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体说来,此书禀有如下特色:
(1)在研究方法上,此书采用历史的“现实性”与“可能性”双重解读的研究方法诠释近代中国的现代化思想史。这种研究方法之所以能够采用,是因为历史本身具有“现实性”与“可能性”两种存在形式。在这里,历史的过去显现为“在多种可能性中实现的一种”的全景,而且,历史的价值更眷顾现在与未来,因为后者乃是正在发生与将要发生的历史。《中国近代的现代化思想史·人文社科新著丛书:现代性价值的近代追索》的研究方法揭示出,历史活动的意义是在“先前历史”的影响下,实现“后来历史”的筹划与追求。
(2)在内容阐释上,此书立足于中国近代社会的总体来揭示中国现代化思想的递嬗演变。中国近代的现代性价值通过自己的文化眼光和文化框架来吸纳西方文化价值,它不是全盘照搬而是取其所需;而西方式的现代性价值被中华民族引进后,也不是按其原来的轨道演化,却是与本土文化相结合,产生出具有近代中国特色的现代性价值。因此,所谓现代性价值在近代中国的发展过程,必然是在不可逆的时间中,不断被分岔点间隔开,并一再为休止期和灾变期所打断的过程。它的构型是累积性、跳跃性和分叉性的,而非单纯线性和渐进性的。高峰、深谷、跃前、退后、盘曲、发散、畸形、特化、停滞、迁变等等,都是这一过程中的种种情状。
(3)在人文启迪上,此书试图在中国特殊国情的基础上展开历史性实践,来反思中国近代思想家在独特的问题领域中的思考努力,发掘出它们对我们今天的实践,甚至对人类发展所具有的文化启迪意义。因此在某种视角上,此书关注的不是纯粹过往的“历史”,而是历史中含纳的真理性价值。这正如李大钊所指出的:“有实在的事实,有历史的事实;实在的事实,虽是一趟过去,不可复返的;但是吾人对于那个事实的解喻,是生动无已的,随时变迁的,这样子成了历史的事实。所谓历史的事实,便是解喻中的事实。解喻是活的,是含有讲步性的;所以历史的事实,亦是活的,含有进步性的。”
当然,现代性问题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它无论是在西方世界还是在当代中国,仍然处于并还将长期处于不同见解的争论之中,而这种争论不过是社会现实内在冲突的理论表现。此书试图以历史唯物主义为立脚点,从中国社会的独特国情来探讨现代性价值在近代中国的演进历程,得出对我国今天的现代化实践有启迪意义的见解,可谓有新意之作。如果它能够给读者带来更深入的思考,作者的数年之劳就算没有白费了。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