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决定了一个人成为天才或罪犯?对此存在一个物质的解释吗?数百年来,科学家一直对这个问题极度着迷。
《谁动了爱因斯坦的大脑》一书中,伯勒尔详述了在人脑的物质解剖结构中定位天才与堕落根源的最初科学尝试,描写了研究、收藏特殊脑和捐献脑的人们,以及那些脑本身可谓悲惨的命运。
伴随着对天才或杰出才能的生物学基础的炽热兴趣,对于精英脑的迷恋也是19世纪中期蔓延西方世界的脑测量科学狂热的一个侧面。许多一流知识分子和艺术家留下遗嘱,将脑捐献给科学,而恶名昭彰的罪犯的脑也被解剖学家迅速收集,后者带着装满锐利金属工具的袋子,食尸鬼似的守候在死刑执行室里。
作者聚焦于拜伦、惠特曼、列宁、爱因斯坦、高斯等人脑的传奇,讲述了名人脑最初是如何被正大光明或不择手段收集的,然后是如何称重、测量、解剖和比较的,以及详尽的研究是如何分析它们的沟裂复杂性和细胞或神经元的大小的。
在欧洲和美国的许多城市,脑收藏被辛勤汇集并得以研究。一群在文学、艺术、音乐、科学和政治领域取得卓越成就的名人静候在装满甲醛的瓶子里,期待解开他们的秘密。脑收藏者大都是颇有传奇色彩的古怪人物,例如瓦格纳,他对高斯脑的研究引发了19世纪的一场科学大争论。还有福勒兄弟,他们将颅相学引入美国,并使惠特曼皈依其中;惠特曼的脑捐献给了科学,而又在神秘的情况下消失。
人们最终放弃了这个构想错误的颅相学计划,随着新技术的发展,脑研究已经达到了一个更高的水平。但是那些收藏本身仍然存在,今天,在巴黎、伦敦、斯德哥尔摩、费城、莫斯科甚至东京,19世纪众天才的脑闲置着,标本瓶积满了灰尘。伯勒尔探访了这些收藏,考察了创始者最初的意图和目的。在此过程中,他发掘出科学史上一条为人遗忘的小径,那是多彩而怪癖的人们为揭开人类心智之谜而孜孜以求的故事。
展开
——中国科学院院士 陈宜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