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本草纲目博物大典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47202883
  • 作      者:
    卓廉士著
  • 出 版 社 :
    吉林文史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内容介绍
    《本草纲目博物大典》是当今唯从本草文化入手.并对原典中所涉及到的品物、性味、功效形态采集、应用和配伍作了博物学考证的实用工具巨典。其特点如下:<br>    一.凡李时珍《本草纲目》所载之药物,本书悉数收录,一味不遗。<br>    二、本书略去原著第二卷之“药名同异”、“李东垣随证用药凡例”、“陈藏器诸虚用药凡例”.“张子和汗吐下三法”、“病有八要六失六不治”、“《药对》岁物药品”、“神农本草经目录”.“宋本草旧目录”各节。同时。将第二卷之“相须相使相畏相恶诸药”、“相反诸药”、“服药食忌”、“妊娠禁忌”、“饮食禁忌”等内容进行简化,合为一节,称为“用药禁忌”,附于本书第一卷之后。<br>    三、本书略去原著第一卷之“引据古今医家书目”.“引据古今经史百家书目”、“采集诸家本草药品总数”.“采药分六气岁物”、“五昧宜忌”、“脏腑虚实标本用药式”等六节。<br>    四、本书对原著第一卷“历代诸家本草”,《神农本草经》名例”.“陶隐居《名医别录》合药分剂法则”,“七方”、“十剂”、“气味阴阳”、“五昧偏胜”、“标本阴阳”、“升降浮沉”、“四时用药例”、“五运六淫用药式”、“六腑六脏用药气味补泻”、“五脏五味补泻”、“引经报使”等各节进行了新的阐释。<br>    五、原著“本草纲目主治第三卷”为内、妇、外、儿科的病症与治疗,与博物之旨不符,故略去不载。<br>    六、历代诸贤于药物形态之描述,往往言简意赅,生动明白,结台本书所选照片多能了然于心;如遇诸贤描述阙如者,则用现代值物学或动物学之术语予以补充。<br>    七、本书着重发掘和阐述原书的博物.人文背景,故于每章之前,撰短文·篇予以说明。<br>    八、于每一植物、矿物、动物之后写出拉丁文学名,如遇品种混淆,或—物多名,或古今异名的情况则附以必要之考证,或引近年之研究文献予以说明。<br>    九、原著,药物右虿今品种不清者,予以存疑。<br>    十、本书尽量配以实物图片,不厌其多,使读者能按图索骥,体黝理,于博物精神有所领悟。<br>    十一,本书以博物为宗旨,故颇注重药物有关之天文、地理、星象、社会、历史,哲学、诗歌.传闻、神话、甚至古代巫术歌功颂德等内容.而所载药物之“疗效”大多未经验证,故不宜作为临床用药之指导。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卷  水部<br>    天水类<br>    雨水《拾遗》(水部图1)<br>    雨,即天上降下来的水。李时珍释名日:“地气升为云,天气降为雨,故人之汗,以天地之雨名之。”天水内涵阴阳,节移时异,功效不同。<br>    立春雨水:即立春日之雨水。其日春气升发,万物萌动,陈藏器谓“夫妻各饮一杯,还房,当获有子,神效。宜煎发散及补中益气药。”<br>    梅雨水:初夏在江准流域一带出现的阴沉多雨天气,持续时间较长,其时正值江南梅子黄熟之时,故亦称“梅雨”或“黄梅雨”。这个季节空气湿度很大,器物易霉,故亦称“霉雨”。李时珍日:“梅雨或霉雨,言其沾衣及物,皆生黑霉也。芒种后逢壬为人梅,小暑后逢壬为出梅。又以三月为迎梅雨,五月为送梅雨。此皆湿热之气,郁遏熏蒸,酿为霏雨。人受其气则生病,物受其气则生霉,故此水不可造酒醋。”但用这种雨水制酱,“入酱易熟”,容易发酵;梅雨容易腐蚀衣物,如因其性而用之,却可以“洗疮疥,灭瘢痕”,盖取其同气相求,使同恶尽去之意。<br>    液雨水:立冬后十日之雨水。李时珍日:“立冬后十日为人液,至小雪为出液,得雨谓之液雨,亦日药雨。百虫饮此皆伏蛰,‘至来春雷鸣起蛰乃出也。”故此水有“杀百虫”之功。<br>    潦水《纲目》(水部图2)<br>    大雨降注谓之潦,潦水为大雨后的积水。久雨不停亦谓潦。李时珍日:“降注雨水谓之潦,又淫雨为潦。韩退之诗云:‘潢潦无根源,朝灌夕已除。’是矣。”<br>    潦水性味甘、平;无毒。能调脾胃,去湿热。张仲景用以治疗风寒邪后体内瘀血郁积日久而致的瘀热肤色发黄,是取其味薄而不会助长湿气发热的特性:<br>    露水《拾遗》(水部图3、4)<br>    夜晚或清晨地面的水气遇冷凝结的水珠,常于花叶上采之。李时珍日:“露者,阴气之液也,夜气着物而润泽于道傍也。”古人认为露水是来自于天地的阴液,以盘收取,服之能延年益寿。《庄子》中说:“姑射之山有神人焉,不食五谷,吸风饮露。”古人认为吸风露,啜木精,餐云霞,饮石泉是朴素的神仙生活,故而心向往之。如《古史考》就有“太古之初,民吮露精,食草木实”的记载。史载汉武帝曾作金盘以承露水。《三辅故事》:“建章宫承露盘,高二十丈,大七围,以铜为之,上有仙人承露,和玉屑饮之。”<br>    ……
展开
目录
序  博物乃中医的原生态<br>王世贞序<br>编写体例说明<br>历代诸家本草版本<br>第一卷  水部<br>视图集萃<br>天水类<br>地水类<br>第二卷  火部<br>视图集萃<br>火类<br>第三卷  土部<br>土类<br>第四卷  金石部<br>视图集萃<br>金类<br>玉类<br>石类<br>卤石类<br>第五卷  草部<br>第六卷  谷部<br>第七卷  菜部<br>第八卷  果部<br>第九卷  木部<br>第十卷  服器部<br>第十一卷  虫部<br>第十二卷  鳞部<br>第十三卷  介部<br>第十四卷  禽部<br>第十五卷  兽部<br>第十六卷  人部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