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古希腊人的享乐主义
古希腊人追求什么样的人生理想,性爱在生活中占什么样的位置?综合许多古希腊的哲学家、文学家的论述所传播的观念,古希腊人第一是追求健康,第二是重视性爱享受,第三是追求美。
如果来分析这三者的关系,显然性爱是其中的核心内容。因为古希腊人总是将美和性爱联系在一起的,而健康则是一个必要条件,有健康才能享受性爱之乐。
这方面的论述真是连篇累牍。例如,古希腊的大诗人泰奥格尼斯就把健康作为人生的最大幸福,接下来的最大乐趣就是“能获己所爱”,这反映出古希腊人心目中的一种理想。亚里士多德也说,这一愿望已被刻在德尔菲的勒托神庙的门庭上。古希腊有个伟大的改革家、政治家梭伦,他也认为快乐地享受生活是人生应当追求的一种财富,其他许多名流学者如品达罗斯、巴克基利得斯和西摩尼得斯等人也都完全赞成他的这一观点。
明确以上这一点对了解希腊文化十分重要。享乐主义可以说是古希腊文化的核心,享乐主义就是快乐地享受人生,特别是享受性爱的乐趣,古希腊的文学艺术、风俗习惯、思想观念等等几乎无不直接、间接地与此有关。古希腊人最根本的性格就是追求性和美的享受,这种追求虽然没有普遍演变为像古罗马人那样的兽欲,但是在社会生活中处处都可以看到这方面的烙印,他们的生活全貌(不仅是他们的私生活)完全体现了-一种令人欣喜若狂的情欲信念。
将人生享乐视为生活中的唯一目标,其本身就代表幸福,这已成为古希腊一派哲学思想的格言。这种哲学思想的创始人是亚里斯提普,他根据阿特纳奥斯的理论思想提倡“用豪华的服饰和爱的享受”来美化自己。音乐家亚里斯多塞诺斯的著作《阿契塔的生平》中,波利艾科斯是狄奥尼西奥斯派往塔伦通的一名使节,他大肆鼓吹享乐主义的生活方式说:“人的本性要求我们将享乐作为生活的准则,肉体上的最佳享受是每一个聪明人的目标,而压抑肉体的愿望既不聪明,又没有幸福,它只能说明这样做的人对人性的特点和需要显得完全无知。”
希腊神话是历史上非常著名、影响巨大的文学作品,神话除了反映出人类生活和人们对生活理想化了的追求,还反映出人们对生活的态度。希腊神话中有众多的天神和错综复杂的关系,这些天神和仙女过着优哉游哉的生活,其主要生活内容就是谈情说爱,男神对女神实施性诱惑,然后同床共枕。这种状况正是古希腊人所追求的理想化的生活境界。
例如,早在“荷马史诗”时期,赫拉为了使自己能够帮助急难中的希腊人,决意不惜利用淫荡手段对自己的丈夫宙斯施行魔法。她精心梳妆打扮自己,还寻找借口向阿佛洛狄忒借用情爱与渴慕的魔法腰带,因为它能征服所有的天神和世间的一切人。阿佛洛狄忒听命于这位高贵的天上女王,从胸前解下绣花腰带,那里面蕴藏着诱惑魔力,以及爱情、渴慕和甜言蜜语等一整套能使聪明人失去理智的骗术。随后,尊贵的女神立刻去寻找睡神许普诺斯,请求他在她享受宙斯的情爱之后催宙斯入眠,好让她能够腾出手来帮助希腊人。
许普诺斯大吃一惊,断然拒绝这位女神的危险要求。直到女神发誓许诺给他一个美惠女神作为报答时,睡神这才答应。他和赫拉女神一道前往伊达山,宙斯就在这座山的高处俯瞰希腊人和特洛伊人作战。许普诺斯变成了一只鸟,落在一株高大挺拔的冷杉树上,等待宙斯和赫拉做爱的结束。仅做爱这一幕,荷马就用了60多行诗句来加以描写。
赫拉编造出种种理由说明自己为什么打扮成这个样子,而且故意说要前去办理一件很重要的事,从而达到撩拨这位天神情欲的目的。宙斯终于被她的美色搅得神魂颠倒,他告诉赫拉说,他从来没有被女人弄得像今天见到她的时候这么激动。接着,他用最自然朴实的语言向妻子列举了一大堆的女人名字,她们曾经躺在他的怀里,却不曾使他像今天这么兴奋。
宙斯渴望与赫拉双双立刻就地躺下享受交合的欢乐,赫拉却表示反对,说他们可能会被哪一两位天神窥见。所以她提议和他一同回到奥林匹克宫殿里的那张新婚床榻上,以遂他的心愿。
宙斯这时回答她说:“你不用担心哪位天神或凡人会看见我们。我会布下一团金雾,稠匝浓密,罩住我俩,连赫利俄斯也别想看穿,即使他有那双谁都无法企及的灼灼目光。”说罢,他搂起妻子,紧紧地拥在怀中。在他们俩的身下,神圣的大地催发出鲜嫩、葱绿的芳草,有藏红花、风信子和挂着露珠的三叶草,厚实松软,将他们托离地面。他们这么躺着,四周罩起金色彩云,晶莹的露珠洒向地面。就这样,这位众神之父被睡眠和爱情所征服,安详地躺在伽耳伽罗斯峰巅,享受性的快乐。
如果说《伊利亚特》第十四卷中的这一幕是一首情爱至上的赞歌,带着不言而喻的质朴和无与伦比的诗情画意,那么,《奥德赛》中的一幕就是赞扬性爱能战胜一切的典范。例如描写阿佛洛狄忒与年轻力壮的美貌战神阿瑞斯双双沉湎于那种全然不法却更加甜蜜的偷情窃爱行为,从而使她的瘸腿丈夫、无名小辈赫菲斯托斯戴上绿帽子。然而,这个受骗的丈夫非但没有忍气吞声地掩盖这一丑闻,反而召集所有的天神前来观看这一妙趣横生的场面——两位情人赤裸裸地紧抱在一起,在人们色迷迷的眼光下暴露无余。荷马用这些诗句来结束这一做爱场面的描述:“宙斯之子尊贵的阿波罗对赫尔墨说道:‘赫尔墨,宙斯的儿子,引路和赐福之神,你是否真的愿意身戴坚固镣铐与美女神阿佛洛狄忒同床共枕?’接着引路和斩魔之神回答道:‘但愿此事降临,尊敬的射弓之神阿波罗,即使有三倍于此的枷锁将我牢牢捆绑,即使你们诸位天神和全体女神在一旁观看,我也愿意同美女神阿佛洛狄忒同床共眠。’经他这么一说,众天神中又响起了一阵笑声。”
这里没有半句责备之辞,只有欢乐的诙谐打趣,和对忠实婚姻的嘲弄和讥讽。爱神为芸芸众生安排的整个做爱情节是一曲赤裸裸的毫不掩饰的情欲赞歌。
以上这种描写,人们认为是理所当然的。古希腊的著名诗人西摩尼得斯在《古希腊抒情诗》中公开问道:“天神的生活中如果没有性爱有可能幸福吗?没有性爱的神圣天神的生活不是也不值得羡慕吗?”史学家墨格克莱得斯指责有些诗人过分强调希腊民族英雄赫拉克勒斯一生的劳碌与贫穷,他指出赫拉克勒斯在与人类交往的过程中在肉体上得到了最大的享乐,娶过许多女人,而且和不少未婚女子生下了孩子。墨格克莱得斯认为,这才是生活的真实。
由此可见,生活中的享乐主义实在是古希腊文化的内涵,这一点和中国文化有相当大的差异。在中国古代,尽管圣贤也提出过“食色性也”,“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尽管有“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千钟粟”这样把物质生活和性生活的满足作为人类追求的两大目标,可是很少公开宣扬把性爱作为生活的一个主要内容,很少提倡享乐就是生活的主要目的。相反,更多的是提倡勤俭、克己,甚至提倡苦行。在中国土生土长并产生很大影响的道家文化,虽然不排斥甚至还提倡性修炼,但是这不是为了享乐,而是为了养生。一旦道家的“合气之术”被统治阶级利用来作为享乐之道以后,道家文化就开始衰落了。在这种文化的影响下,“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成为一种生活准则,成为一种生活中追求的高尚境界。宋代中期以后流行的程朱理学及其倡导的“存天理,灭人欲”,更是把人性推向一个极端荒谬的状态。在这种文化的影响下,古人总认为英雄人物是没有七情六欲的,像赫拉克勒斯这样,在中国古代根本成不了英雄。即使圣贤们有些风流韵事,后人也要“为尊者讳,为贤者讳”,这种思想可以说一直影响到中国现代。至于中国古代记载中的一些菩萨、神仙,完全是没有七情六欲的,甚至都没有性别差异,不分男女,全是中性。例如如来佛是男是女呢?观世音是男是女呢?都是又都不是,他们是“非男非女,亦男亦女”。也许,只有八仙中那个风流道士吕洞宾,是例外中的例外。
因此,对中国人来说,很可能对古希腊人的享乐主义难以理解。对此,德国历史学家、研究希腊文化的专家利奇德说:“这无疑是个与众不同的民族,因为他们将享乐视为人生的根本,而且懂得如何将它融合于更高层次的伦理观念中,从而创造出人类必将永远钦佩羡慕的一种文化生活。”
然而,似乎也不能对崇尚享乐的古希腊文化做全盘否定。古希腊当时还处于奴隶社会,它的文化也不可避免地打上了阶级的烙印。赫拉克利德斯·本都库斯是柏拉图的学生,他本人也是一个著名的哲学家,他曾写过《论肉体享乐》一书,其中有许多章节流传后世。他在这本书中肯定地表明生活中的奢华享乐,尤其是酒色淫逸,是统治阶级的权利,而辛苦劳作则是注定要落在奴隶和贫苦人民身上的命运。他还认为一切骄奢淫逸的酒色之徒都是品格优秀、心胸开阔之辈,所以值得备受尊敬。
这种观点显然是为奴隶主的压迫与剥削贴金了。
赫拉克利德斯·本都库斯不过是奴隶主的一个代言人,对统治者来说,享乐思想表现得更加赤裸裸。例如,有个国王说:“我是一位国王,而且生来就是国王。我每天就是吃吃喝喝,玩女人。因为我懂得人的一生很短暂,而且多变,多有灾难和痛苦。我也知道自己死后留下的财产会被别人拿去。为了这个缘故,我始终就像这样吃喝玩乐,从不虚度时日。”
在安喀奇尔城有个国王的纪念碑,碑文写道:“萨登拿帕勒斯,安那辛达拉克斯的儿子,在一天之内攻破安喀奇尔和塔塞斯两座城。吃!喝!嫖!因为其余万事皆空。”
泰奥彭波斯在《古希腊史论残篇》中这样记载第勒尼安上层家庭的生活:
当他们跟亲戚或朋友在一起的时候,通常的规矩是这样的:当大家酒后上床睡觉的时候,用人们会把一些上等的妓女漂亮的男童和女人送进来,而让灯继续亮着。当他们自己玩够了之后,就去叫来一些年轻力壮的男子,让他们跟这群妓女娈童或女人厮混。他们将性爱与交媾视为神圣。他们有时候还互相观摩,不过在多半情况下会把床架上的帘子放下来。他们虽然十分喜爱女人,但是他们精心保养自己的身体,修理每一根多余的毛发。在第勒尼安人中间有许许多多像发廊一样的店铺和功夫到家的师傅,人们来到这些店铺里,让师傅在他们身上的任何部位做任何方式的修理,而对那些过路人的观望根本不屑一顾。
这是古希腊享乐主义文化阴暗的一面,显然,这是历史的污秽。
第二章 原始性崇拜
在人类进化过程中,任何民族都经历过性崇拜的阶段。这是人类很初始的心理进程,是性文化的发源。人是从动物进化而来的,在人的身上还保存着与动物相同的本能,即饮食和性两大基本生活需要。但是人类不是光从本能出发来做事的,人类对自己的行为,还有认识、有思考,这就是文化。人类的性行为实际上就是“本能+文化”。
人类的性文化从性崇拜开始,古希腊如此,古代中国也是如此。
他们把性神化了
几百万年来,人类在不断地和自然界做斗争的过程中求生存,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对周围的许多现象产生了认识。他们看到有些自然现象给他们带来享受和快乐,而有些自然现象则给他们带来祸害和不幸。于是他们就从Why和How两个方面进行探索,Why就是为什么要这样,How就是怎么做、怎么控制才能对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有利。这些意识在人类的童年时期是十分幼稚和蒙昧的,但是它却在人类历史上逐渐亮起了文明的曙光。人类的知识、观念、文化等等都是由此而生。
在这方面,一种是在生产过程中获得的驾驭自然力的知识,例如撞击燧石可以生火,火可以燃木,从而可以取暖、烧熟食物、驱赶野兽等。这些知识以积极的经济因素为基础,是人类生产和生活实践活动中能动性的反映。可是,当时人类低下的生产能力和智力发展水平,还不可能对许多自然现象得出合理的解释,例如太阳为什么会光照大地,为什么有吓人的电闪雷鸣,树木为什么会开花结果,人为什么会衰老死亡等等。在性问题上则主要有三个问题不能理解:一是人为什么有性欲、性冲动,二是性交怎么能产生高度的快感,三是女人的肚子里怎么会钻出个孩子来。中国古书上所说的“男女相视,彼何凹,我何凸?以凸试凹,甚觉美快”即其中的问题之一。由于不能科学地、合理地解释这些现象,就产生了许多错误的、幻想的观念,精灵、神、魔力等就是这种幻想观念的重要内容。这些错误的、幻想的观念,是以消极的经济因素作为基础的,是原始初民对自然界的软弱无力和依赖性、被动性等消极方面的反映。
这些幻想,实际上是把许多自然现象人格化、社会化了。人们以自己的经验、心理和行为,来判断自然界的许多现象,于是给自然现象附加以意识,把它看作是有意识的实体活动。例如,原始初民把带来快乐和好处的自然现象看成是善神,把带来祸害的自然现象看成是恶魔,把有时会带来好处、有时会造成灾害的自然现象看成是喜怒无常的神灵。对这些善神、恶魔或性格捉摸不定的神灵,人们都无能为力,只能祈求它、崇拜它、讨好它,希望它们多赐福,少降祸。
费尔巴哈对这一过程的分析十分深刻,他说:“人本来并不想把自然和自然分开,因此也不想把自然与自己分开;所以他把一个自然现象在他自己身上所激起的那些感觉,直接看成是对象本身的形态。有益的、好的感觉和情绪,是由自然的、好的、有益的东西引起的;坏的、有害的感觉,像冷、热、饿、痛、病等,是由一个恶的东西,或者至少由坏心、恶意、愤怒等状态下的自然引起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