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论人的需要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5868281
  • 作      者:
    郭宝宏著
  • 出 版 社 :
    经济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8
收藏
作者简介
    郭宝宏,男,1952年出生于北京市。现为宁波大学研究生学院副院长、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员。曾出版《世界市场与资本主义》、《经济全球化与发展中国家的发展》、《跨国垄断资本主义简论》等著作,主编或参编著作6部,承担并完成各类研究项目20余项,发表论文近90篇。
展开
内容介绍
    人类文明水平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类对自身发展历程的理解。从一定意义上说,人类的发展历程就是人类为自身的生存和繁荣而不断地生产劳动,不断地产生需要,又不断地为满足需要而进行更多的生产劳动和其他社会活动的过程。因此,对人的需要的理解,是人类文明水平的重要标志。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尽管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没有系统地阐述有关人的需要问题,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却是迄今人们认识一切社会问题的最锐利的武器。这就是说,今天的人们开展人的需要问题的研究仍然应当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只有这样,才可能对人的需要问题做出正确的解释。本书就是在这一思想主导下展开研究的,希望通过本书能够使越来越多的人在社会主义公民的意义上理解人的需要,也希望本书阐述的道理,能够为提高人们协调和控制社会发展的自觉性有所裨益。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二章  人的需要的划分<br>    人的需要是丰富而多样化的,而且随着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能力的不断提高,社会实践领域的不断拓展,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不断增长,人的需要还将更加丰富和多样化。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人的需要不像政治思想、法律思想、艺术、宗教、哲学等意识形态一样,比较容易做出性质或派系的划分。就它的异乎寻常的普遍性而言,无论是从历史发展进程的视角,还是从当代人类社会实践的广度和深度的视角,正确划分人的需要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然而,要真正理解人的需要,就不能不对日益丰富而多样化的人的需要做出较为正确的划分。这是研究人的需要问题不能回避的又一重要问题。<br>    第一节  划分人的需要的依据<br>    一、关于人的需要划分的不同尝试<br>    关于人的需要的划分问题,学术界的讨论多有涉及。大体说来,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情况。<br>    第一,遵循马克思恩格斯的相关论断进行划分。如有学者以马克思的话:“社会创造的需要和自然的需要”为依据,认为“人的需要就其发展过程来看,可以分为自然性需要和社会性需要。……自然性需要即人们的生理性需要,即我们通常所说的‘饮食男女,人之大欲焉’,它是我们作为动物而具有的自然禀性。……社会性需要除包含了打上社会烙印的自然性需要外,还包括人的心理的、文化的、精神生活的需要。”其实马克思是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在讲到消费和生产的同一性问题时讲的这句话,原文是说“经济学在论述需求和供给、对象和需要、社会创造的需要和自然需要的关系时,曾多次加以解释”。并不是专门针对人的需要的划分问题展开探讨。还有学者引用恩格斯的话:“人类的生产在一定的阶段上会达到这样的高度:能够不仅生产生活必需品,而且生产奢侈品,即使最初只是为少数人生产。这样,生存斗争——假定我们暂时认为这个范畴在这里仍然有效——就变成为享受而斗争”。认为马克思主义对人的需要的划分中还应当有享受需要。在加进了马克思恩格斯的、马斯洛的和自己的一些思考之后,该学者认为人的需要可递进式地划分为:“由自然性需要到社会性需要”;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人的需要: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br>第一节  人的需要属于社会意识范畴<br>一、在人的需要是什么的问题上存在的模糊认识<br>二、能否用物质范畴定义“人的需要”<br>三、“人的需要”属于意识范畴<br>四、“人的需要”是一种社会意识<br>第二节  人的需要是特殊的社会意识<br>一、传统的“社会意识”范畴中未包括“人的需要”<br>二、人的需要是带有动物本性的社会意识<br>三、人的需要是最具普遍性的社会意识<br>四、个体意识与群体意识密切相关的社会意识<br>第二章  人的需要的划分<br>第一节  划分人的需要的依据<br>一、关于人的需要划分的不同尝试<br>二、关于人的需要划分的缺陷<br>三、划分人的需要应当遵循的依据<br>第二节  不同历史时期人的需要<br>一、原始神会人的需要<br>二、私有制什会人的需要<br>三、公有制社会人的需要<br>第三节  个体需要和群体需要<br>一、个体需要<br>二、群体需要<br>三、个体需要与群体需要的关系<br>第四节  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br>一、物质需要<br>二、精神需要<br>三、物质需要与精神需要的关系<br>第三章  人的需要的满足和改变<br>第一节  人的需要的满足<br>一、人的需要能不能满足<br>二、人的需要的满足<br>第二节  人的需要的改变<br>一、社会生产方式的发展改变人的需要<br>二、阶级关系影响人的需要<br>三、科学知识的发展和普及影响人的需要<br>第四章  人的需要与有效需求’<br>第一节  需求与有效需求<br>一、需求<br>二、有效需求<br>三、对“有效需求原理”的理解<br>第二节  人的需要与有效需求的矛盾<br>一、人的需要与有效需求的共性和差别<br>二、人的需要与有效需求的矛盾<br>三、克服有效需求不足并不意味着人的需要获得满足<br>第五章  人的需要与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br>第一节  发展是人的需要<br>一、什么是人的发展<br>二、如何理解人需要发展<br>三、社会制约着人的发展<br>第二节  人是否需要全面、自由的发展<br>一、人的片面发展<br>二、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br>三、人需要全面、自由的发展<br>第三节  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是人的需要与社会需要的统一<br>一、人应当为全面、自南的发展而努力<br>二、社会应当为人的全面、自南的发展做些什么<br>三、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人的需要与社会需要的统一<br>第六章  人的需要与“各尽所能、按需分配”<br>第一节  “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理论的由来<br>一、关于“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理论<br>二、关于“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理论<br>三、实现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条件<br>第二节  “各尽所能、按需分配”能否实现<br>一、关于按需分配的质疑<br>二、如何理解“按需分配”的“需”<br>第三节  “各尽所能”与“按需分配”<br>一、各尽所能的困境<br>二、各尽所能要求的主观素养<br>三、各尽所能与缩短劳动时间<br>四、共产主义条件下各尽所能与人的需要的统一<br>第七章  人对自身需要的调控<br>第一节  人对自身需要的自发调控<br>一、何谓对需要的调控<br>二、人对自身需要的自发调控是与生俱来的<br>三、自发调控需要的不足<br>第二节  人对自身需要的自觉调控<br>一、人自觉调控自身需要的努力<br>二、个体人对需要的完全自觉的调控<br>三、群体(社会)对需要的完全自觉的调控<br>第三节  自觉调控需要与自觉创造历史<br>一、满足少数人的需要与历史发展的盲目性<br>二、满足多数人的需要与历史发展的自觉性<br>三、自觉调控需要与人类进入“自由王国”<br>主要参考文献<br>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