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德在人先:修持身心,塑造魅力
天龙寺高僧梦窗禅师担任国师已过七载,不但朝廷对他备加恩宠,而且他深得民间人士仰慕。
一日他去妙心寺,恰好碰到关山禅师。二人谈得非常高兴。但是,在关山这个贫穷的寺院里,实在是没有什么东西好招待国师,不得已,关山禅师就从砚盒中取出几文钱,叫侍者就近买些烧饼招待国师,国师非常感激关山禅师的心意,也就不客气地吃完烧饼再离开。
平常国师到皇宫时,总有很多随从跟随,场面非常壮观。有一天,宫中宣召,梦窗乘着轿子经过妙心寺门前时,见到关山禅师正独自在扫庭院,他不把那些落叶丢弃,而是聚集起来当作柴烧。
梦窗见到这种情形以后,不禁对身边的侍者叹息道:“我的宗门被关山夺去了。”
关山禅师每次去拜访梦窗国师时,必定先在寺前的小溪流中洗脚,以免双脚带上泥土,而玷污了天龙寺华丽的殿堂。后来,梦窗国师吩咐天龙寺的学僧特地搬了一块平平的大石头,放在溪边关山禅师洗脚的地方,以便他洗脚时方便一些。
许久以后,关山禅师才知道这块大石头是梦窗国师叫人放的,不禁喟然叹日:“国师到底是国师,他宗门的基础比这块大石头还要坚而且硬。”
禅法在恭敬中求,禅道从生活里修,关山禅师将其奉行到极致。亲自打扫庭院,固然是勤劳,不丢弃落叶,也是惜福爱物。对人是如此真心地尊敬,甚至拜访,都要洗脚后面人,关山禅师的作为,颇显为人恭敬之要。
在妙心寺内的大龙院至今还保存着这块“关山禅师的洗脚石”。
《大智经》中记载有这样一个故事:
过去有个国王,名叫须陀须摩王。他诚心地奉行佛教规诫,为人诚实,从不打诳语。
一天早上,须陀须摩王乘车与宫女们一起去花园里游玩,刚出城门,就遇上一个婆罗门伸手向他乞讨。国王很爽快地答应了,但说现在身边分文未带,等到从花园游玩回来后,保证布施财物给他。
许下这一诺言后,国王就与宫女们来到花园,在水池中一边洗澡,一边嬉笑游乐。当时有个名叫鹿足的两翅王,趁须陀须摩王玩兴正浓时,突然从天而降,一把抓住了他,并带着他腾云驾雾消失在天空中。宫女们被眼前发生的一切吓得不知所措,惊恐万分,哭成了一团。哭声惊动了国人,不久,举国上下都知道国王被人掳走,不知去向,大家都很悲伤。
两翅王抓着须陀须摩王腾空飞行,很快回到了自己的王宫,将他和先前掳来的九十九个国王关在一起。这时,须陀须摩王泪流满面,十分伤心。两翅王见了,颇有些不以为然,嘲笑他说:“我说须陀须摩王啊,人的生死离别,自有定数,何必像小孩子似的哭哭啼啼呢?”
须陀须摩王回答:“我并不怕死,只是后悔早上不该对人许下无法兑现的诺言,使自己失去了信用。我从小到大,没打过诳语、做过失信于人的事,但今天早上有位婆罗门向我乞讨,我答应回宫后向他施舍,没想到出了意外,使我失信于他,犯了欺人之罪,这就是我痛哭的原因啊!”
两翅王听了这番话,觉得须陀须摩王如此诚实,确实难得。便对他说:“你不用害怕失信,我放你回国,你必须在七天之内办完布施婆罗门的事,然后再自己回到这里来。如果过了七天不回来,我会再把你抓来,那时我就不客气了!”
须陀须摩王答应了两翅王的条件,回到了自己的国家。他一方面广为布施,一方面向人民表示忏悔和谢罪,还安排了立太子为国王的事宜。须陀须摩王对臣民宣称:“我的头脑迟钝,愚笨得很,没有能力将国家治理好,请大家原谅。现在我是身不由己,性命也掌握在别人手中,马上要远离你们而去,后果实在难测。”
臣民及国王的亲属都跪下来向他叩头,希望他不要离去。人们纷纷说道:“请大王留在国内吧,留下来保护我们,这个国家需要你来治理。我们不怕那个叫鹿足的两翅王!”
须陀须摩王很感动,但他还是劝说大家:“你们听从我的劝告,千万不能那样做。”接着,便说了几句偈语:“实话第一戒。实话升天梯,实话小人大,妄语人地狱。我今守实话,心中无悔恨。”念完偈语,须陀须摩王便毅然告别国人,前往两翅王的住所。
两翅王掐指一算,七天期限将到,遥见须陀须摩王果真如约赶来,心中非常钦佩。一见须陀须摩王的面,便高兴地说道:“你真是一个讲实话、守信用的人啊,哪个人不珍惜自己的生命?你已经从我手里逃脱了,还恪守信用,忠实地踏约而来,称得上是个伟人!”
两翅王大受感动,就放了须陀须摩王。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