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图解宗喀巴:讲述“第二佛陀”的故事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00477843
  • 作      者:
    迦色编著
  • 出 版 社 :
    南海出版公司
  • 出版日期:
    2008
收藏
编辑推荐

  藏传佛教伟大的改革家、显密佛法的集大成者,被誉为“第二佛陀”、文殊菩萨的化身。
  他所创立的格鲁派占据着藏传佛教的统治地位,600年来兴盛不衰,影响遍及海内外。
  丰富翔实的历史故事、精心设计的手绘图表,让您在轻松的阅读中契入佛法的妙理。
  宗喀巴(1357—1419年),是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开山祖师,14世纪伟大的思想家、宗教改革家、显密佛法的集大成者,被世人尊称为“第二佛陀”、智慧文殊菩萨的示现化身。在住世的63年间,宗喀巴大师广行参访名师、融通显密、收徒传法、讲辩著述、实修亲证、创建寺院、弘扬纯正佛法的事业。他所创立的格鲁派,以严持戒律、先显后密次第修行的谨严宗风,600年来兴盛不衰,成为藏传佛教最重要的教派。
  《图解宗喀巴:讲述“第二佛陀”的故事(2012全新图解)》综合了各版宗喀巴传记对于大师生平的记述,并参阅了大师最重要的两部论著的各种译本,力求为您讲述一段最精彩传奇的佛教历史,展现一个最鲜活饱满的宗喀巴大师形象。同时,本书一改以往宗喀巴传记语言深奥、宗教色彩浓厚的风格,运用数百张精心设计的手绘插画和图表,为您形象解构抽象难懂的密教精义;并特别提供十几幅故宫博物院珍藏的、与宗喀巴大师相关的唐卡瑰宝,让您在轻松阅读的同时获得对宗喀巴大师的更加直观的认识。




更多精彩图书请查看紫图品牌店京东商城官网专卖店:



展开
内容介绍

  西藏佛教经历了前弘期和后弘期的发展,至14世纪末,各教派再次呈现出戒律废弛、显密相争的颓废景象。
  1357年,宗喀巴大师诞生于青海省湟中县。他16岁离开家乡,远赴西藏求法.从此力挽西藏佛教之颓风。理论上,大师以阿底峡尊者开创的噶当派学说为依据,兼容西藏其他教派的经典教义,形成一种显密兼备、完整无缺的独特学说;戒行上,大师将象征严持戒律的黄色僧帽戴在头上,主张复兴戒律,整饬了寺院僧人腐化堕落的流弊。1409年,宗喀巴大师创立了西藏佛教史上影响最大的教派——格鲁派。该派以严持戒律、先显后密次第修行的谨严宗风,600年来兴盛不衰,法脉传承至今,影响遍及海内外。
  《图解宗喀巴:讲述“第二佛陀”的故事(2012全新图解)》一改以往宗喀巴传记语言深奥、宗教色彩浓厚的风格,以通俗的语言为您详细介绍宗喀巴大师传奇的一生、他的教法核心以及有关格鲁派的情况,同时更配以数百张生动形象的图表,让您在轻松阅读的同时获得更加直观的认识。

展开
精彩书摘
  前弘期 西藏佛教的早期发展 前弘期就是西藏佛教发展的早期阶段,它始于松赞干布统治时期。在 此之前,西藏只有一种原始宗教,称为“苯教”。西藏佛教的前弘期开始于松赞干布统治的时代,前后大约经历了200年。公元7世纪,西藏山南地区雅南部落的领袖松赞干布统一了青藏高原各 部落,建立起以拉萨为中心的统一的吐蕃王朝。松赞干布在西藏历史上有 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他在内政和外交方面都颇有才干。为了向邻近强国学 习先进的文化,对内治理民众,松赞干布曾派遣贵族子弟到克什米尔等地 学习,并创制了藏文。在此之前,西藏只有一种原始宗教,即苯教,而有 了统一的藏文以后,大量的佛经被翻译和引入,如《宝云经》、《观音六 字明》、《阎曼德迦法》、《摩诃哥罗法》、《吉祥天女法》等。这样,佛教便逐渐在西藏建立起来。松赞干布十分重视佛教,曾派人到锡兰请来蛇心旃檀的十一面观音像,又往印度和尼泊尔交界处请来诃利旃檀的观音像,以便进行礼拜和供养。松赞干布先后向尼泊尔和唐王朝请婚,人藏的尼泊尔尺尊公主带来了不 动佛像、弥勒菩萨像、度母像等,唐文成公主则带来了释迦佛像和大量的 佛经、法物及僧人。为了供奉这些佛像,两位公主还分别请来尼泊尔工匠 和内地工匠,建造了西藏佛教史上赫赫有名的大昭寺和小昭寺。此外,松 赞干布还在拉萨四周各个要地建造了12座佛寺,又修建了许多修定的道场。由于王室一系列大兴佛法的举动,使得佛教开始在西藏地区广泛流传开 来。然而佛教的发展却受到了苯教的强烈抵制,并招致一些信奉苯教的贵 族反对。到了藏王赤祖德赞(815—836年)在位时,更是极度崇佛,使得佛 教完全压倒了苯教,并开始参与吐蕃上层的朝政。苯教贵族终于在836年暗 杀了赤祖德赞,并拥立信奉苯教的朗达玛上台执政。朗达玛在位5年,大事 灭佛,使得佛教遭受了沉重的打击,几乎灭绝。西藏佛教的“前弘期”也 就此宣告结束。直到10世纪末,佛教教义才分别从阿里和多康传回卫藏地 区,西藏佛教再次复兴,进入“后弘期”。教派分立,戒律废弛 宗喀巴诞生的历史背景 随着佛教在西藏影响的日盖扩大,各教球开始为争夺权位而争斗,戒 律废弛,僧人腐化堕落。宗喀巴大师就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诞生了 西藏佛教进入后弘期,重新赢得了统治者的青睐,从而确立了稳固的 政治地位,这主要是由两方面的原因造成的:第一,当时西藏的文化发展 水平十分落后,原始宗教苯教只会搞一些跳神、祭祀之类的活动,而佛教 的不少僧人则掌握了较为系统的哲学、文学、历史、医药等方面的知识,因此他们在与苯教的公开较量中,经常会处于上风,能够赢得统治者的尊 重。第二,当时的西藏社会并没有其他知识来源,统治者要使自己的子弟 受教育,就只有以佛教僧人为师,这也使得佛教僧人的地位不断提高。随着西藏佛教的不断发展,以及佛教与苯教不同程度上的相互影响、相互渗透,佛教内部逐渐分化出各种不同的教派,它们有着各自的传承世 系,在修行方式上也各具特点,各成一派。这些教派日益完善,逐渐发展 成为各种成熟的西藏佛教宗派,其中最主要的有被称为红教的宁玛派、后 来归入黄教的噶当派、被称为花教的萨迦派、被称为白教的噶举派等。萨 迦派的第五代祖师八思巴曾经为元世祖忽必烈灌顶,因此被元王朝封为“大宝法王”,又被任命为西藏法王兼藏王,统辖西藏政教大权,从此开创 了西藏“政教合一”的体制。而噶举派的支系——帕竹噶举等也曾先后受 到元、明两个王朝的册封,继萨迦派之后执掌西藏的地方政权。这样,萨迦、噶举等佛教宗派的权势日益增长,教派中的上层僧人可 以直接参与各种政治、经济活动,享有很多特权。很多高级喇嘛甚至聚敛 财富、饮酒作乐、欺压百姓、蹂躏妇女、横行霸道,各教派之间也经常为 争夺权力地位而发生争斗。到了14世纪末期,西藏佛教各教派基本都已废 弛戒律,腐化堕落,呈现出一片颓废的景象。在这样的历史情况下,西藏上层各界都亟待有一个具有强大影响力的 新教派,来代替那些没落的旧教派,从而巩固原有的“政教合一”体制,稳定社会。1357年,一个男孩出生了,他就是后来创立了格鲁派的宗喀巴。格鲁派的始祖 宗喀巴开创黄帽派宗风 15世纪初,宗喀巴以噶当派教义为基础,又吸收了其他各派的经典教 义,创立一个新的教派——格鲁派 宗喀巴创立格鲁派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理论准备 宗喀巴16岁离开家乡入藏求法。他在西藏先是拜访了当时有名的噶当 寺院,系统地学习了噶当派的教法,接触了噶当派的思想体系。此外他还 依止于萨迦派、觉囊派、噶举派的许多大师,系统学习了密乘下三部瑜伽 和无上部的《密集》、《胜乐》、《大威德》、《时轮》等大法。他学习 圆满后,便改戴过去的持律者们所戴的黄帽子,以显示他振兴戒律的决心。宗喀巴将噶当派与其他教派大德的显密教法熔为一炉,升华出他自己的 一套完整的教法体系,这就为他后来创立的格鲁派教法提供了理论基础。创立教派 1409年藏历正月,宗喀巴在拉萨大昭寺举办了一次盛大的传昭大法会,他在法会上明确提出了改革藏传佛教的观点,并且从此开始了他的宗教 改革实践。这次传昭大法会的举办,就被视为格鲁派创立的标志。壮大教派 同年,宗喀巴在拉萨以东的达孜县境内建立了甘丹寺,作为格鲁派的 主寺和根本道场。此后,格鲁派的发展更是势如破竹,宗喀巴的门徒先后 在拉萨的西郊、北郊建立了哲蚌寺和色拉寺,后来又在日喀则修建了扎什 伦布寺,在青海的湟中县(宗喀巴的故乡)修建了塔尔寺,在甘肃的甘南修 建了拉卜楞寺。这六座寺庙并称为格鲁派的六大丛林,它们共同组成了宣 传格鲁派思想和教法的阵地。格鲁派虽然在藏传佛教各教派中形成最晚,但是由于它继承和发扬了 西藏各旧教派的优点和长处,改进了一些不足和缺憾,从而恢复了佛教的 权威和号召力,因此既赢得r僧侣们的广泛拥戴,又取得了统治阶级的支持。格鲁派在政治上日益得势,巩固了西藏地区政教合一的制度,也加速了 本派向外的扩展,因此它后来居上,发展成为西藏佛教中最大的教派。由 于教派中的僧人一律效仿祖师宗喀巴,头戴黄帽,严持戒律,因此格鲁派 也被称为“黄教”。P40-44 
展开
目录

宗喀巴大师五种化身像
宗喀巴大师学法及弘法路线图.
格鲁派上师供养图
编者序:仰视“第二佛陀”宗喀巴
本书内容导舫
第壹章 追溯历史:第二佛陀宗喀巴
1.前弘期:西藏佛教的早期发展
2.教派分立,戒律废弛:宗喀巴诞生的历史背景
3.格鲁派的始祖:宗喀巴开创黄帽派宗风
4.复兴戒律,融通显密:格鲁派对旧教派的革新
5.讲经传法:诲人不倦的佛教导师
6.宗喀巴的立宗之作:《菩提道次第广论》和《密宗道次第广论》
7.藏历十月二十五日:纪念宗喀巴大师的“燃灯节”
8.供奉宗喀巴的著名寺庙:格鲁派六大寺院
9.格鲁派的根本道场:甘丹寺
10.真实的记录:关于宗喀巴的著名传记
11.如何辨认他的形象?艺术作品中的宗喀巴
12.警策后世:宗喀巴的著名言论
第贰章 美好的开端:宗喀巴大师诞生
1.宗喀巴的诞生地:宗喀
2.远离过失、兼具美德:宗喀巴大师的父母
3.美满的时间、地点及种姓:宗喀巴大师诞生
4.依止法王顿珠仁钦:大师幼年时期的佛缘
5.7岁受沙弥戒:宗喀巴大师出家
6.对宗喀巴影响最大的人:上师顿珠仁钦
第叁章 一生的转折点:入藏学法
1.17岁入藏:遍学显密诸法
2.19岁名扬西藏:桑浦寺辩经
3.广泛闻、思智者的经论:探寻佛法的真实本意
4.30岁时:受比丘戒
5.丹萨梯寺求法:谒见法王京俄仁波切
6.从察寺到觉摩隆岩寺:讲学弘法
7.本尊加持:亲见文殊菩萨
8.34岁后:遍学密法.
9.36岁和37岁时:精进闭关,修证功德
10.38岁时:修葺精其寺院
11.40岁时:获得无上清净见
12.获佛授记:朝拜圣山后的吉兆
13.闻思修并行之果:通达中观正见
14.广弘戒律:尊佛遗教,以戒为师.
15.46岁时:造《菩提道次第广论》
16.52岁时:谢绝明成祖的迎请
第肆章 辉煌的成就:创立格鲁派
1.祈求正法长久住世:大昭寺的神变法会
2.僧众云集:法会中的广大供养
3.格鲁派建立的标志:建立根本道场甘丹寺
4.造隐语诗:对“密集”获得无上定解
5.消灾延寿:修持密法、降伏魔军
6.修建哲蚌寺:三大寺中的第二座
7.修建色拉寺:三大寺圆满建成
8.传法、修殿、著经:晚年的弘法
9.示现涅檗征兆:大师圆寂前最后传法
10.63岁机缘圆满:宗喀巴大师圆寂
11.遗体的供奉:肉身住世,藏于银塔
12.从不曾离开:大师化身的随缘教化
第伍章 法脉长存:宗喀巴大师的弟子和继承人
1.法脉传承:格鲁黄教,遍布十方
2.继承法位的大弟子:贾曹杰
3.历代班禅的第一世:克主杰
4.第一口正法甘露的品尝者:阿旺扎巴
5.首要弟子持律师:扎巴坚赞
6.受持经论第一的妙音法王:扎西伯敦
7.永乐帝册封的“大慈法王”:释迦耶喜
8.历代达赖的第一世:根顿竹巴
9.密法传承弟子:慧狮子法王
第陆章 我愿究竟恒无尽:宗喀巴大师三世度化因缘
1.无始流转:佛教的转世观念
2.往昔因缘:从龙种如来到婆罗门童子
3.印藏弘化:示现为诸多班智达
4.未来转世:兜率天及狮子吼佛等
第柒章 阐明菩提道的修行次第:《菩提道次第广论》
1.三士道次第修行:《菩提道次第广论》概说
2.道次第修行的阶段:加行、正行、结行
3.道之基础(1):依止善知识
4.道之基础(2):人身难得
5.道次引导:三士道修行次第
6.下士道修行(1):念死无常
7.下士道修行(2):思维三恶趣苦
8.下士道修行(3):皈依
9.下士道修行(4):深信业力因果
10.中士道修行(1):希求解脱
11.中士道修行(2):思维四圣谛
12.中士道修行(3):思维十二因缘
13.中士道修行(4):消除误解
14.中士道修行(5):解脱正道
15.上士道修行(1):入大乘门
16.上士道修行(2):菩提心次第
17.上士道修行(3):修菩萨行
18.上士道修行(4):布施度、持戒度、安忍度
19.上士道修行(5):精进度、禅定度、般若度
20.上士道修行(6):四摄法
21.上士道修行(7):止
22.上士道修行(8):观
第捌章 阐明密宗道的修行次第:《密宗道次第广论》
1.珍贵的传承:密宗概说
2.分辨诸乘:小乘与大乘
3.大乘的分类:般若乘与金刚乘
4.殊胜的修持之路:金刚乘
5.方便法门:本尊瑜伽
6.四续部(1):事部.
7.四续部(2):行部.
8.四续部(3):瑜伽部
9.四续部(4):无上瑜伽部
10.如履薄冰:密宗修持必须注意的问题
第玖章 严持戒律的黄帽教派:格鲁派
1.藏传佛教最大的教派:格鲁派的创立与发展
2.教派的道场:格鲁派的主要寺院
3.格鲁派寺院制度的特点:寺院的改革与管理
4.格鲁派的活佛转世系统:达赖喇嘛与班禅额尔德尼
5.活佛转世的方式与金瓶掣签:转世灵童的确认.
6.高僧活佛的葬礼习俗:塔葬
7.宗喀巴大师的灵塔:神圣庄严的甘丹大金塔
附录
1.佛法三根本要义
2.宗喀巴大师祈祷文
3.菩提道次第摄颂略解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