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当代中国哲学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9057867
  • 作      者:
    郭建宁著
  • 出 版 社 :
    复旦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8
收藏
作者简介
    郭建宁,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现当代中国哲学、文化哲学、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主要著作有:《艰辛探索的哲学轨迹——1956至1966年毛泽东的哲学思想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当代中国哲学热点问题透视》(西安出版社1995年版),《中国现代哲学》(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新探》(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当代中国的文化选择》(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二十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已发表学术论文约一百六十篇。
展开
内容介绍
    《当代中国哲学》是一本系统研究1949年以来当代中国哲学的著作,比较系统地回顾和梳理了当代中国哲学的历史进程,具有全面性;对当代中国哲学具有重要影响、又有重大分歧的学术问题和学术争论进行分析与探讨,阐明自己的见解,具有创新性;研究当前学术界普遍关注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具有前沿性。《当代中国哲学》的宗旨是:回顾当代中国哲学的曲折历程,评述当代中国哲学的热点问题,总结当代中国哲学的经验教训,展望当代中国哲学的发展前景。《当代中国哲学》主题明确,脉络清楚,视野开阔,资料翔实,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建国初期的学习热潮
    二 《实践论》、《矛盾论》的重新发表
    建国初期,为了在全党和全国人民中间普及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确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地位,《人民日报》分别于1950年12月和1952年4月重新发表了毛泽东的《实践论》和《矛盾论》,从而在全国掀起了以学习“两论”为中心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习热潮。
    “两论”在20世纪50年代重新发表,有几点情况是需要交待清楚的。
    首先,《实践论》、《矛盾论》是1937年毛泽东在延安给抗大学员讲课所用《辩证法唯物论讲授提纲》的一部分。从1937年4月至“七·七事变”,毛泽东在抗日军政大学系统讲授哲学共一百多个小时。由于“七·七事变”爆发,讲课只好中断,辩证法只讲了一个矛盾统一法则,原计划讲的质量互变法则和否定之否定范畴以及其他范畴,都没有来得及讲。1937年8月7日,毛泽东将讲授提纲和记录稿加以整理,印发给大家学习,这就是《辩证法唯物论讲授提纲》。提纲共有三章:第一章讲唯物论与唯心论,第二章讲辩证唯物论,第三章讲唯物辩证法。《实践论》是该提纲的第二章第十一节,《矛盾论》是该提纲的第三章第一节。包括《实践论》、《矛盾论》在内的讲授提纲问世以后,曾在1940年由延安八路军军政杂志社出版过单行本。现在,人们一般都说,《实践论》、《矛盾论》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系统形成的标志,这是由于《毛泽东选集》收入了《实践论》和《矛盾论》,而没有收入《辩证法唯物论讲授提纲》。又由于“两论”是提纲的重要内容,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基本观点主要体研在《实践论》、《矛盾论》中,中国人民一般都是通过学习“两论”而掌握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基本内容的,因此,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实践论》、《矛盾论》是毛泽东哲学思想形成的标志。《实践论》、《矛盾论》作为毛泽东哲学思想的代表作,是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辩证法的杰出贡献,是人民群众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锐利武器。
    其次,《实践论》、《矛盾论》发表后,前者曾作为尾篇收入《毛泽东选集》第一卷,后者则曾作为首篇收入《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为了加强马育思主义的理论学习,党不仅十分重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的翻译出版,也十分重视毛泽东著作的搜集、整理与出版。新中国成立前夕,党中央成立了《毛泽东选集》出版委员会,具体负责《毛泽东选集》正式版本的编辑出版事宜,毛泽东对所选的每一篇文章都进行了认真的校阅。《毛泽东选集》第一卷是1951年10月12日出版的,最末一篇是《实践论》。为什么没有列入《矛盾论》呢?这是因为毛泽东1951年3月8日在给陈伯达、田家英的信中说:“此件在重看之后,觉得以不加入此次选集为宜,因为太像哲学教科书,放入《选集》将妨碍《实践论》这篇论文的效力。”根据毛泽东的这一意见,《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以收到《实践论》为止,经过修改的《矛盾论》于1952年4月1日重新发表,并收入《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为了保持历史的连续性,在重印《毛泽东选集》时.《矛盾论》作为尾篇,归入第一卷中。
展开
目录
导论
一 当代中国哲学的历史进程
二 当代中国哲学的经验教训
三 当代中国哲学的发展前景

第一编 恢复和改造时期的哲学(1949-1956)
第一章 建国初期的学习热潮
一 建国初期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习情况
二 《实践论》、《矛盾论》的重新发表

第二章 若干哲学问题的探讨
一 关于社会发展动力
二 关于过渡时期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矛盾的性质
三 关于“综合经济基础”与“单一经济基础”

第二编 十年建设时期的哲学(1956-1966)
第三章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论
一 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动力论
二 关于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论
三 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论
四 关于社会主义社会两类矛盾论

第四章 工农兵学哲学
一 工农兵学哲学始末
二 工农兵学哲学的经验教训
三 关于哲学的普及与解放的思考

第五章 重大哲学论争的回顾与反思
一 关于抽象继承法
二 关于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
三 关于“一分为二”与“合二而一”

第六章 晚年毛泽东的哲学探索
一 认识论的开拓
二 辩证法的思考
三 晚年毛泽东哲学探索的初步评价

第三编 “文化大革命”期间的哲学(1966-1976)
第七章 毛泽东晚年的失误与“文化大革命”
一 阶级斗争扩大化的误区
二 社会主义认识的片面性
三 矛盾分析问题上的偏颇

第八章 毛泽东晚年思想研究的方法论
一 毛泽东晚年思想研究的复杂性
二 毛泽东晚年思想的内在矛盾性
三 毛泽东晚年思想的历史演变性

第九章“文化大革命”期间的若干思潮评析
一 “造神”运动
二 极“左”思潮
三 影射史学
四 “革文化命”

第四编 改革开放时期的哲学(1976- )
第十章 实践标准与解放思想
一 实践标准与“两个凡是”
二 实践标准与思想解放
三 实践标准与实事求是

第十一章 人道主义与异化
一 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讨论的过程
二 关于人道主义问题的讨论
三 关于异化问题的讨论

第十二章 实践唯物主义和主体性
一 实践唯物主义讨论的先声
二 实践唯物主义研究之我见
三 主客体问题探讨

第十三章 文化热与国学热
一 20世纪80年代的文化热
二 20世纪90年代的国学热
三 新文化保守主义评析
四 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

第十四章 全球化与当代中国的文化选择
一 关于文化全球化
二 关于文化多样性
三 关于“振兴国学”

第十五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哲学意蕴
一 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
二 利益协调与和谐社会
三 和谐文 化与和谐社会

结束语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当代视野
一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本依据
二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层面
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解读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