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公私领域新探:东亚与西方观点之比较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1758441
  • 作      者:
    黄俊杰, 江宜桦编
  • 出 版 社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8
收藏
作者简介
    黄俊杰,美国华盛顿大学(西雅图)博士,曾任新加坡儒家伦理小组顾问,美国华盛顿大学、马利兰大学、Rutgers大学等校客座教授、东吴大学东吴通识讲座教授、台湾通识教育学会理事长、名誉理事长(2005起)。现任台湾大学历史系特聘教授、台湾大学人文社会高等研究院院长兼“东亚经典与文化”研究计划总主持人、中研院中国文哲研究所合聘研究员。获得学术荣誉包括美国王安汉学研究奖(1988)、杰出人才讲座(1997—2002)、胡适纪念讲座(2005-2006)、台湾大学学术研究杰出专书奖(2006,2007)、中山学术著作奖(2006)。
展开
内容介绍
    《公私领域新探:东亚与西方观点之比较》是建立在自1998年以来各阶段的研究成果基础之上,以东亚为研究之视野,以儒家经典为研究之核心,以文化为研究之脉络,既宏观中西文化交流,又聚焦东亚各地文化之互动,并在上述脉络中探讨经典与价值理念之变迁及其展望。近20年来,国内外政治哲学界及思想史学界对“公私领域”问题兴起一股研究的热潮。不论是着眼于历史上“公共”、“私人”、“公”与“私”概念起源的探讨,或是致力于近代政治经济社会变迁对“公共领域”造成的影响,这些研究都大幅增进了我们对“公私领域”问题的深入瞭解。然而,我们也注意到在这一波“公私领域”研究热潮中,大部分的理论架构或问题意识仍旧是以西方当代哲学家的论述为依归,而少见非西方世界基于本身历史经验所发展出来的诠释观点。有鑑于此,台湾大学东亚文明研究中心与日本公共哲学共働研究所乃决定携手合作,为促进东亚地区之“公私领域”研究略尽棉力,以催生出自东亚观点、具备东亚特色之“公共哲学”思考。
展开
精彩书摘
    以“活私开公”的公共哲学构筑“世界-国家-地域”之共恸型社会结构
    金泰昌
    从1998年4月开始的“公共哲学京都论坛”,如果包括准备工作在内,至今已经对这个课题探索了整整8年的时间。参加者们都有着共同的志向,有着共同的信念与愿望,就是要构筑一个有着“对话、共振、开新”的社会环境,即一种有着我将其命名为“共恸体”性质的社会体系。在这8年的岁月里,人与国家的关系,人与环境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便得更为紧张,人类世界所产生的各种危机渐渐形成了一种复合型的危机,这种复合型的危机的加深会给人类社会带来具有本质危机的可能。为了应对这种带有根本危机特点的世界范围的危机,要突破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明等范畴里连锁性的矛盾的围墙,有必要创造出一种新型的哲学思想以克服20世纪所没有解决的人类的危机,以及应对21世纪所产生的新的状况。
    我认为21世纪是一个世界性大变革的世纪,这种世界性的变革为了解决20世纪的现代化所造成的生活世界与制度世界的分裂、异化的状态,构筑具有“公共世界”性质的全球范围的社会结构。在现在的国际环境中,美国以及追随美国的国家群体崇尚物质实力,希望通过外在的、强制的力量来改变世界的构成,达到世界变革的目的。而我们追求的是一种东方思想中有关“理”、“气”、“场”等理念的连带与实践,通过激发与运用内在的能量来应对变革世界的挑战。
展开
目录
导言
一、东亚公共哲学的开展
二、东亚思想传统中的“公”与“私”
三、西方政治思想中的“公”与“私”
“公私领域新探”研讨会开幕致词(一)
“公私领域新探”研讨会开幕致词(二)

第一部分 东亚公共哲学的开展
以“活私开公”的公共哲学构筑“世界-国家-地域”之共働型社会结构
一、活私开公、公私共媒的公共哲学
二、作为“世界-国家-地域”公共世界的共慟构造
三、问题现状与基本课题

试论东亚地区的“世界-地域”性:公共哲学的构想
一、超越鄂兰与哈伯玛斯的理论模式,提倡三元论的理论体系
二、“世界-地域”性公共哲学的理念
三、应答性(responsive)、多元性(multidimemsional)、责任性(responsible)是理解“自己-他人-公共世界”的思想基础
四、从世界-地域性的视点出发,试论近代日本公共哲学
五、东亚公共哲学对“和”的话语的解构与重构

重建东亚社会公共哲学的反思与设想
一、东亚社会公共哲学理念之特色
二、重建规范性公共哲学之理论前提
三、理性主义的逻辑阐明之方法论

华人世界发展公共哲学的意义
一、“公共哲学”概念的起源
二、日本的公共哲学运动
三、公共哲学在中国与华人世界

第二部分 东亚思想传统中的公与私
东亚中的“公共”概念——历史源流与展开
一、从“共”到“公共”——中国唐代以前
二、理学以后之“公共”概念
三、西洋的冲击与“公共”概念
结论

东亚近世儒者对“公”“私”领域分际的思考:从孟子与桃应的对话出发
一、引言
二、中国古代思想中“公”“私”概念的发展
三、东亚儒者对“公”“私”领域关系之看法:以《孟子?尽心上?35》的解释为中心
四、结论

日本中古的居民、移民与公共性
“公共”的形成与近世日本思想
一、“公共”问题与近世日本
二、近世日本有关“公共”的言论
三、结束语
“气”的公共性:崔汉绮气学政治论中的“公”与“共”

序:作为“气”的公共性的描述
一、气学和作为“气”的公共性的形成背景
二、气的运化和公共性
三、政治论中的公共性
结语

第三部分 西方政治思想中的公与私
公与私:划界问题的归属问题
公共领域与民主共识的可能性
自由主义正义观真的可行吗?对自由主义“公优于私”理想之批判
一、个人的与政治的
二、驱使少数人遵行自由主义正义观
三、驱使多数人遵行自由主义正义观
资本主义社会中的良善生活是私人事务吗?——对国家中立性的批判
人名索引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