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落樱的美学
(1)本土感觉
春夏秋冬,一年四季,开不败的鲜花,落不尽的红叶。
对日本人而言,花开花落不仅是季节的转换,更重要的是心绪的转换。日本学者西山松之助写过《花——通向美的活动和日本文化》一书,里面就对花作了意象性的描述,诸如:盛开的花、观赏的花、迎客的花、送别的花、供品的花、悲伤的花、喜悦的花、夜之花、恶之花、花嫁、花婿、花道、花形等等。从花里看出优雅、恬静、色涩、风骚、情调,这是日本人才有的“花文化”。日本人的季节感首先就是表现在“花情”上。
而在令日本人陶醉的大自然里的千枝万花中,樱花则更具人格化的特征。看似其貌不惊,含蓄温雅的一枝樱花,竟能影响和左右一个民族的思绪和心向的,那也只有这个国家了。
若人问起大和心,满山樱花映朝晖。
江户时期的国学大师本居宣长,代表全体日本国民吟出了这两句诗。
日本有句谚语:
花为三月好,菖蒲五月艳。
这里的“花”已经是指樱花了。但在奈良时期(710-784)日本人赏花一般是指梅花而言。《万叶集》中咏梅歌有118首,咏樱歌只有42首。比如广濑旭庄的《梅花》诗:
悄悄独醒临碧津,花中渠是屈灵均。
静边乘夜飞幽魄,梦后闻香失美人。
何逊扬州二分月,林逋湖上一枝春。
此心如水休相妒,东帝枉教风雨频。
梅花被赋予了高洁的人格特征。此外,后人在评价《万叶集》总体精神倾向时,干脆用了“忠怨尤霹雳,诚感唯梅花‘’的句子。当时盛唐之风悄然吹进贵族的庭院。梅花和唐诗,成了贵族品玩中国文化的一种时髦。730年正月,九州大宰府的大伴旅人的庭院中,举行了一场名为”梅花之宴“的酒筵。7位正客、主人和24位从客,每人咏颂一首梅花歌,仿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做序结集,可见其雅兴。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