读了当时新出版的大量军事书籍,包括弗里德里希二世的军事著作,克内泽贝克的《对目前战争的考察及对其错误评价的原因》、《最新战事文库》,贝伦霍斯特的《关于战争艺术及其发展的可靠性》,尤其对比洛的《新战争体系的精神实质》一书进行了探讨。同时还阅读了《关于法国人在这次大陆的革命战争中取得众多胜利和幸运的原因》、《时代精神对军官的高度文明可能和应该有的影响》、《论战争状态和国家追求的目标之间的关系》等文章。这些军事著作和文章对克劳塞维茨产生了重要影响。正是这种阅读,使克劳塞维茨的思想日新,胸襟日广。<br> 1801年秋天,克劳塞维茨被选送柏林军官学校深造,使之进入了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的新天地。在学习中,他潜心钻研军事理论,认真学习和研究了战略战术、军事地理、炮兵、筑城和攻城战等军事课程,同时还广泛涉猎了理论数学、应用数学、逻辑学、历史等学科,尤其爱听当时在柏林很有名望的康德主义者基塞韦特的哲学讲演。其中,基塞韦特的著作《根据康德学说原理的纯普遍逻辑概论》和《论批判哲学的最重要的真理》,对他研究康德哲学有很大帮助,并对他后来研究战争理论产生了重要影响。<br> 克劳塞维茨在柏林军官学校学习期间,曾受到卓越军事教育家、当时领导该校教学工作的校长沙恩霍斯特的深刻影响。沙恩霍斯特担任校长不久就以其思想的精深而成为军官学校的灵魂。他常常告诫年轻的学生们,一个军官在青年时代没有学到的东西,以后是很难追补的。一个不学无术的军官是不能胜任其职务的,因为战时很多人生命甚至全军的命运都将维系其身上。沙恩霍斯特制定了一套系统的教学规定,包括建立严格的考试制度,不经考试任何军官都不得提升,并建议为高级军官开办进修班。他还亲自讲授战术和战略课,他的讲课不仅以军事艺术上的最新经验为基础,还反复阐述了计划在普鲁士进行军事改革的思想。<br> 对此,克劳塞维茨曾回忆说,沙恩霍斯特那些经过深思熟虑所取得的观点是十分精深的。他不仅不辞辛苦地搜集包括拿破仑各次战局在内的大量战史,力图使听课的学生去清晰地了解事情的过程,而且还从大量的真实事件出发,用循循善诱的方式,力求使学生通过正确的理解得出结论或自然而然地归纳出一般原理。尽管沙恩霍斯特与克劳塞维茨在地位和年龄上很悬殊,但彼此却十分投缘,沙恩霍斯特为发现一位天资聪颖的学生而高兴,克劳塞维茨也为找到一位博学多才、治学严谨的“精神上”的导师而欣喜,使他们很快便建立了一仲珍贵而难得的忘年交。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