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
发展是人类社会一个永恒的主题。人们对发展问题的孜孜不倦的探索与追求,形成了形形色色的发展观。如中国古代,以“仁”为核心的“修”、“齐”、“平”、“治”的社会观,以“天”为中心的“胜天”、“顺天”和“天人合一”、“与天地参”的自然观,形成了中国古代朴素的社会发展观。在西方,较直接地运用“发展”(de-velopment)概念来描述社会变迁状态的大约是19世纪的部分经济学家,但是他们仅仅把发展看成是特定社会的经济增长,因此,发展概念也仅仅局限在经济学范畴。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后,经典作家对发展问题全面而深刻的论述,揭开了笼罩于其朴素认知之外的神秘面纱,形成了科学性和系统性兼备的发展观。
马克思主义发展观是一种科学的社会认识论工具。在马克思主义体系中,无论是探究客观世界本原的一组概念如物质、运动、规律等,还是反映人类思维领域的意识、认识、真理以及揭示社会变迁的阶级、国家、社会形态等概念,无一不是以发展为一根红线,将它们贯穿起来。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更是首创地在其哲学体系中,专门对发展概念做出了明确科学的界定,就发展的原因、发展的状态、发展的规律等问题,系统、完整地论证了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并将这一概念运用到更广泛的社会历史研究领域,揭示了人类社会的演进规律,论证了人类社会发展的终极动因,阐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主体力量、社会发展的整体目标等,构筑起一个涵括哲学、经济学、历史学、社会学等众多领域的社会发展理论。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