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现代人文:中国思想?中国学术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208082205
  • 作      者:
    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编
  • 出 版 社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8
收藏
内容介绍
    创新不仅体现了解放思想的实质,而且是解放思想的起点和基础。在人的认识过程中,思想解放需要观念创新做先导。观念更新可以推进思维创新,并进而推动思想解放。观念对思维创新的作用主要表现为:(1)启发思考的作用。平时所谓要“敢想”、“开动脑筋”、“勤于思考”,说的就是用观念推动人们去思维。科学的观念可以促使人们去想问题,“愿意去想、敢于去想”。而如果思想僵化,陈旧观念发挥作用,则会成为思想懒汉,思维停滞。(2)突破思维定势的作用。人的思维方式具有习惯性,自发性,遇到新问题会不自觉地沿用以往经验,沿袭习惯的思路去寻求答案,这是一种思维定势。思维定势阻碍人们寻找和探索新的思维方法,限制着人们的思维空间,对创新思维是不利的。科学观念能帮助人们增强思维的主动性、创新性,帮助人们突破思维定势。
展开
精彩书摘
    所谓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①解放思想的目的,在于突破既成的框框,破除本本主义,以更好地尊重实际,尊重客观规律;解放思想的内容,在于不拘泥于现成结论,敢于依据变化了的实际和具体时空条件作理论创新。创新体现了解放思想的实质,是解放思想的起点和基础。
    首先,解放思想体现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创新性原则。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必须因事因地制宜,即,普遍的理论必须与具体条件下的具体情况相结合,而共性与个性的这种结合,正是一种创新。表现为:不拘泥于普遍理论的一般结论,依据特殊规律提出新理论,以丰富普遍性理论的一般性原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各国民族特色道路相结合,以形成马克思主义的民族特色,就是一种创新。这种创新是对本本主义的突破。如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所说:“必须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完全地恰当地统一起来,就是说,和民族的特点相结合,经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有用处,决不能主观地公式地应用它。”②
    其次,解放思想体现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开拓性原则。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必须从发展着的实际出发。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是历史的、动态的结合。科学理论既要尊重客观实际,又有一定超前性,包含着预见事物发展趋势和必然规律的内容,显示出认识主体从有限中把握无限的开拓.I生功能。解放思想,正是这种开拓性功能的体现。
    创新不仅体现了解放思想的实质,而且是解放思想的起点和基础。在人的认识过程中,思想解放需要观念创新做先导。观念更新可以推进思维创新,并进而推动思想解放。观念对思维创新的作用主要表现为:(1)启发思考的作用。平时所谓要“敢想”、“开动脑筋”、“勤于思考”,说的就是用观念推动人们去思维。科学的观念可以促使人们去想问题,“愿意去想、敢于去想”。而如果思想僵化,陈旧观念发挥作用,则会成为思想懒汉,思维停滞。(2)突破思维定势的作用。人的思维方式具有习惯性,自发性,遇到新问题会不自觉地沿用以往经验,沿袭习惯的思路去寻求答案,这是一种思维定势。思维定势阻碍人们寻找和探索新的思维方法,限制着人们的思维空间,对创新思维是不利的。科学观念能帮助人们增强思维的主动性、创新性,帮助人们突破思维定势。
展开
目录
前言
优秀论文
成己与成物——意义世界的生成
从“精神鸦片”到“社会资本——改革30年中国宗教的变迁
从创新看新一轮解放思想
核心价值体系:社会资本的支撑性要素
天人合一:意义与争论——地震灾后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新思考
论幸福的多维视角及其意蕴
人文精神的张扬与当代法治、社会公平的思想基础
中国人文思想史上的六次启蒙——兼论周代是中国思想史上“‘人’的觉醒”时期
伊罗生、《中国论坛》与中国民权保障同盟
现实的抉择:近代中国反倾销法规的历史命运
近代上海港临港集聚形成的机制
王元化的《文心雕龙》研究——有情志有理想的学术
改革开放30年与中国莎学事业的发展
汉藏二族,血肉相连——生物学与语言学的视角
新世纪的语言环境和上海话的变化
消极补偿:中国特色的艺术观念和艺术实践
礼仪之邦为何被妖魔化——文化战略与翻译进程思考
观念变革推动高等教育体制的变革
中国基础教育发展中问题的反思与前瞻
语言应用的国家战略与汉语教育的历史思考
新国富论:农民工教育发展是基本的国家利益,是中国未来的国富源泉

人选论文摘要
核心价值体系的哲学意蕴
论道德权利与劳动关系的和谐——新《劳动合同法》的伦理意义解析
论公平与效率的价值观基础与实践原则
论推动马克思主义思维方式中国化
《大学》和《政治自由主义》之间
道家和平思想研究的当代视界
中国古代传统和谐思想及其现代意蕴
“无君子则天地不理——一苟子“心与道”关系片论
继承发扬传统道德,建设和谐社会
和谐社会与上海城市软实力的构建
文化复兴视域下的和谐与现代化
人的全面发展视域中的生态文明建设
改革开放30年中西哲学比较研究的发展历程
中国技术系统的价值选择研究
现代领导思维的创新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应用研究
对市场体制下信仰重构的思考
全球化与“藏天下于天下——试析全球化时代中国战略文化重塑的一种路径
莫尔的乌托邦不是空想世界——莫尔理想政治观评述
角斗娱乐的现代启示——关于“古罗马角斗士”议题的系统评价
中共党史上“阶级”概念的演变
对中国近代思想家解决我国人口过剩问题方案的述评
上海三四十年代流行歌曲成因发展概述及其历史价值研究
20世纪50年代京剧史探微
近代上海穆斯林商人的特征与文化贡献
伟大的转折是如何实现的——论邓小平对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贡献
略论语言接触与文自转型
文化批评的当代转型与文艺学的学科重建
“朋一友”的词源学和现象学释义
内涵、外延与汉语修饰成分的标记隐现
用异端向正统挑战的阿多诺
审美批评的限度与可能——从批判理论看当代审美批评的建构
论广东土地革命时期含“主义”的词汇
伪满洲国的“附逆作品
《祖堂集》助动词研究
永恒的艺术魅力全面的艺术感受——从琵琶演奏入手新解《琵琶行》
中国当代小说中的复调创作
回望20世纪末期中国电影美学
论中国电视剧的学术身份
影像文化弥漫全球的时代——中国人文影像发展面临的境遇
消费文化视域下的话剧市场热点剖析
唐五代北宋绘画与词
儒家德育范式的理论建构
论大学的精神:保守的勇气
我国学费的变化趋势与对策分析
“预设与生成活动中师幼互动”现状调查报告
游学——大学教育中的轻骑兵
美国高等教育布局的特点与启示
都市教育与乡村教育
生命哲学视野下对儿童死亡教育的反思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