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道家二十讲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8044088
  • 作      者:
    梁启超, 胡朴安等著
  • 出 版 社 :
    华夏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8
收藏
编辑推荐
  《道家二十讲》多层面、多角度地向我们展示了道家思想的“综罗百代,广博精微”,阐释了道家“无为而无不为”的思想精髓,梳理了道家思想之流变承传。钱穆、张荫麟、潘雨廷、胡孚琛、张广保、林语堂、徐复观、冯友兰、方东美、牟宗三、唐君毅……引领读者探寻道家文化之旅。
展开
作者简介
  梁启超(1873年2月23日-1929年1月19日),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等。汉族,广东新会人。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学者。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资产阶级宣传家、教育家、史学家和文学家。戊戌维新运动领袖之一。
  梁启超自幼在家中接受传统教育,1889年中举。1890年赴京会试,不中。回粤路经上海,看到介绍世界地理的《瀛环志略》和上海机器局所译西书,眼界大开。同年结识康有为,投其门下。
  1891年就读于万木草堂,接受康有为的思想学说并由此走上改良维新的道路,时人合称“康梁”。
  1895年春再次赴京会试,协助康有为,发动在京应试举人联名请愿的“公车上书”。维新运动期间,梁启超表现活跃,曾主北京《万国公报》(后改名《中外纪闻》)和上海《时务报》笔政,又赴澳门筹办《知新报》。他的许多政论在社会上有很大影响。
  
  1897年,任长沙时务学堂总教习,在湖南宣传变法思想。
  1898年,回京参加“百日维新”。7月,受光绪帝召见,奉命进呈所著《变法通议》,赏六品衔,负责办理京师大学堂译书局事务。
  同年9月,政变发生,梁启超逃亡日本,一度与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有过接触。在日期间,先后创办《清议报》和《新民丛报》,鼓吹改良,反对革命。同时也大量介绍西方社会政治学说,在当时的知识分子中影响很大。
  武昌起义爆发后,他企图使革命派与清政府妥协。民国初年支持袁世凯,并承袁意,将民主党与共和党、统一党合并,改建进步党,与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争夺政治权力。
  1913年,进步党“人才内阁”成立,梁启超出任司法总长。袁世凯称帝的野心日益暴露,梁启超反对袁氏称帝,与蔡锷策划武力反袁。
  1915年底,护国战争在云南爆发。1916年,梁启超赴两广地区参加反袁斗争。袁世凯死后,梁启超出任段祺瑞北洋政府财政总长兼盐务总署督办。9月,孙中山发动护法战争。11月,段内阁被迫下台,梁启超也随之辞职,从此退出政坛。
  1918年底,梁启超赴欧,了解到西方社会的许多问题和弊端。回国之后即宣扬西方文明已经破产,主张光大传统文化,用东方的“固有文明”来“拯救世界”。
  1922年起在清华学校兼课,1925年应聘任清华国学研究院导师。
  1927年,离开清华研究院。1929年病逝。
  梁启超一生勤奋,各种著述达一千四百万字,在将近三十六年而政治活动又占去大量时间的情况下,他每年平均写作达三十九万字之多,这体现了多么惊人的勤奋和才华啊!
展开
内容介绍
  从“知不可而为”到“无为无不为”、庄子的入世方法、道家与道教、道家的自觉、道家是个幽默派、历史上的庄子、新道家与玄学、“真而又真之真实”、道家及其对自然的探索、道与艺术精神、道家学说的全盛期、道家玄理之性格、老子言道这六义、说“仙”与“道”、道家的社会关怀、自然:禅宗的道家之源、为道学正名、老子的智慧、道家的生死观、“人无道则不立”。
展开
精彩书摘
  今天的讲题是两句很旧的话:一句是“知其不可而为之”,一句是“为而不有”。现在按照八股的做法,把他分作两股讲。
  诸君读我近二十年来的文章,便知道我的人生观是拿两样事情做基础:一、“责任心”,二、“兴味”。人生观是个人的,各人有各人的人生观。各人的人生观不必都是对的,不必于人人都合宜。但我想,一个人自己修养自己,总须拈出个见解,靠它来安身立命。我半生来拿“责任心”和“兴味”这两样事情做我生活资粮,我觉得于我很是合宜。
  我是感情最丰富的人,我对于我的感情都不肯压抑,听其尽量发展。发展的结果常常得到意外的调和。“责任心”和“兴味”都是偏于感情方面的多,偏于理智方面的很少。
  “责任心”强迫把大担子放在肩上是很苦的,“兴味”是很有趣的。二者在表面上恰恰相反,但我常把它们调和起来。所以我的生活虽说一方面是很忙乱的,很复杂的;另一方面仍是很恬静的,很愉快的。我觉得世上有趣的事多极了;烦闷,痛苦,懊恼,我全没有;人生是可赞美的,可讴歌的,有趣的。我的见解便是孔子说的“知其不可而为之”和老子的“为而不有”。
  “知不可而为”主义、“为而不有”主义和近世欧美通行的功利主义根本反对。功利主义对于每做一件事之先必要问“为什么”。胡适《哲学史大纲》上讲墨子的哲学就是要问为什么。“为而不有”主义便爽快地答道:“不为什么。”功利主义对于每做一件事之后必要问“有什么效果”,“知不可而为”主义便答道:“不管他有没有效果。”
  今天讲的并不是诋毁功利主义。其实凡是一种主义皆有它的特点,不能以此非彼。从一方面看来,“知不可而为”主义,容易奖励无意识之冲动;“为而不有”主义,容易把精力消费于不经济的地方。这两种主义或者是中国物质文明进步之障碍也未可知,但在人类精神生活上却有绝大的价值,我们应该发明它享用它。
  “知不可而为”主义是我们做一件事明白知道它不能得着预料的效果,甚至于一无效果,但认为应该做的便热心做去。换一句话说,就是做事时候把成功与失败的念头都撇开一边,一味埋头埋脑地去做。
  这个主义如何能成立呢?依我想,成功与失败本来不过是相对的名词。一般人所说的成功不见得便是成功,一般人所说的失败不见得便是失败。天下事有许多从此一方面看说是成功,从别一方面看也可说是失败;从目前看可说是成功,从将来看也可说是失败。比方乡下人没见过电话,你让他去打电话,他一定以为对墙讲话,是没效果的:其实其他方面已经得到电话,生出效果了。再如乡下人看见电报局的人在那里乒乒乓乓地打电报,一定以为很奇怪,没效果的;其实我们从他的手里已经把华盛顿会议的消息得到了。照这样看来,成败既无定形,这“可”与“不可”不同的根本先自不能存在了。孔子说,“我则异于是,无可无不可。”他这句话似乎很滑头,其实他是看出天下事无绝对的“可”与“不可”,即无绝对的成功与失败。别人心目中有“不可”这两个字,孔子却完全没有。“知不可而为”本来是晨门批评孔子的话,映在晨门眼帘上的孔子是“知不可而为”,实际上的孔子是“无可无不可而为”罢了。这是我的第一层的解释。
  进一步讲,可以说宇宙间的事绝对没有成功,只有失败。成功这个名词,是表示圆满的观念;失败这个名词,是表示缺陷的观念。圆满就是宇宙进化的终点,到了进化终点,进化便休止,进化休止不消说是连生活都休止了。所以平常所说的成功与失败不过是指人类活动休息的一小段落。比方我今天讲演完了,就算是我的成功;你们听完了,就算是你们的成功。
  到底宇宙有圆满之期没有,到底进化有终止的一天没有,这仍是人类生活的大悬案,这场官司从来没有解决,因为没有这类的裁判官。据孔子的眼光看来,这是六合以外的事,应该“存而不论”。此种问题和“上帝之有无”是一样不容易解决的。我们不是超人,所以不能解决超人的问题。人不能自举其身,我们又何能拿人生以外的问题来解决人生的问题?人生是宇宙的小段片,孔子不讲超人的人生,只从小段片里讲人生。
  人类在这条无穷无尽的进化长途中,正在发脚蹒跚而行。自有历史以来,不过在这条路上走了一点,比到宇宙圆满时候,还不知差几万万年哩!现在我们走的只是像体操教员刚叫了一声“开步走”,就想要得到多少万万年后的成功,岂非梦想?所以谈成功的人不是骗别人,简直是骗自己!
  P1-3
展开
目录
一 从“知不可而为”到“无为无不为”
二 庄子的入世方法
三 道家与道教
四 道家的自觉
五 道家是个幽默派
六 历史上的庄子
七 新道家与玄学
八 “真而又真之真实”
九 道家及其对自然的探索
十 道与艺术精神
十一 道家学说的全盛期
十二 道家玄理之性格
十三 老子言道这六义
十四 说“仙”与“道”
十五 道家的社会关怀
十六 自然——禅宗的道家之源
十七 为道学正名
十八 老子的智慧
十九 道家的生死观
二十 “人无道则不立”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