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表2中国公民在五个生活状态选项上的平均分排序可以看出,选择最多的是“平平常常”,紧接着是“衣食无忧”,两者平均数分别为0.736和0.701,远远高于其他三个选项;“丰富多彩”居中,“空虚无聊”居第四位,“衣食困难”居末尾(平均数只有O.094.)。这都表明多数中国公民已经不再为衣食担忧,但觉得生活平平常常,“丰富多彩”的生活体验较少,但有少数公民仍感到“空虚无聊”和衣食需要得不到满足。
上述公民对现实生活的体验与目前中国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的现状是相符的,体现了中国公民在21世纪初生活状态的基本特点。自上世纪80年代中国进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出现持续稳定的发展,公民物质生活水平也随之提高。2000年全国总体平均水平已进入小康社会的初期阶段,衣食等物质问题已经不再是多数公民面临的困难。但“长期以来,南于我们仅仅局限于从经济利益出发而无视从人类精神家园的构建看待发展,几乎将人类的发展导人了死胡同”。由于经济利益的诱惑使得追求物质的享受成为衡量社会发展和个人成功的标准,忽视了个体的精神生活的充实和社会的精神家园的建设,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离公民还很远。正是这种物质和精神文化的不同步发展导致了个体生活体验的单调和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单薄和不平衡。
“人之存在,因他具有动物不可具有的精神存在;人之发展,因他具有仅以物质尺度不可衡量的精神发展。”人的生活不仅仅是物质需求的满足过程,更重要的是追求精神享受的过程。“丰富健康的文化生活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衡量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志。”丰富性是衡量精神生活质量的最为基本的标准。从某种程度上说,一个民族生活的丰富性决定着该民族发展的活力。从上述分析中可以得出,我们公民物质生活体验与精神生活是失衡的,公民体验到生活的丰富多彩的只是少数,更多的人觉得生活虽然衣食无忧,但也平淡,还有部分人感觉到生活空虚无聊。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