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会面礼仪规范
第一节 称呼
称呼,通常指的是人们在日常交往中所采用的称谓语。在人际交往中,选择正确、适当的称呼,反映着自身的教养、对对方尊敬的程度,甚至还体现着双方关系发展所达到的程度和社会风尚,因此对它绝不能疏忽大意,随便乱用。
根据社交礼仪规范,选择正确、适当的称呼,通常有以下三点应当注意:
其一,要合乎常规。
其二,要照顾习惯。
其三,要入乡随俗。
与此同时,还应对生活中的称呼、工作中的称呼、外交中的称呼、称呼的禁忌等准确掌握,并认真予以区别。
一 生活中的称呼
在日常生活中,对他人的称呼应当亲切、自然、准确、合理,切切不可肆意为之。
(一)对亲属的称呼
人们对亲属的称呼,往往有常规与特例之分。
1.常规
亲属,即与本人直接或间接拥有血缘关系者。在日常生活中,对亲属的称呼业已约定俗成,人所共知。例如,父亲的父亲应称为“祖父”,父亲的祖父应称为“曾祖父”,姑、舅之子应称为“表兄”、“表弟”,叔、伯之子应称为“堂兄”、“堂弟”,大家对此都不会搞错。
对亲属的称呼,有时讲究亲切,并不一定非常标准。例如,儿媳对公公、婆婆,女婿对岳父、岳母,皆可以“爸爸”、“妈妈”相称。这样做,主要是意在表示自己与对方完全“不见外”。
2.特例
面对外人时,对亲属则可根据不同情况采用谦称或敬称。对本人的亲属,应采用谦称。称辈分或年龄高于自己的亲属,可在其称呼前加“家”字,如“家父”。称辈分或年龄低于自己的亲属,可在其称呼前加“舍”字,如“舍弟”。称自己的子女,则可在其称呼前加“小”字,如“小婿”。
对他人的亲属,通常应采用敬称。对其长辈,宜在称呼之前加“尊”字,如“尊兄”。对其平辈或晚辈,宜在称呼之前加“贤”字,如“贤侄”。若在其亲属的称呼前加“令”字,一般可不分辈分与长幼,如“令堂”、“令郎”。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