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听弘一大师讲佛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02117174
  • 作      者:
    郭林生编著
  • 出 版 社 :
    中央编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8
收藏
编辑推荐
    《听弘一大师讲佛》介绍了弘一大师学佛心得整理,修订,以大才子,大学者与大艺术家的俗家修为向常人揭示出佛门的真谛。他的演讲稿与辑录的处世格言被梁实秋,林语堂等文化巨擘誉为“一字千金,值得所有人慢慢阅读,慢慢体味,用一生的时间静静领悟。”<br>    他有天生的“悲”,也有天生的“智”。“有悲无智,是曰凡夫;悲智俱足,乃名菩萨。”为悲而智,为智而悲,这就是他的“大智慧”。在这大智慧的观照下,不光人世,天地万物都变成X光底片上的“白影”。他被中国佛教界尊为“南山律宗第十一代祖师”,他使南山律教湮没七百年后而得彰……他就是弘一大师!让我们一起来聆听大师讲佛。
展开
作者简介
    郭林生,国家注册培训师、助理经济师,现任深圳华商世纪企业管理顾问有限公司总经理,聚成集团河南、郑州、兰州分公司执行董事,聚成华商书院总经理。作者深谙国学之道,其所领导的华商书院是国内最知名的国学高端学院,以“育商海领袖,铸中华商魂”为宗旨,以“尊德问学,修己安人”为院训,由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提供学术支持,课程融合了国学、帝王学、现代企业管理学、素质管理学等学术精华,更重于“博学”,赢得了众多企业家学员的好评。
展开
内容介绍
    《听弘一大师讲佛》介绍了弘一大师学佛心得整理,修订,以大才子,大学者与大艺术家的俗家修为向常人揭示出佛门的真谛。他的演讲稿与辑录的处世格言被梁实秋,林语堂等文化巨擘誉为“一字千金,值得所有人慢慢阅读,慢慢体味,用一生的时间静静领悟。”
展开
精彩书评
    原来佛法之目的,是求觉悟,本无种种差别。但欲求达到觉悟之目的地以前,必有许多途径。而在此途径上,自不妨有种种宗派之不同也。<br>    佛法在印度古代时,小乘有各种部执,大乘虽亦分“空”“有”二派,但未别立许多门户。吾国自东汉以后,除将印度所传来之佛法精神完全承受外,并加以融化光大,于中华民族文化之伟大悠远基础上,更开展中国佛法之许多特色。至隋唐时,便渐成就大小乘各宗分立之势。<br>    ——弘一法师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遥现佛陀的微笑<br>    你的生命需要被点亮<br>    一代宗师弘一法师指出:佛法并不是有些人所认为的是一种迷信,而是可以称得上是解释人生和宇宙的智慧。他之所以以自己毕生的精力投身于佛法的研究和弘扬,也就是为了能让更多的像我们一样的普通人能真正地了解佛法,并且从中获得无穷的智慧与精神力量。要知道,破除迷信的最好的方法便是对事物进行正确的认识,这正如我们改正恶行的最好的方法便是行善一样。这其中不难看出弘一大师对佛法的痴迷,那么,又是怎样的一种智慧竞让这位当年的才子少爷放弃了世俗中的财富与地位,而义无返顾地披上了袈裟,成了千百年来佛的追随者中的一个?<br>    这便是佛法的魅力之所在。<br>    “佛”这一个字,是从印度梵文音译过来的,它是“智慧、觉悟”的意思。是对无尽时空里所包含的万事万物的大智大觉。<br>    弘一法师曾在他的《佛法十疑略释》中指出,佛法非迷信,非科学,非宗教,亦非哲学。并将佛法定位于真能,说明人生宇宙之所以然,他对佛法的评价和定位是相当之高的,超过了科学、宗教和哲学。<br>    科学技术只能告诉我们“是什么”,却不能解决“应当怎样”的问题。科学是无法去回答物质以外的问题的,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在物质生活极度发达的今天仍然需要智慧来帮助我们去解决关于生命的疑问的原因。<br>    宗教的意义则往往在于偶像崇拜,更多的是一种信仰。而在佛法中你却找不到作为偶像的神,因为佛是人通过修行达到智慧圆融的一种境界,不是让你去崇拜什么,而是让你的智慧觉悟。<br>    哲学更多是理性的分析,而很少涉及到关于人的终极的问题。因此,曾有人这样定义哲学:“哲学的目的不在于如何去解决问题,而是在于提出问题。”而佛法则不然,佛法是包容世间一切事物和情感的大智慧,它并非停留在问题的表面,而是深入地去追根溯源地寻求答案。<br>    对于现代人而言,知识是丰富的,但生活的智慧却是贫乏的。因此,许多人拥有广博的知识,能做事,能赚钱,但不快乐。<br>    诚如西哲苏格拉底所说:“真正带给我们快乐的是智慧,而不是知识。”因为只有智慧才能保证自己活得有创意,能带来光明的人生。而佛法正是这种智慧的体现。<br>    佛法从它自身独特的视角阐释了对世界的理解、人生的参悟,早在两千多年前,佛陀就说过:人生很苦。时光流逝两千五百多年,今人和古人面临的人生难题在本质上丝毫没有改变。在世事艰难的人生旅程,我们脆弱的心灵,常常遇到苦和累的缠缚。佛最大的智慧便在于敢于面对人生现实、正视人生的现实,但它并不是消极地看待人生的现实,而是指出人类自身可以从苦中得以解脱,运用智慧来达到人生的圆满。<br>    佛经上常常拿光明来象征智慧,光明会使人看清楚眼前的形形色色,从而使其能在人生的道路上做出正确的选择。而智慧则会使人洞明人生宇宙的真理,会使人的思想正确、行为合理,完成最高的人格,从而达到自由、快乐、解脱的境界,因此,光明和智慧是我们的人生值得去追求的东西。<br>    是的,智慧是照彻漫漫长夜的一盏明灯。佛陀正是以他的智慧,照彻了人生的心灵。<br>    ……
展开
目录
前言<br>第一章 遥现佛陀的微笑<br>你的生命需要被点亮<br>空及不空<br>觉悟的智慧<br>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br>取法天地间<br>莲出淤泥<br>缘起缘来总有时<br>第二章 我们都是为爱而生<br>一言之善人心<br>站在同一台阶上<br>关怀到一只蚂蚁<br>善待他人<br>悯物之心长存<br>大慈大悲菩提心<br>第三章 亦如莲花般为人<br>时时拂拭你的心灵<br>诚心不拘泥干形式<br>不经考验怎见功德<br>有容乃大<br>虚怀若谷<br>欲取先千<br>遇谤不辩<br>心存感激<br>第四章 洞穿事事背后的佛理<br>扫地亦是修行<br>有轻重便有取舍<br>一心不能二用<br>利他方能利己<br>实事实干<br>一米一饭当思来之不易<br>凡事须尽心尽力<br>劳动是上天赐予的生活方式<br>第五章 尘世中开出的恶之花<br>恶语一句六月寒<br>贪婪是永远填不满的无底洞<br>凡事不可走极端<br>勿让理性葬身“嗔”海<br>生命不是用来自私的<br>第六章 践行佛法美妙的教化<br>凡事认真<br>时间是恒河里的沙<br>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br>静查己过勿论人非<br>不要被偶像压倒<br>凡事都得有一定的约束<br>自尊是生命的衣裳<br>过而改之善莫大焉<br>以品德去感召他人<br>第七章 啜饮生活的琼汁<br>心中不染铜臭<br>人到无求品自高<br>学会忏悔<br>常常失败常常悟<br>不圆满的人生<br>知足常乐<br>第八章 华枝满春,天心月圆<br>世事繁华皆如梦<br>苦乐的诗意<br>活在当下<br>顺其自然<br>花枝满春,天心月圆<br>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