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社会心理学精要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1145579
  • 作      者:
    (英)理查德?克里斯普(Richard Crisp),(英)里安农?特纳(Rhiannon Turner)著
  • 出 版 社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8
收藏
作者简介
  理查德·克里斯普(Richard Crisp),英国肯特大学心理学教授,牛津大学实验心理学学士,主要研究兴趣为社会心理学,2001年获英国心理学会Outstanding Doctoral Research Contributionsto Psychology奖,2006年获英国心理学会Spearman Medal奖。
  里安农·特纳(Rhiannon Turner),英国牛津大学心理学博士,伯明翰大学心理学博士后,主要研究领域为群体关系。
展开
内容介绍
  心理学研究主要分为美国、欧陆、英国三大流派,本书带有鲜明的英国流派风格,按照个人成长经历,从我们怎样认识到自己的存在,怎样认识外界、怎样形成对周围人与事物的看法、怎样区分自己人与外人、怎样生活中受到社会规范的影响、为什么会对一些人产生偏见、为什么有时会失去控制、为什么会展现自身好的一面、为什么需要他人、以及影响我们终生的关系是个大的方面,介绍了社会心理学的核心概念、理论、研究方法和最新研究成果。本书适用于研究心理学的读者阅读。
展开
精彩书摘
  生物侵犯论
  生物学理论认为,从基因上来说,人通常都具有侵犯性。这里我们介绍两种认为侵犯是先天倾向的观点——心理动力论和进化论路径。
  心理动力论
  心理动力论盛行于20世纪初,它认为人们具有两种内在但对立的本能:生本能(Eros)和死亡本能(Thanatos)。弗洛伊德(Freud,1930)指出,尽管死亡本能最初导致了自我毁灭行为,但它随后又会调整方向,由原来的指向自我,转而作为侵犯行为指向他人。人们相信,侵犯行为是体内的紧张自然蓄积的结果,这一紧张最后必须被释放出来以重新建立平衡。尽管这一观点很有创意,但却鲜有现实证据支持。
  进化论路径
  进化社会心理学家宣称社会行为是长期进化形成的,并会世代传递(Simpson&Kenrick,1997)。这一路径的支持者指出,某一社会行为之所以存在,是因为要保证个体的基因能存活得足够长久,以传递给其后代。运用侵犯来保证基因的存活,在动物身上表现得尤为明显:雄性之间相互争夺配偶权,捕猎食物以保证生存,雌性则与入侵者战斗以保护幼崽。人类的侵犯行为也可用来保卫社会和经济利益。比如,一个野心勃勃的商业经理可能会为保卫既有位置或获得提升而与其同事争吵。不过,这种观点存在两个明显的问题。第一,它本身很难提供支持性论据,因为进化倾向既然是经历上千年发展而来,这就使其很难用实验室的短期实验加以验证。第二,我们人类不仅仅为了保卫自己和后代而具有侵犯性。事实上,正如我们稍后将在本章看到的,人们有时也会表现出对最亲近亲属的侵犯性,而不是侵犯他人以保护亲属。对侵犯行为的这些例子作出解释,对进化取向观点来说是一个真正的挑战。社会侵犯论
  根据社会心理学家的观点,我们生存的社会背景也能解释侵犯行为。当然,这些理论并不否认我们人类经常有一种表现侵犯性的普遍生物学倾向。然而,他们更关注于社会环境如何塑造这些倾向。
展开
目录
前言
第1章 自我
自我觉知
自我觉知的发展
自我觉知的神经基础
自我觉知的暂时性差异
自我觉知的长期差异
自我知识的组织
自我概念维持论
自我比较理论
个体比较理论
群体比较理论

自尊
自尊的发展
自尊的影响
自我动机
自我提升
自我和认同的文化差异
个体主义和集体主义
双文化主义(二元文化主义)
总结

第2章 社会认知
社会推断
朴素科学家
归因理论
作出归因
对应推理论
归因偏差
认知吝啬鬼
启发式
被驱动的策略家
社会范畴化
基本原则
我们为什么要范畴化
我们何时范畴化
范畴化的结果
双过程论
总结

第3章 态度
态度形成
最简暴露
联想学习
自我感知
功能性路径
态度和行为
态度一行为关系的决定因素
计划行为论
合理行动与自发性
态度改变
认知失调
劝说
总结

第4章 群体过程
群体
什么是群体
实体性
群体生产力
社会促进和社会阻碍
对于促进和阻碍的解释
社会懈怠
领导
什么造就了一位领导
领导风格
关于情境与风格的理论
总结

第5章 社会影响
社会规范
规范的发展
从众
阿施的从众实验
解释从众行为
调节从众行为的因素
社会影响对社会规范的作用
少数人的影响
一致性与信心
少数人怎样施加影响
服从
米尔格莱姆的服从研究
解释服从
服从的决定因素
社会影响论
总结

第6章 偏见
偏见:旧的和新的
偏见、歧视和群际偏差
种族主义
性别偏见
偏见上的个体差异
权威主义人格
社会主导取向
偏见与自我调节
群际理论
谢里夫的夏令营研究
最简群体范式
降低偏见
接触假设
共享内群认同模型
交叉范畴化
总结

第7章 侵犯
侵犯理论
生物侵犯论
社会侵犯论
以个人为中心的侵犯性决定因素
性别差异
人格
酒精
以情境为中心的侵犯性决定因素
物理环境
社会弱势
文化影响
去抑制
去个体化
去人性化
社会中的侵犯形式
家庭暴力
性侵犯
恐怖主义
总结

第8章 亲社会行为
什么是亲社会行为
亲社会行为的起源
进化观点
社会规范
榜样
以情境为中心的决定因素
拉塔内和达利的认知模型
旁观者冷漠效应
皮利亚文的旁观者计算模型
以知觉者为中心的决定因素
人格
才能
心境
移情-利他假设
助人的性别差异
以接受者为中心的决定因素
相似性
群体资格
吸引力
对不幸的责任
接受帮助
总结

第9章 亲和与吸引
亲和
我们何时亲和、为什么要亲和
亲和的个体差异
亲和与亲和作用的问题
社会焦虑
人际吸引
以目标为中心的吸引力决定因素
外表特征
与自己的相似性
互补性特征
互惠
以感知者为中心的决定因素
总结

第10章 友谊与爱情
友谊
社会渗透论
友谊的性别差异
爱情关系
爱情的类型
关系满意度与承诺
关系满意度
是什么决定了一种关系能否存续
总结
参考文献
词汇表
译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