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数字解人生ーー荀子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39248622
  • 作      者:
    李承贵,张义生著
  • 出 版 社 :
    江西敎育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8
收藏
作者简介
    李承贵,江西万年人,哲学博士。曾任南昌大学哲学系教授,中国哲学教研室、王任,江西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现为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2005年入选国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07年入选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2005年获美国西来大学国际佛教研究荣誉奖。出版著作8部,主要有:《中西文化之会通》、《20世纪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方法问题》、《德性源流——中国传统道德转型研究》、《存在之思——对生活与文本的哲学追问》、《杨简》(两人合著)等,发表论文130余篇,获省部级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二等10余项。
展开
内容介绍
    荀子思想涉及天人关系的处理、身心修养之方、治国安民之道、认识思维之法、为人处世智慧等方面。如果你对荀子思想并不太了解,如果你想丰富自己的人文知识,如果你欲化解人生中的困惑……不妨翻开此书,走进荀子的思想世界,或许会给你带来惊喜。
    本书是关于研究“荀子思想”的专著,全书共五章:第一章介绍、呈现荀子为学致思方面的智慧,具体分学习的艺术、解蔽的艺术、制名的艺术;第二章介绍、呈现苟子求荣修为方面的智慧,具体分化性为善的艺术、修身养性的艺术、求荣避耻的艺术;第三章介绍、呈现荀子经营人生方面的智慧,具体分经营生活的艺术、为人处世的艺术、谋取成功的艺术、与“天”打交道的艺术;第四章介绍、呈现苟子品评人物方面的智慧,具体分论诸子、论儒、论君子;第五章介绍、呈现荀子治政安邦方面的智慧,具体分政论、礼论、法论、乐论、群论。
展开
精彩书摘
    “制名”既是生活中的必然性,也是生活中的必要性;而名称的差异也是现实生活的反映。因此,接下来需要考虑的问题就是在现实生活中如何确定名称了。荀子在这个问题上有自己成套的见解。
    首先,主张既要立新,也要循旧。他说:“若有王者起,必将有循于旧名,有作于新名。”(《正名》)就是说,圣王制名、定名既要遵循一定的旧名,又要创作一定的新名。这有两方面的原因,其一,社会生活具有前后的连续性,从这个时代到下个时代不是截然分成两段的,这决定了制作名称也不能一味地求新,因为这有悖于大多数人的生活、语言习惯。所以我们也可以看出,历代王朝的更替中,虽然皇帝宝座轮流坐、江山代有才人出,但是政治制度以及官职名称等等都是前后联系的,即使要进行一场大刀阔斧的改革,也必须借用一些旧名。如“萧规曹随”的故事就说明了这一点。汉惠帝时的相围曹参,他未发迹时和前任相国萧何的私交很好,曾在沛县一起工作。但是等到两人出将入相后,却有了嫌隙。萧何死后,曹参出任相国,他仍然全部按照萧何创立的规章制度办事,空闲的时候就请人喝酒聊天。汉惠帝看到相国并不关心政事,丝毫没有进取之心,就托曹参的儿子回去劝曹参把精力用在朝政上。结果,曹参非但不接受,反而把他的儿子打了一顿。惠帝没有办法,只好和曹参面谈,质问曹参为什么只知饮酒作乐、置天下兴亡于不顾。
展开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为学致思之方
一、学习的艺术
1. 登山知天
2. 锲而不舍
3. 用心专一
4. 守旧无功
5. 效法良师
二、解蔽的艺术
1. 何以有“蔽”
2. “蔽”之危害
3. 怎样解“蔽”
三、制名的艺术
1. 缘何制“名”
2. “名”缘何同异
3. 何以定“名”

第二章  求荣修为之法
一、化性为善的艺术
1. 人性本恶
2. 化性为善
3. “涂人为禹”
二、修身养性的艺术
1. 以“人”为养
2. 以“礼”为养
3. 因“势”而养
4. 以“度”为养
5. 以“心”为养
6. 日三省吾身
7. 行道无强
三、求荣避辱的艺术
1. 好荣恶辱
2. 分辨荣辱
3. 以言求荣避耻
4. 以德求荣避辱

第三章  经营人生之道
一、经营生活的艺术
1. 消费适度
2. 居必择乡
3. 以信胜出
4. 有备无患
二、为人处世的艺术
1. 取舍有道
2. 敬人有方
3. 出言有矩
4. 以心役物
5. 依“道”而交
三、谋取成功的艺术
1. 目标不易
2. 坚持不懈
3. 积涓成流
4. 精益求精
四、与天打交道的艺术
1. 天道自然
2. 天行有常
3. 天人相分
4. 天命可制
5. 与天为友
6. 礼天敬神

第四章  品评人物之术
一、论诸子
1. 诸子点评
2. 推崇仲尼
3. 唯礼唯实
4. 警惕危害
二、论儒
1. 俗儒
2. 陋儒
3. 散儒
4. 腐儒
5. 贱儒
6. 小儒
7. 雅儒
8. 大儒
三、论君子
1. 君子之能
2. 君子之德
3. 君子自律
4. 君子处事
5. 君子之短

第五章  治政安邦之略
一、“政”论
1. 亲民爱民
2. 为政以德
3. 举贤远谗
4. 由近及远
5. 归顺天下
二、“礼”论
1. “礼”缘何而生
2. “礼”之功用
3. 以“当”为贵
4. “礼”之概览
三、“法”论
1. “法”之根源
2. “礼”“法”关系
3. 治法与乱法
4. 法治与人治
四、“乐”论
1. 乐以显情
2. 乐以化俗
3. 乐以治世
4. 乐必有节
五、“群”论
1. 合群何以必要
2. 合群的条件
3. 合群的方法
4. 合群的意义
六、数字解人生
1. 人有五类
2. 人分四种
3. 人划三等
4. 忠有四形
5. 勇有四色
6. 威有三面
7. 臣有四相
8. 人有三忘
9. 为师四法
10. 人伦四纪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