驭下篇
第一章 立尊树威
权威对于统治者是十分重要的,他们需要凭借它来号令天下,驾驭群臣。一个没有权威的统治者,是难以长期而稳固地维持其统治的。权威来自何处?来自至高无上的地位吗?来自至大无边的权力吗?不,地位和权力并不等同于权威。一个柔弱的幼儿,即使戴上皇冠,执以利剑,也没有多大的威慑力。权威应当来自于超凡卓绝的识见、力挽狂澜的魄力、百折不回的坚毅、能够付诸实践的丰富知识和令人折服的人格魅力,这是指主观方面;权威还应当来自于统治者在争夺天下时的武功和治理天下时的政绩,这是指客观方面。可是,古往今来,真正具备这些条件的能有几人?即使具备了其中某一方面而能长期保持下去的,又有几人?于是,为了取得权威、增强权威,便不得不人为地去立去树,大立特立,大树特树。虽然说这种靠立、靠树而取得的权威不能持久,但在一定历史时期内所起的作用,却是不可低估的。
第一节 制造神话
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者们,说什么“皇权神授”,宣扬一个人之所以能当上皇帝,是出自“天意”,并不只是由于人力。因此,那些争夺帝位的人,无论是通过武力去强夺,还是通过阴谋去巧取;无论是在得位之前,还是在登基之后,总要编造出许多离奇的神话,以证明自己权力的取得,实在是“受命于天”,以此来增强政权和个人的权威性。这是威慑、驾驭臣下,统治百姓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手段。
这些在今天看来自然是十分荒诞可笑的,但它却是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生活中一种十分重要的现象。人类文明发展到今天,编造龙蛇鬼怪的神话来实施统治的人大概不会再有了。但读读这些故事,或许对我们会有所启迪。
刘邦的父亲是谁
刘邦是汉朝的开国皇帝,史称汉高祖。他的父亲叫太公,母亲叫刘媪,这对夫妻一共生了三个儿子,刘邦排行第三。因此,他的父亲便是太公,这不应该有什么疑问的。
其实不然,传说刘邦的父亲是神。
据说,有一次刘媪干活累了,在汪洋大湖的堤岸上休息,不知不觉睡着了,而且做了个梦,梦见一尊天神破水而出,与她交欢。这时天空雷鸣电闪,乌云低垂,太公不放心,去湖边接他的妻子,正巧撞见了这个场面:一条蛟龙正趴在刘媪的身上。于是刘媪受孕,怀胎十月,生下一子,便是刘邦。
可见刘邦的父亲便是这条龙。由于他是龙的儿子,他身上便有许多怪异现象:他的长相似龙;他的身体上密密麻麻长了七十二颗黑痣;他酒醉熟睡之时,总有一条龙盘踞在他的身上。
后来,他当了一名小小的亭长,负责押解一批犯人到陕西骊山为秦始皇修建陵墓。这些犯人不堪虐待,半道上逃跑了不少。刘邦估计到达骊山时,这批犯人大概都会跑光,自己也难免一死,便干脆把犯人全都放了,说:“你们都自奔活命去吧,我也得找个地方躲起来了!”
犯人中有几个人愿跟他一起逃亡,刘邦便同他们痛饮一番,让一个人在前面探路。那人便抄近路向大湖的方向奔去,可没走多远又退了回来,说:
“前面过不去了,有一条大蛇挡路,咱们绕道走别处吧!”
刘邦此时醉意未消,说道:“男子汉大丈夫,还能怕一条蛇!”便借着酒劲,独自前行,挥剑将大蛇斩为两段,一行人顺利通过。
后来有个人从这里经过,看见一个老太太在朦胧的夜色中哭泣。那人问她哭什么,老太太说:“有人把我的儿子杀了,我正哭儿子呢!”
那人问:“你的儿子为什么被杀呀?”
老太太说:“我的儿子是天上白帝的后代,化作一条蛇卧在路中,被赤帝的儿子给杀了,我因此伤心。”说完,老太太便不见了。
这个神话流传开来,追随刘邦的人更多了,对他也更敬畏了。
这便是有名的“汉高祖斩白蛇起义”的故事。
这么说来,刘邦的父亲是龙,刘邦便是“真龙天子”,他当皇帝也就是天命注定的了。
【评说】
这自然是一个荒诞的神话,但是中国皇帝被称为“真龙天子”,大概和刘邦的这个故事有点关系。
值得注意的是,这个神话是怎么产生和流传开来的。刘媪在湖边与神交媾,只有刘邦的父亲太公一人看见;刘邦斩蛇时,更没有其他的人在场;后来刘邦逃亡芒砀山,其藏身之处的上空总有五色祥云笼罩,而能发现这一点的,只有他的老婆吕雉。因此,我们有理由怀疑这些故事是由刘邦及其亲人编造的,甚至可能是在刘邦的授意下编造的。
那么,刘邦为什么要编造这么些神话呢?这和刘邦的身份有关。
春秋战国以来,列国的国君都是通过世袭取得权位,他们都具有一个掌权者所应有的合法身份。第一个以皇帝自称的秦始皇,虽然有他是私生子的说法,但其王位继承人的身份却是不容置疑的。这些人无须借助什么灵异的神光,也能得到臣下的认可与服从。
刘邦则不然,他是江苏沛县中阳里一户农家的子弟,祖上世世代代都是土里刨食的泥腿、穷汉,他的身上没有一点天潢贵胄的血统。在楚汉相争的激烈角逐中,他比对手——身为贵族后裔的项羽,在先天的条件上差了一大截。为了抬高自己的身份,增加其在帝位争夺战中的影响力、号召力,显示其政权的合法性和威慑力,他才苦心孤诣地编造出了这些神话。
这便是在制造舆论,这种舆论在刘邦夺取政权的斗争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后世许多运用非正常手段夺取权位的人,看出了这种舆论的力量,便纷纷起而效尤。汉光武帝刘秀在准备称帝时,便声称梦见乘赤龙上天;刘宋王朝的开创者刘裕,据说早年在给人当雇工时,也经常有小龙忽隐忽现地随从;唐太宗李世民出生时,也有两条龙在门外戏耍,三天后才离去……
王莽装神弄鬼
到了刘邦的子孙后代继承帝位时,便用不着再煞费苦心去编造什么神话了。老祖宗既然是真龙天子,他们便是正宗的龙子龙孙,他们当皇帝,上从天意,下合民情,谁还敢对他们不尊不敬?而当王莽想要篡夺汉朝的天下时,又不得不拣起刘邦当年用过的手段。
王莽是我国历史上的大奸巨猾之人。他生当西汉后期,由于他的姑姑王政君嫁给了汉元帝,并被立为皇后,他便成了皇室的姻亲,即所谓的外戚。封建社会的官场,从来都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王家既然出了个皇后,王氏一门自然大沽其光。在王氏家族的扶植之下,王莽走上了政治舞台。他一生历仕元、成、哀、平四代皇帝,依靠着种种欺世盗名的手段,名声越来越隆,权力越来越大,官职越来越高,最后竞被封为“安汉公”,地位与皇帝只有一步之差了,他的野心也随之日益膨胀。
元始五年(公元5年),王莽置毒于酒中,将年仅十四岁的汉平帝毒死;然后又挑选了一个刚刚两岁、名叫子婴的吃奶小儿为皇帝的继承人。明眼人一看就清楚:王莽要篡夺汉朝的江山了。
王莽明白,就这么平白无故地将刘姓的皇帝废掉,自己冕旒登场,非但不能令天下人心服口服,还会招致激烈的反抗。于是,他也要制造神话了,他的手段比刘邦来得更直接。
就在汉平帝死后的不几天,陕西武功县有位名叫孟通的小官,向朝廷献上一方石头,上圆下方,白底红字,写的是“告安汉公莽为皇帝”。据说这块石头是孟通挖井的时候在井底发现的。
于是王莽指使一些大臣将此事禀报此时已是太皇太后的王政君,要求她同意由自己来当皇帝。无奈王政君不答应,还说:“这是欺骗天下,绝不能施行!”王莽只好暂时当了个“摄皇帝”。所谓“摄皇帝”,也就是代理皇帝,这个称号,在中国历史上空前绝后,可以算作王莽的一大发明。
他这个“摄皇帝”,每当召见群臣、主持庆典时,便头戴皇帝冕旒,身穿皇帝衮服,动用皇帝仪仗,俨然已是皇帝了,只有在朝见太皇太后王政君时他才自称为“臣”。可王莽还不满足,他要继续制造新的神话。
一天,他亲自对老太后王政君说:“齐郡临淄昌兴这个地方,有一个亭长名叫辛当,在七月某个夜晚,一夕数梦,见一个高大的天神对他说:‘我是天帝的使臣,奉天帝的命令昭告亭长:摄皇帝应当成为真皇帝,你要是不相信我的话,在你管辖的地段中有一口新井可以证明。’第二天一早,这个亭长在他管辖的地段中巡视,果然发现一口从来不曾有过的新井,深入地下达百尺之多。我这个人最相信天命,既然天帝让我做真皇帝,以后我见太皇太后也不好再称‘臣’了,暂时称作‘假皇帝’吧!”
王莽此时已经完全掌握和行使着皇帝的权力,为什么在太皇太后面前还要自称“假皇帝”呢?原来他这个人生性虚伪,说得难听一些,就是既想当婊子,又要立贞节牌坊。他知道光编造一些天神之类的神话还不够分量,尤其是对太皇太后还没有什么威慑力,既然是要从刘姓家族的手中夺取帝位,还应该由刘氏的祖先出面发话才更好。
他的这个心思被人窥破了。当时长安城有一落魄无赖,姓哀名章,平时最好吹牛皮,说大话,骗吃骗喝,此时正穷极无聊。他看到那些替王莽抬轿子、吹喇叭的人,轻则赏金,重则封侯,早已眼馋。便迎合王莽的心理,借了些钱,做了一个小巧精致的铜柜,里面藏了两卷帛书。一卷上写“天帝授命策书”,另一卷上写“赤帝刘邦传皇帝位策书”,两卷书上都写着王莽应该做真天子,太皇太后要服从天命。哀章做好了这一切之后,便趁着一天黄昏,穿了一身黄色衣裳,装神弄鬼地将这个铜柜送到刘邦的神庙。
有了这件宝贝,王莽觉得骗术已十分周全了,便从太皇太后王政君的手中强行索取了皇帝的传国玉玺,废除了汉朝,建立了“新朝”,他便成了新朝真正的皇帝了。
【评说】
制造关于龙的神话毕竟太虚妄,毫无凭证,大野心家、阴谋家王莽摒弃不用,他蓄谋在人世间制造怪异。试看他所宣扬的白石、新井、金柜等几件事,有时间、有地点、有人物、有情节、有证据,言之凿凿,在王莽看来,这会更有说服力;其实,也更加荒唐、滑稽。
王朝的嬗变、帝位的更迭,是封建社会最为重大的事件,即使不是合理的、合法的,至少也应该是严肃的、庄重的。如果不是史书上白纸黑字地记载下来,谁能想到在政治斗争中还会有这么多卑劣龌龊的小手法、小花招。
没有神话可以制造神话,没有理论可以制造理论,没有证据可以制造证据。为了攫取和巩固自己的权力,为了有效地驾驭臣下、统治百姓,身居高位的统治者们是什么骗局都可以制造出来的。这是中国封建统治术中最为重要的一项内容,是愚民政策的一个重要方面。
武则天异曲同工
与王莽异曲同工的还有武则天。在丈夫唐高宗李治死后,武则天加紧了篡权的步伐。她的侄子武承嗣命人在一方白石上凿下了“圣母临人,永昌帝业”八个大字,将字涂成紫色,交给一个叫唐同泰的人,让他出面献给朝廷,并交代让他说是在洛水中发现的。
武则天得到了这方石头后,如获至宝,亲自给这方石头命名日“宝图”,并将唐同泰提升为游击将军;然后又郑重其事地发布诏书,说自己要亲自到洛水边去拜受“宝图”;还举行祭祀,对上天表示感谢,同时召见群臣,命令朝廷内外的大臣以及皇亲国戚,提前十天赶到洛阳,准备参加拜受的大典。她又因此自封为“圣母神皇”,大赦天下。
过了不久,武则天又将“宝图”更名为“天授宝图”。洛水也被改名为“永昌洛水”,洛水的河神被封为“显圣侯”,禁止人们在洛水中打鱼垂钓,在河边还立庙祭祀;同时将发现石头的那一段河面称为“圣图泉”,在泉侧还专门设置了个永昌县。
就这样武则天还觉得渲染得不够,又将嵩山改名为“神岳”,封嵩山的山神为“天中王”,并比照人间的官职,授予山神以太师、神岳大都督的官衔,禁止在山上放牧砍柴。
【评说】
值得注意的是,孟通、哀章、唐同泰之流,他们没有能力去攫取功名富贵,却又不甘于寂寞,便窥伺统治者的需求,迎合统治者的胃口,用这些鸡鸣狗盗的小手法,去赚取一些残羹余汤。后世将这种人称为“抬轿子”者。不可忽视这批抬轿子者的作用,没有这批角色,最高统治者便孤掌难鸣,政治舞台上那一幕幕闹剧、丑剧也难以出场。
第二节 自我标榜
有那么一些帝王,为了树立自己的威望常常亲自出马,王婆卖瓜,自卖自夸。或吹嘘自己如何所向无敌,或夸饰自己的文治武功,或炫耀自己的文章才学,或显示自己的勤政爱民,或表现自己的俭约自奉,或骂倒一切对手,以衬托自己的一贯正确。臣下自然只有迎合、称颂,齐声赞美“吾皇圣明”。即使有人知道他言过其实,谁又敢来揭他的老底呢?只能沉默。于是,帝王们在一片赞颂声中陶醉了。
其实有什么值得炫耀的呢?作为一个具有至高无上地位与权势的人,如果你的确建立了不朽的业绩,那么,功在人心,碑在人口,即使你不自夸,臣民对你也会怀有深深的敬畏;如果你无功无德,却想以这种手法来获得拥戴,只怕会适得其反。
秦始皇树碑立传
秦始皇在统一中国后的十年中,先后五次巡游,其足迹北至今内蒙古,南至今湖南,东至今浙江,西至今陇西,那幅员辽阔的大帝国的领土,他几乎都走遍了。他每到一地,都要刻石立碑,他刻碑的目的是什么呢?看看下面这些碑文便明白了:
乃今皇帝,一家天下;兵不复起,灾害除灭;黔首康定,利泽久长……
皇帝躬圣,既平天下;不懈于治,夙兴夜寐;建设长利,专隆教诲……
皇帝奋威,德并诸侯;
皇帝之功,勤劳本事;
皇帝之明,临察四方;
皇帝之德,存定四极。
通观碑文,一是颂扬他统一天下之功,二是颂扬他恩泽百姓之德,三是颂扬他治理国事之劳,张口不离皇帝,闭口不离皇帝。
看来秦始皇好名之心极重。不幸的是那个时代记录方式太原始,他只好用刻石这种拙笨的方式来记载自己的丰功伟绩,篇幅既不能长,数量也不能多。如果那时就有印刷术,为他歌功颂德的文字肯定会铺天盖地。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