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全球化时代的华人社会工作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43214552
  • 作      者:
    马丽庄,邓广良,魏雁滨主编
  • 出 版 社 :
    格致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8
收藏
作者简介
    马丽庄,香港中文大学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社会工作学系教授、香港社工注册局主席。拥有关围婚娴及家庭治疗协会(American Association of Marriage and Family Therapy)认可治疗师及认可督导专业资格。
    
    邓广良,香港中文大学社会科学院社会工作学系系主任、讲座教授,具备丰富的社会福利学术和实践经验,曾就一些课题向香港社会福利署提供意见,是享誉中国内地、香港及台湾地区的专门从事社会政策研究的学者。
    
    魏雁滨,香港中文大学社会工作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注册社会工作者、国际社会学会青年社会学研究委员会会长、《香港社会工作学报》编辑委员会成员,并担任香港地区多家社会服务及教育机构的会员、委员或顾问。
展开
内容介绍
    《全球化时代的华人社会工作》集合了中国内地、香港及台湾地区社会工作研究者和实践者的论文,包括宏观层面的政策研究、对社工教育的思考及微观层面的个案研究。选文极具现实意义,可为社工界的理沦研究者及实践者提供借鉴。
展开
精彩书摘
    一是财政转移支付五保资金严重不足。调查显示,2002年,JH乡下拨HT村财政转移支付五保资金仅为400元,全村7名分散供养对象年人均只有57.1 元,比该乡规定的年人均500元标准少442.9 元。依此推算,仅靠上级财政转移支付五保金部分供养现有分散五保对象,全村资金缺口大概在3100元左右。
    二是农业附加税总量小,收缴难度大。按理,HT村3100元五保金的缺口,可通过该村农业税附加返还部分和上级财政转移支付非五保部分的资金补齐。但问题在于,上述两项资金与实际需要有较大的差距。具体表现在:1)农业附加税和财政转移支付总量小,列支专案多。根据税改政策,农业附加税(农业税附加和农业特产税附加)按其正税的20%征收。在此基础上,YX县对每个行政村平均补助1.3 万元。上述资金全部用于村级三项费用(村组干部工资、村办公经费和五保金)。统计显示,2002年,JH乡划转HT村农业附加税收入23070.05元,上级财政转移支付非五保部分13750元,共计36820.5 元。而该村全年前两项开支分别是:5个村干部报酬为10800元,14个组干部报酬为7000元,村办公经费为17642元,其他零细开支为3100元,总计38540元。收支相抵,全村年超支额为1720元。也就是说,农业税附加即使按20%的最高比例征收,剔除分散供养五保经费,也无法满足村干部报酬和村办公经费两项费用的支出。2)农业税及附加税收缴难度较大,收缴数额不足。农业附加税和财政转移支付无力保证五保资金足额发放,更因税改期间“不准清欠”政策和税收征管“六不准”工作纪律而加剧。这是因为,一方面农业税及其附加税很难足额收缴。据村干部介绍,HT村2002年农业税及附加只收缴了130余户,占农户总数的70%。另一方面,足额纳税农业税及其附加是每个公民的法定义务。为保证计划收入任务的完成,各级地方政府制定了严格的内部纪律,“不缴税,就交帽(职务)”就是其中之一。在此背景下,乡镇政府对村级收缴不上来的缺额,往往从本应拨付或还回的转移支付和农业税附加中抵扣。由此衍生的问题是:村级债务逐年增加。据了解,HT村税改前已欠债务30余万元(其中有息贷款19万元),2002年又新增农业税及附加欠款l万余元。虽然该村村干部一再表示,在村级负债累累的情况下,通过用村干部报酬垫资(村干部已有几年未足额领取报酬)、向私人和企业借款、甚至向信用社贷款的方式,仍保证了分散供养五保对象所需经费按标准足额发放。问题在于,这种依靠村干部奉献精神和新增村级债务的方式,短期内可保证分散供养五保对象的经费。但长此以往,在村级债务不断增加,村干部工资难以保证,正常的村务开支难以支付的情况下,可以预见,五保供养资金很难会有着落。
    ……
展开
目录
编者的话 宏观社会工作
编者的话 微观社会工作

第一部分 宏观社会工作
非协调转型背景下中国社会工作教育的发展
中国台湾社会工作专业制度的现状与未来
当前中国香港社会工作的挑战:对社会工作教育的启示
中国“后转型时期”城市贫困问题及反贫困政策
当前我国农村五保供养制度的困境与出路
互助社区——建立及提升社会赋权之有效策略
自助小组的赋权效能与赋权策略
上海沪东老年社区服务的资源识别
社会结构转型期中国乡村社会冲突与政策秩序重建:公共服务的角色
传播的畸变——对SARS传言的一种社会心理学分析

第二部分 微观社会工作
临床社会工作的本土实践:IN的路径
中国香港之治疗小组社会工作:反思及展望
范式的转移在家庭治疗课程中的尝试:实践还是梦想
中国香港父母跨境到中国内地工作对亲子情感维系的影响
作者简介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