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的和谐精神
五
孔子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又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论语.八佾》)这两段话似点明了文质协调、情理平衡的古典和谐是《诗经》的审美特征。质多文少则易粗野世俗,而文多质少则流于浮丽乏实,文质并举,协调均衡,才是一个君子的形象,这虽是对人而言的,但对诗文艺术同样适合,可以看作内容(质)与形式(文)、思想与艺术素朴的和谐统一。
首先是艺术内容的和谐。艺术内容主要是主体之情与客观之理的和谐统一,理以节情,情以融理,情理均衡,无过激之偏。孔子说“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不只适用于《关雎》一篇,对整个《诗经》也是恰当的。当然《诗经》中也有“金刚怒目”之篇,但总体上是“平和”的。喜怒哀乐七情六欲皆可自由地抒发,但喜不疯狂,乐不过分,怒不剑拔弩张,哀不悲恸伤己。这也成为中国古代艺术的一大特点。
其次,情理内容的和谐同时要求语言、形式的和谐。随着生活、艺术内容的发展,《诗经》的语言也日益丰富多彩。不但人伦社会,而且鸟兽草虫也越来越多地被人们所认识,孔子说学诗不但可以“迩之事父,远之事君”,而且可以“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论语·阳货》)。据有的学者初步统计,《诗经》中出现的动植物种类繁多,其中有谷类24种,蔬菜38种,药物17种,草有37种,花果15种,木43种,鸟40多种,兽40种,马的异名就有27种,虫37种,鱼16种。可见语言已相当丰富,而流传至今仍活在人们口语中的也不少。诸如“晏尔新婚”、“天作之合”、“尸位素餐”、“秋水伊人”、“惩前毖后”、“高高在上”已成为人们常用的成语了。句式是语言的结构形式,《诗经》以四言为主,大体适应于古代艺术内容的需要。但根据内容的变化,《诗经》也不拘于四言体,而是从一言句到八言句,不断变化。如《缁衣》有一言句,《祈允》有二言句,《权舆》、《采苓》、《椒聊》、《君子于役》有三言句,《绸缪》、《扬之水》有五言句,《伐檀》五、六、七、八言句都有。这多种句式的结合,使《诗经》的语言形式与内容更加协调。韵律是古代诗歌语言的特色之一。《诗经》中有双声、叠韵之变,押韵也复杂而有序。从全诗看,大部分为隔句押韵,但也有句句押韵和顶真换韵的。按《诗经韵读》(王力著)去读《诗经》,其音乐之美是和谐悦耳、优美动听的。而这些韵律的变化与心理的起伏是相一致的,情感波动与语言音律融合为一。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