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密教传持与唐代社会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208077478
  • 作      者:
    夏广兴著
  • 出 版 社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8
收藏
作者简介
    夏广兴,男,1963年,山东新泰人。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教授。1990年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获文学硕士学位,同年留校任教。1994年至1995年,赴日本奈良教育大学任高级访问学者。2000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博士学位。2003年至2004年赴日本东京学艺大学任客座教授。现兼任2004年至2008年度日本广岛大学客座研究员。独立主持并完成《唐五代小说与佛教》(全国高校古籍整理委员会项目)、《汉译佛典与唐宋汉语词汇研究》(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基金会项目)及《中国民间宗教与明清文学研究》(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项目)四个科研项目。主要科研成果:专著一部《佛教与隋唐五代小说》(陕西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发表学术论文四十余篇。
展开
内容介绍
    《密教传持与唐代社会》为“人文社科新论丛书”之一。《密教传持与唐代社会》全面、系统、深入地梳理了密宗在唐五代的流播及影响,主要是从密宗与唐代民俗风情、密宗与唐代社会生活、密宗与唐代文学创作及密宗与唐代宗教艺术等方面,论证密宗在唐五代流播过程中对社会及文学艺术的影响。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唐代密教之流播与发展<br>    密教是大乘佛教、婆罗门教和印度民间信仰的混合物,是佛教吸收印度民间婆罗门教和民间信仰诸种因素,并结合佛教高层次的教义和理论(如中观、瑜伽等)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宗教形态。和显教相比,显教以理论探索为主,而密教则注重修持实践。密教在教理上以大乘中观派和瑜伽行派的思想为其理论前提,在实践上以高度组织化的咒术、礼仪、坛场(曼荼罗)、仪轨(供养、念诵佛像的仪式、准则等)和俗信、本尊等各种神格信仰崇拜为其主要特征。作为密教的诸种特征,其实早在公元前4世纪的原始佛教晚期开始,佛教中就已出现密教一些萌芽形态。到公元6世纪以后,大乘佛教已开始密教化,并渐次形成独立的思想体系而广泛流播于朝野上下。大约在公元7世纪初,印度社会宗教信仰形态发生了很大变化,印度佛教已完全步人密教发展时期,显教渐衰。通过唐代义净的《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的记载,可明显地看到印度密教盛极一时的情形。许多密教经典、仪轨已完整形成,并开始向外传播,特别是密教的根本经典之一《大日经》(《大毗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的编撰完成,标志着密教已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br>    公元7世纪中叶以后,印度佛教密教开始以《大日经》和《金刚顶经》为主要修持方法,厘正了过去杂部密教的某些不足,使密教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br>    ……
展开
目录
绪论<br>第一章 唐代密教之流播与发展<br>第一节 唐代密教概述<br>一、密宗形成前唐代佛教的状况<br>二、唐代密教的隆盛<br>三、唐代帝王、皇室与密宗<br>第二节 “开元三大士”与密宗传持<br>一、风仪爽俊天人之师:善无畏三藏<br>(一)善无畏的生平与事迹<br>(二)善无畏的译经<br>二、灌顶行咒香界导师:金刚智三藏<br>(一)金刚智的生平与事迹<br>(二)金刚智的译经<br>三、莲宫释种三朝国师:不空三藏<br>(一)不空的生平与事迹<br>(二)不空与文殊信仰<br>(三)不空的译经思想和态度<br>四、僧一行、惠果与唐代密宗<br>(一)僧一行的生平与事迹<br>(二)僧一行的著述<br>(三)惠果与唐代密宗<br>第三节 密教经典的传译与弘通<br>第二章 密教与咒术<br>第一节 密咒信仰的形成与发展<br>第二节 佛教与咒术<br>第三节 密教咒术的流播与经典的传译<br>第三章 密教与儒道及唐代佛教诸宗派<br>第一节 密教与唐代儒教<br>第二节 密教与唐代道教<br>一、唐五代道教述略<br>二、密教对道教的容摄<br>第三节 密教与唐代佛教诸宗派<br>一、密教与唐代禅宗<br>二、密教与唐代净土宗<br>(一)净土宗的形成及发展<br>(二)净土宗与密教的交汇互融<br>第四章 密教与唐代政治文化生活<br>第一节 佛教东渐及与中国皇权政治的结合<br>第二节 密教弘传及与帝王权贵的互动<br>第五章 密教经典与唐代社会生活<br>第一节 《仁王经》与唐代社会生活<br>一、《仁王经》的传译与流布<br>二、《仁王经》的护国思想<br>三、帝王、皇室与《仁王经》<br>第二节 《佛顶尊胜陀罗尼经》与唐代社会生活<br>一、《佛顶尊胜陀罗尼经》的传译与流布<br>二、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幢与唐代社会生活<br>第六章 密教诸神菩萨与唐代民俗风情<br>第一节 唐代的大悲观音菩萨信仰<br>一、大悲观音菩萨信仰的形成与流布<br>二、大悲观音菩萨信仰与唐代小说、诗文创作<br>第二节 唐代的毗沙门天王信仰<br>一、毗沙门天王信仰的形成与发展<br>二、毗沙门天王信仰与唐五代小说、诗文创作<br>第七章 密教与唐五代文学创作<br>第一节 密教与唐五代小说创作<br>一、密教的成就剑法与唐五代剑侠小说<br>二、密教经咒与唐五代传说故事<br>三、密教与唐五代小说中的性力描写<br>四、密教与唐五代小说之“镜像”<br>五、密教与唐五代小说中之祈雨争胜<br>六、密教与唐五代应验类小说<br>(一)应验类小说的形成与发展<br>(二)唐五代应验类小说中的密教因子<br>第二节 密教与唐五代诗歌创作<br>一、密教文化艺术与唐五代诗歌创作<br>二、密教月轮观与唐五代诗歌创作<br>第八章 密教与唐代文化艺术<br>第一节 佛教的兴起与早期印度佛教艺术<br>第二节 密教与唐代佛画<br>一、密教与壁画<br>二、密教与版画<br>第三节 密教与唐代佛教造像<br>第九章 唐五代文学创作对密教艺术的吸纳<br>第一节 拓展了文学的艺术表现力<br>第二节 丰富了文学人物形象<br>第三节 吸取了新颖独特的密教经典用语和密教典故<br>主要参考文献<br>主要参考论文<br>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