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唐君毅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41535475
  • 作      者:
    胡治洪著
  • 出 版 社 :
    云南教育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8
收藏
编辑推荐
    《大家精要:唐君毅》作者天赋仁厚,终生侧怛,悲天悯人,不容自已。他秉持恻怛性情而体天心,观大化,究古今,通人文,确认天人之究极层面乃一超越而内在的道德心体充盈周流。他始终立足于“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的文化意识宇宙中,接续孔孟内圣成德之教而执著地开拓价值之源,并依此价值之源而进行道德实践,他以其恻怛性情、道德理想、深弘哲思、博大学问以及谆谆教言,而成为一位“文化意识宇宙中之巨人”,他就是唐君毅!“大家精要”丛书系列之《唐君毅》带大家走进唐君毅的世界!
展开
作者简介
    胡治洪,哲学博士,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孔子学会理事。澳大利亚悉尼大学亚洲研究院访问学者,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学社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为儒家哲学、中国现代哲学。已出版学术专著《全球语境中的儒家论说》、《儒哲新思》,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
展开
内容介绍
    《大家精要:唐君毅》作者宜宾唐君毅先生是20世纪文化中国最重要的哲学思想家之一。曾任南京中央大学、无锡江南大学、香港新亚书院、香港中文大学等多所高等学府教授。唐先生承续儒家内圣成德之教,通过自我体睑、普遍推扩和形上提升,确立了道德性的“心之本体”范畴,并以之作为生命存在层层超越的终极指向.创构了一个庞大的“生命三向与心灵九境”体系,从而在肯定人类各种心灵活动以及各大文化系统的必然合理性的前提下,特别彰显了儒家从尽性立命达至天德流行境界的至上性。唐先生哲学建构的宗旨在于成就一个“文明以止”的人文世界,正因此,他被当代新儒家另一位大哲牟宗三先生尊为“文化意识宇宙中之巨人”。
展开
精彩书摘
    1909年1月17日(清光绪三十四年十二月二十六日),川东南宜宾县柏溪镇周坝村一户唐姓人家诞生了一个男婴,他就是最终以“文化意识宇宙中之巨人”完成了自己的现代新儒家大哲唐君毅。<br>    唐氏祖籍原为粤东五华客家,约在清朝初年唐君毅高祖的祖父时,因粤东岁荒而迁入四川,初为制糖店佣工,嗣后自行经营糖业生意,以致发家,遂在柏溪购地业农,成为宜宾人氏。至高祖时,唐家已颇有田产。曾祖东山公好读书而见识广,尝谓“人不读书便愚蠢。书要读,官可以不做”,于是将儿子、也就是唐君毅的祖父树寅公送入学塾就读。树寅公未冠而殁,其遗腹子即唐君毅的父亲迪风公。<br>    迪风公名娘,生于光绪十二年(1886)五月十七日,初字铁风,后改字迪风,别字渊嘿。长身美髯,性情刚直,有豪侠气。其母卢氏一生苦节,因而事母至孝,终生感念。年十八应童子试,为乡中末科秀才。旋就学于成都叙属联中及法政专门学校,受革命风潮影响,曾自剪发辫。1912年民国建立,受聘为《国民公报》主笔,立论主持正义,不为不义屈,不为权势移;曾对当时党人文士之趋炎附势痛加挞伐,斥之为“武士头颅文士笔,竞纷纷化作侯门狗”!终生不仕,唯传道授业于川中,期以正道改易社会风气。先后执掌省立第二中学、省立第一中学、省立第一师范、重庆联合中学、省立第二女子师范、南充中学、华西大学、成都大学、四川大学教席,后更与彭云生、吴芳吉、蒙文通、刘鉴泉等蜀中硕学创办敬业书院,被推任院长。其学问初与儒学并不相契,曾出题命学生历举孔子之失。1920年,因痛感母亲逝世,乃返其本而求诸圣贤之书,遂归宗儒家,以至1925年游学南京支那内学院时,当面向欧阳竟无大师明志曰:“弟子不愿学佛,愿学儒。”其儒学成就被吴芳吉先生推尊为蜀中学问之正;彭云生先生则谓其学问直截透辟近于陆象山.艰苦实践近于李二曲。1931年5月10日因染时疫而卒于乡,享年45岁。终生无他嗜好,唯爱买书读书,尝言“书是时时要读的,而饭是有时可以不吃的”,故于逝世后有友人挽之日:“无钱买米,有钱买书。”主要著述有《孟子大义》、《诸子论释》、《志学馊闻》、《广新方言》、《治学日记》以及语录、诗集、文集等,其中唯《孟子大义》一种,因彭云生于1931年刊印并由《学衡》杂志转载,遂得以传世,余皆毁佚。《孟子大义》后复由唐君毅根据《学衡》所载,于1974年重刊于香港。<br>    唐君毅母亲陈氏,名大任,字卓仙,清光绪十三年(1887)二月十二日生于宜宾县窦坝村。年轻时曾就读于其父勉之公任教的成都淑行女校。18岁时与迪风公成婚。婚后除有两年时间任教于简阳女子师范及省立第二女子师范外,余皆尽瘁于养育子女,操持家务。其时唐家已颇清贫,迪凤公去世后家境更形拮据,但甘苦食淡,善为调处,守志抚幼,教子成人。为人见识超拔,性格果毅,更兼才思美赡,凡有感于山川风物、世道国运、家事人情,乃至怀亲悼亡、训子弄孙,每每发为吟咏,有《思复堂遗诗》五卷凡二百余篇存世。欧阳竟无大师称其作品“哀音促节,至性动人”;赞其性情“悲天悯人而不碍其乐天知命”;并推尊其德乃“直接孟母之贤,岂陶母、欧母之所可毗引”。李证刚先生则评之日:“诸章皆以肫挚之情,寄于真朴之笔,一片性灵,奚假雕饰?诗之言志,实际在斯。由此进而游心物初,颐神道腴,直入三百篇之室矣!章法整饬,气韵醇茂,盖其余事。”1964年2月26日病逝于苏州寓所,享年77岁。《思复堂遗诗》后由唐君毅于1973年刊印于香港。<br>    迪风公与陈太夫人育有子女六人:长子君毅;二女至中;三女德叔,早天;四女恂季;五子慈幼;六女宁孺。
展开
目录
引言<br>第1章 少年立志<br>一、出生与家世<br>二、儿时的陶养<br>三、立志与致曲<br><br>第2章 南北求学<br>一、从中俄大学到北京大学<br>二、从北京大学到中央大学<br>三、生活变故与身心磨难<br><br>第3章 哲慧郁勃<br>一、短暂的家庭团聚<br>二、玄武湖畔的超悟<br>三、锦城渝州的情识<br>四、荒山古庙的哲思<br><br>第4章 书院情结<br>一、灵岩书院讲学<br>二、江南大学任教<br>三、重振鹅:胡书院的尝试<br>四、书院教育理想的初步落实<br><br>第5章 香岛传薪<br>一、尽瘁新亚<br>二、言文谆谆<br>三、花果飘零的悲怀与灵根自植的瞩望<br><br>第6章 瀛寰论道<br>一、东西交流中的感受与论说<br>二、中国文化与世界<br><br>第7章 大哲卓立<br>一、心之本体的通贯<br>二、生命三向与心灵九境<br>三、君子日终<br>附<br>年谱<br>主要著作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