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谁动了爱因斯坦的大脑:巡视名人脑博物馆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42849250
  • 作      者:
    布赖恩?伯勒尔(Brian Burrell)著
  • 出 版 社 :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编辑推荐
  是什么决定了一个人成为天才或罪犯?对此存在一个物质的解释吗?或者,哲学点地说,人脑,是否可能客观地观察自身,并在此过程中,对其所见取得真正的理解?
  尽管到了今天,各种新技术层出不穷,对于脑的研究也从宏观不断发展到微观,但是谁也不敢说自己真正认识了人脑,在这个看似柔弱得随时会坍塌的内容物里到底存在着怎样的秘密。那些听来如雷贯耳的名字:拜伦、高斯、惠特曼、列宁、爱因斯坦,他们的脑是不是真的有什么秘密?
  如果对上述问题感兴趣,不妨看看这本《谁动了爱因斯坦的大脑:巡视名人脑博物馆》。
展开
作者简介
  布赖恩·伯勒尔(Brian Burrell),美国马萨诸塞大学阿默斯特校区数学系毕业,现为该校高级讲师,居于马萨诸塞州北安普敦镇。伯勒尔已有6部著作,包括1本微积分教科书。2本数学类参考书及3本非数学类读物:《我们赖以为生的语言》(The Words We Live By)、《该死的鱼雷》(Damn the Torpedoes)和《谁动了爱因斯坦的大脑》。 
展开
内容介绍
  是什么决定了一个人成为天才或罪犯?对此存在一个物质的解释吗?数百年来,科学家一直对这个问题极度着迷。
  《谁动了爱因斯坦的大脑》一书中,伯勒尔详述了在人脑的物质解剖结构中定位天才与堕落根源的最初科学尝试,描写了研究、收藏特殊脑和捐献脑的人们,以及那些脑本身可谓悲惨的命运。
  伴随着对天才或杰出才能的生物学基础的炽热兴趣,对于精英脑的迷恋也是19世纪中期蔓延西方世界的脑测量科学狂热的一个侧面。许多一流知识分子和艺术家留下遗嘱,将脑捐献给科学,而恶名昭彰的罪犯的脑也被解剖学家迅速收集,后者带着装满锐利金属工具的袋子,食尸鬼似的守候在死刑执行室里。
  作者聚焦于拜伦、惠特曼、列宁、爱因斯坦、高斯等人脑的传奇,讲述了名人脑最初是如何被正大光明或不择手段收集的,然后是如何称重、测量、解剖和比较的,以及详尽的研究是如何分析它们的沟裂复杂性和细胞或神经元的大小的。
  在欧洲和美国的许多城市,脑收藏被辛勤汇集并得以研究。一群在文学、艺术、音乐、科学和政治领域取得卓越成就的名人静候在装满甲醛的瓶子里,期待解开他们的秘密。脑收藏者大都是颇有传奇色彩的古怪人物,例如瓦格纳,他对高斯脑的研究引发了19世纪的一场科学大争论。还有福勒兄弟,他们将颅相学引入美国,并使惠特曼皈依其中;惠特曼的脑捐献给了科学,而又在神秘的情况下消失。
  人们最终放弃了这个构想错误的颅相学计划,随着新技术的发展,脑研究已经达到了一个更高的水平。但是那些收藏本身仍然存在,今天,在巴黎、伦敦、斯德哥尔摩、费城、莫斯科甚至东京,19世纪众天才的脑闲置着,标本瓶积满了灰尘。伯勒尔探访了这些收藏,考察了创始者最初的意图和目的。在此过程中,他发掘出科学史上一条为人遗忘的小径,那是多彩而怪癖的人们为揭开人类心智之谜而孜孜以求的故事。
展开
精彩书评
  人类渴望了解自己身上的一个特殊器官——脑的功能,这几乎是一种本能,多少人想过,多少人在追逐这个奥秘!
  ——中国科学院院士 陈宜张
展开
精彩书摘
  神经科学家总是津津乐道地指出,成年人的脑是宇宙中唯一最复杂之物,同时也是人类所知最少之物。平均而言,它重约1.6千克,大部分是娇弱、柔软的组织——娇弱得可以说是身体中最难接近、取出、处理和研究的。一位苏联神经科学家曾把它的黏稠状比作西瓜的内瓤,但就算这样,也还是高估了其结构上的强度。放在桌子上,一个新鲜的脑会迅速屈服于自身的重力,坍塌成一堆(更像是凝胶而非西瓜)。8个小时以内,它就将开始分解,是尸体中最先腐败的部分。确实,宇宙中没有什么是如此复杂又如此娇嫩的了。
  大家熟悉的人脑形状有点容易误导人。作为一个无处不在的图像符号,其最显著的形貌,那厚实的、裂开的脑,已逐渐成为人类思想无穷潜力的标志,甚至是人类统治这星球的当然手段。然而,它与逗笑的缠头巾的相似之处也是显而易见的,在有记载的大部分历史中,它的待遇就是如此。
  一直到17世纪,解剖学家都还是将脑迂回曲折的表面描绘成一大片无特征的皱褶,随机的样子很像小肠的折叠。在对其用途经过一番苦苦思索之后,他们下结论说,这些皱褶的功用无非是产生鼻涕,由大脑从鼻窦中挤出,再就是产生眼泪,通过眼睛排出。只是到了最近150年中,科学家才开始察知那些皱褶里到底在发生什么,才开始了解它们仿佛在最近100万年里取得的快速进化,无疑是达尔文的世界中最令人惊叹的成就。回头来看,人脑乃是适应的胜利,它无论在大小还是声誉上都如此出色,以致一直到此前不久,它还成功地隐藏着其与所有哺乳动物的脑相同的部分,而这些相同部分还相当多。
  哺乳动物的脑主要有脑干、小脑和前脑三部分。脑干里安置着身体的基础设施。它监控和调节无意识的生理过程,如呼吸、血液流动、消化和腺体分泌。它由延髓(即脊髓的延伸),一个称作脑桥的结节和一段称为中脑的短短的连接物组成。小脑则位于这个组合之后,而且名副其实。它外部有条纹,由两个半球组成(至少灵长类是如此),垂挂在前脑悬臂状的后庭的下方,像个马蜂窝。虽然小脑的作用还没有完全弄清楚,但人们相信它是肌肉精细操控的“自动导航员”。如果最近的研究正确,那么它还参与了短期记忆、专注、冲动控制、情绪、认知和未来计划等活动。研究者怀疑,它也许是某种备用单元,一个后备大脑。失去小脑,虽然谁也不愿如此,却不是致命的。脑的其余部分似乎能够补偿。然而,前脑却是必不可少的。就是因为它,人才得以成为人,才会去搜寻天才、犯罪性或者精神错乱的解剖学位置,而搜寻就是从那里开始的。
  对于前脑,神经学家似乎有不同意见。有人把它看作两个互补却又时常竞争的半球,是理性和冲动的不稳定联合。另一些人则把这同样的内心挣扎归因于一个冷脑和一个热脑,整个脑是冷静计算的来源,而称之为边缘系统的一群套叠器官,则引发了热切的本能和欲望。左脑一右脑二分法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当时神经外科医生对严重癫痫的病例采取的办法是切断胼胝体,即两半球之间赖以通讯的纤维束。在大多数情况下,癫痫不再发作,而病人则遗留下奇怪的分裂人格。热脑和冷脑的概念出现得更早一些,它反映了一个信念,即较高级的功能,特别是智力,在字面上和比喻意义上都处于较低级的功能之上。正如我们期望理性应能控制激情,厚实的大脑包覆着边缘器官——丘脑、下丘脑、海马回和杏仁核——并且,在正常情况下,支配它们。一些心理学家喜欢把嵌入的边缘系统称为爬虫脑,他们发明这个名称又是为了向麦迪逊大道和好莱坞推销自己罢了。他们说,冲动的动物脑,寻求的是支配、安全或食物,它需要立刻得到一切——从一杯圣代冰激凌到一辆运动型多功能车,极少考虑可行性或后果。没有那个冷的、理性脑的介人,爬虫脑会十分不合理地要求得到它渴望的东西。
  我们是否真的拥有两套心智,还远远没有得到证实。但是不容否认的是,每一个心灵都一直在经历着理智与情感、冲动与犹豫、短期策略与长期计划的冲突。意识脑努力控制无意识脑,使无名的恐惧和焦虑平静下来。但是如果说人,也就是说人脑,或热或冷,可以用一种驱动力来概括其特点的话,那就只能是好奇心。好奇心使人脑得以解释宇宙中几乎所有的事物,而值得注意的例外则有两个——宇宙和它本身。
  是什么使人脑与动物脑,与真实的爬行动物脑区分开来?一个因素是脑的尺寸,因而是它的表面积。但是人们后来看到,尺寸并不决定一切。例如,象脑约为人脑的4倍,而蓝鲸脑已几近人脑的6倍。自然,它们都比不上人类的40:1的体重与脑重的比率,但如果比率是那么紧要的话,则卑下的田鼠,挟8:1的体重与脑重比,当坐哺乳纲的头把交椅。虽然就大脑的思考部分,即它的外壳层而言,人脑比鼠脑厚4倍,表面积更是大了400倍,但是人鼠之间的差别比单纯尺寸所能解释的还要大上好几个数量级。比起尺寸来,大脑的分化要重要得多。正如亚历山大城的医生埃拉西斯特拉图斯(Erasistratus)在公元前4世纪所猜测的,优势在于皱褶,人脑的皱褶比任何动物都要发达。
  天才与普通人的脑皱褶有所不同吗?这种可能性已经困扰了研究者一个半世纪之久,直到现在还有支持者。这些皱褶虽然不是天才的解剖学基础的唯一候选者,却很容易成为首选,因为,与古代解剖学家的记录不同,它们并不是完全随机的。而哪里有花样,人们就假想哪里存在意义。要理解这些花样,你不需要有医学学位和一本《格雷氏解剖学》(Grays Anatomy)。相反,只要一幅草图就够了。P13-16
展开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字宙中最复杂之物
第二章  笛卡儿
第三章  加尔
第四章  拜伦
第五章  高斯
第六章  布罗卡
第七章  龙勃罗梭
第八章  塞贡
第九章  吉托
第十章  怀尔德
第十一章  惠特曼
第十二章  斯皮茨卡
第十三章  列宁
第十四章  爱因斯坦
第十五章  新颅相学家
致谢
警告
附录
注释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