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社会建设:战略思路与基本对策:strategy and policy options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1143179
  • 作      者:
    丁元竹著
  • 出 版 社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8
收藏
作者简介
    丁元竹,199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社会学系,获得博士学位;1993—1995年,赴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做博士后研究;2000—2001年,赴美国匹兹堡大学国际发展研究中心做Heinz学者。现任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学部教授,北京大学政治发展与政府管理研究所研究员。曾担任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咨询专家。主持国家有关部委委托课题、国际组织课题数十项。出版专著有《社区研究的理论与方法》《社会安全网再造》《志愿服务在中国》《中国志愿服务研究》《建设健康和谐社会》《社会发展管理》《费孝通社会思想和认识方法研究》,合著《社区发展》《走向21世纪的社会问题》等二十多部。在《人民日报》《瞭望》《宏观经济管理》等报刊发表论文三百多篇。
展开
内容介绍
    我们把社会建设定义为政府、社会组织和个人以改善人民福祉为目标,以共同利益和共同价值为基础,来建立和完善社会事务处理、社会公共服务供给体制和机制的过程。
    《中国社会建设:战略思路与基本对策》从界定社会和社会建设入手,分析了社会福祉及有关的生活质量问题,并认为这是社会建设的目标;对社会建设的基础——社会公共服务供给及其体制和机制,以及社会建设的主体,进行了全面探讨;最后提出进一步推进中国社会建设的战略、具体对策和监督实施技术。作者认为,目标、体制和机制建设是中国社会建设的症结。目前从目标、体制和机制入手来探讨社会建设的论著不多见,《中国社会建设:战略思路与基本对策》期待在这方面有所贡献。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篇  社会建设的目标:人民福祉
    第一章  人民福祉
    第一节  人民福祉问题的提出
    社会建设的最终目标是提高人民福祉。衡量人民群众福祉的核心就是人民生活质量。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应当以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作为评价社会建没的标准和目的,把人民福祉推向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现代国家发展经济,推动社会进步,创造财富的目的就是让人民获得更多的福祉。为人民谋幸福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也是中国共产党赢得人民尊重和支持的源泉。国际经验表明,人民福祉是人民能够享受的经济社会发展的终端成果,是人民对于发展成果的客观享受和主观体验。经济发展本身并不一定自动带来人民福祉的提高。近年来,一些英国经济学家发现,在英国,尽管经济获得了史无前例的繁荣,似是英国居民或社区并没有感到这种经济繁荣使他们的生话更好。例如,数据显示,在过去的30年中,英国的经济成倍增长,但是人们的幸福指数却徘徊不前。发展和人民福祉并不是一回事,虽然没有经济发展就不会有福祉。我们必须把人民的福祉放在发展的首位,作为发展的目标。在新西兰,提高人民福祉和促进可持续发展是地方政府的基本施政纲领。
    福祉(well being)是一个综合概念,以心理满足为主,同时考虑经济、社会和环境因素。提高人民福祉意味着提高个人和社区的生活满意度,促进自我发展。福祉的提出意味着要进一步理解“发展”这一概念,回答一些更基本的问题,诸如,我们的体制、经济、社会真正按照我们的愿望改变了呢?
展开
目录
导论:社会与社会建设
第一篇  社会建设的目标:人民福祉
第一章  人民福祉
第一节 人民福祉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经济增长与经济自觉
第三节 中国的经济建设与人民福祉

第二章 人民福祉与生活质量
第一节  科学发展观与人民福祉
第二节 人的全面发展与生活质量

第三章 人民福祉的测度
第一节 客观福祉与上观福祉
第二节  福祉测量的国际经验
第三节 主观福祉及其测量

第二篇  社会建设的基础:人人可及的基本公共服务
第四章 基本公共服务
第一节  基本公共服务的性质
第二节  基本公共服务的范围

第五章 人人可及的基本公共服务
第一节  均等化的实质
第二节 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内涵理解和诠释

第六章 中国的基本公共服务
第一节 不均等:现阶段中国基布公共服务的特点
第二节  原凶分析:技术标准、政府间关系和城乡体制
第三节  政府间财政关系及现行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第四节 城乡体制分割

第七章 案例分析:政府间关系、服务方式、城乡统筹
第一节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中的政府间关系
第二节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中的供给方式
第三节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中的城乡统筹

第三篇 社会建设的机制:多元主体
第八章 多元主体与社会管理
第一节  有效率的社会运行
第二节  社会管理的功能
第三节 社会建设与社会企业

第九章  社会共同体
第一节 社会共同体的历史透视
第二节  中国社区的历史与特色
第三节  社会共同体建设的本质

第四篇 社会建设的管理:战略思路与基本对策
第十章  厘清长期战略思路
第一节  实施分步走的战略
第二节  构建看不见的和谐

第十一章  制定近中期对策
第一节 改革和完善市场体制和机制
第二节  理顺政府间关系
第三节  改革和完善城乡统筹体制和机制

第十二章  建立评估与监督机制
第一节  构筑评价体系
第三节  指标解释
第四节  指标的使用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